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的《故事新编》是一本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題材的短篇小说集。它不同于取材于中国现代生活的《吶喊》和《彷徨》,所以有独立研究的必要。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全部创作都是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爭服务的。《故事新编》虽然取材于历史、神话或传说,但只是从中“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鋪成一篇”(《故事新编·序言》),其目的完全是为了眼前的战斗。大概正因为如此,鲁迅才将它題为《故事新编》吧!也正因为如此,它在艺术上是富有特色,別开生面的。  相似文献   

2.
史诗《乌古斯传》是以乌古斯部的起源神话为基础,又从古代突厥诸部的各种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广泛吸取精华而逐渐发展成的。神话为这部史诗提供了素材,也给了史诗夺目的光彩。在古代突厥神话的丰厚土壤上长成的英雄史诗《乌古斯传》向我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神话主题和线索,可以同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民族神话、传说材料互为佐证,对包括哈萨克在内的突厥语各民族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由于它的内容涉及同哈萨克族源相关的某些古代部落,所以可以为哈萨克神话、传说提供许多弥足珍贵的参证材料。  相似文献   

3.
《天问》问“天”部分,阐释者首推闻一多氏《天问释天》,囊括殆尽之矣。而《天问》问“人”(神话,传说、历史)部分,问题特多,诠释者虽夥,但时至今日,犹不能通读。问“人”部分于夏史尤详。在问罢启事后,即问羿事:  相似文献   

4.
1.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是一则远古神话."嫦娥"亦作"常娥",是神射手后羿的妻子.《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初学记》卷一引古本《准南子》,  相似文献   

5.
嫦娥奔月的传说亘古有之,在《淮南子·览冥训》中更有"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的记载,这段美丽的神话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极大兴趣,纷纷谱曲作诗吟诵传唱,我国最近发射的第一颗绕月卫星也因此神话被命名为嫦娥一号。下面,让我们沿着嫦娥一号的轨迹,一起进入飞天世界,进入飞行器设计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古事记》是研究古代日本的文化、宗教、历史、政治等各方面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著作,其收集记述了日本皇室谱系、各方族群的传说与故事。本文通过文化角度解析日本神话《古事记》,尝试寻找日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与性格特点的形成之路。  相似文献   

7.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不解之缘 ,他善于利用神话来表述自己的心迹 ,因此 ,弄清他对神话中人物的态度就成了必要的事情。屈原作品中有关羿的神话出现在《天问》和《离骚》里。本文试图从原作出发 ,参以文献学和语法学的方法 ,对作品中有关羿的材料进行了认真的深入的分析 ,从屈原对河伯、羿对河伯的态度来分析屈原对羿的态度 ,从语法角度来分析屈原的感情倾向 ,从神话传说的角度判定作品中的羿的时代 ,从而确定屈原对羿的批判态度。同时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屈原在《天问》里将尧时羿与有穷后羿混淆在了一起 ,对此 ,本文予以了自以为较公正的裁定 ,解决了一桩悬案。  相似文献   

8.
羿神话在先秦典籍中呈现为丰富、多义的形态,然而到了明清时期,羿的形象与故事再未被创造性发挥,只表现为上射九日的伟绩或代夏自立的恶行;而作家所持态度也异常鲜明,对前者褒颂赞扬,对后者嫌厌批判.这一方面使羿神话被定型化,在历代人的口耳相传中得以完整保存下来,另一方面却也严重制约了羿神话向文学移位时的多向展演空间.  相似文献   

