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被称为学校的大忙人,整天泡在班级忙于“救火”“补墙”,班内大事小事必躬亲的班主任,却出力不讨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辛苦型的,不受欢迎的。究其原因是部分班主任老师缺乏经验,缺乏创新和研究,一味追求“严”而不在意“松”;只强调严明纪律,不营造和谐气氛,所以被学生戏称“老板”(死板、呆板)。对班主任工作营造民主氛围, 创造和谐班级进行探索与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能带出什么样的班级,一个优秀的有特色的班级既是  相似文献   

2.
黄荣生 《教育探索》2005,(12):99-100
一、前言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已有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涉及到对中学生影响极大的班主任问题,特别是对“什么样的老师担任班主任才不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这一问题缺乏关注。并不是任何老师都适合当中学生的班主任的.有些老师一旦当了,班主任,很可能会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损害。然而,长期以来.在挑选和任命班主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考虑到是否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损害。开展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试图发现班主任的类型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据此可以知道哪种老师适合当中学生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3.
做一次定位 郑学志老师说:“做一个什么样的班主任,对我们的岗前准备及今后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把自己定位于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去做什么样的准备。如果是做一个保姆式班主任,那么对学生生活上的小细节就会事必躬亲,医药箱是需要的。做一个放手的班主任,可能组织工作是第一位的。做一个亦步亦趋的班主任,掌握学校评估要求是必要的。做一个撞钟班主任,那就什么也不要做。”  相似文献   

4.
步入教学生涯,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带领出一所好学校,一个好老师带领出一批好学生.”的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集体,没有一位很好的班主任,那么这个班级必