9.
嫦娥、羿神话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巨大、流变最为复杂的神话之一,以其丰富深厚的内容、纷繁多样的形态载录于历代文献典籍中,对之进行钩沉和梳理,可以寻绎出其发展与流变的清晰轨迹:嫦娥、羿神话原本所承载的神话精神和内蕴渐趋衰落,但嫦娥、羿鲜明生动的形象、意趣丰饶的故事却转变为文学创作的重要素材,焕发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籍《淮南子》中有一则记载:“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民无所食……尧乃使羿……上射十日”。对于这则羿射十日的记载,近现代研究一般都将之作为神话故事来看待。如何新先生就认为“羿射十日”的故事是一个名的古代神话。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初探》、朱芳圃教授在《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中也认为《淮南子》中的记载是神话故事。但笔根据现代科学知识推测,“羿射十日”并不全是神话故事,而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确曾发生过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11.
羿神话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对羿神话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如忽视从开放的角度对羿神话所隐含的文化意蕴作深入的剖析,很少从纵向上对羿神话发展、流变及展衍情况进行梳理与考察,没有从整体上挖掘羿神话在文学、美学、主题学等方面的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可以从主题学角度探索其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对其展演情况作整体梳理、注重道教神仙思想对羿神话的渗透和利用等方面进一步开拓和深入。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神话与许多民族的神话一样,以想象丰富著称于世。普罗米修斯造人、盗天火、被宙斯锁在高加索山上的故事,我们中国人也很熟悉。在读这些故事时,人们往往被其中奇幻的情节所吸引,纵横驰骋的想象所左右,似乎神话是纯想象的产物。然而,当我们透过神奇的表层迷雾,洞见庐山真面目时,便不难发现:神思飞腾的古希腊神话和许多文学作品一样,以现实为基础,为现实所制约,并且反映现实。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族的传说故事《叶尔托斯特克》、英雄叙述诗《阿勒帕木斯》与希腊神话英雄珀耳修斯的故事、北欧神话英雄喜古尔特的故事、古印度著名的神话英雄罗摩的故事,在神性方面具有共同点,它们都遵循着某些共同的思维规律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羿射九日     
上期"故事新编",作者笔下的尧与羿最后反目成仇;而本期的故事中,尧与羿则情同手足,共同为一个美好的世界而奉献——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华夏土地上有过这么一个故事:……羿眯起眼看了看天上那十个火红的太阳,说:"可这只不过是你的一个梦罢了。"尧严肃地对与  相似文献   

15.
在鲁迅的三本小说集中,《故事新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鲁迅称它为“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并自谦其中“速写居多”。在我看来,《故事新编》是一部驰骋想象的浪漫传奇,其意在于讽世惊俗。在《故事新编》的幻想世界里,其中大都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它的写作过程长达13年,其间作者的思想几经变迁,在艺术表现上,有两点是共同的,一点是浪漫主义手法,一点是作者热情比较外露。《故事新编》中写作时期最早的是《补天》,1922年收入《呐喊》时原名《不周  相似文献   

16.
相关课文:《盘古开关地》、《女娲补天》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神话传说,低年级的小朋友也一定从父母和动画片那儿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吧。神话是古代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和奇特想象,不仅中国,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动人的传说,比如希腊人民对星星、太阳、河流等自然现象展开的想象,就与中国的神话有许多不同,大家可以比较一下。  相似文献   

17.
敦煌故事赋《茶酒论》与争奇型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制茶酿酒的历史,十分悠久。公元前2800-23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遗址和墓葬出土物中,就有尊、斝、盉之类的酒器,很早就有神农制茶的传说。种茶和饮茶始于原始社会,不是不可能的。自古以来,茶和酒就成为我国人民饮食的一部分。“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而“酒之于世也……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父樵妇,无一可以缺此。”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关茶酒的记述和诗文,就十分丰富,民间还流传着许多茶和酒的传说,如今本《搜神记》的“千日酒”故事。这些故事怪异,但也可以看到古代茶酒传说的神奇化。茶与酒,性质和功能并不相同,同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往往联系在一起。有人  相似文献   

18.
《酉阳杂俎》共三十卷,我国唐代段成式著。一千多年来,这部书一直以内容丰富多采而受到中外人士的重视。它所记述的古代中外传说、神话,传奇,历史故事等,给后代文学以很大影响,同时在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历史和古代科学方面,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选译的《信鸽》,说明在一千多年前就记载了在波斯船舶上已有训练信鸽传消息的史实。《蚁》说明在我国唐代已有人注意到昆虫是有语言的了。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推誉说:“所说既广,遂多珍异。”这个评论是很中肯的。现在选译四则(题目是译者加的),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志怪小说     
<正>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并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当时社会盛行的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  相似文献   

20.
民间文学是由人民群众口头传承的、和以个人书面创作为主的作家文学相平行的文学形态。它是民族精神、智慧、心理的积淀,也是最能体现人民群众愿望和审美趣味的艺术精品。纵观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现代诗文,其中有26篇篇章中不同程度地融沁着民间文学因素。有远古神话(《黄山记》:黄帝、浮丘公、容成子采药飞升)、风物传说(《长江三峡》:鱼驮屈大夫回归故里)、动物故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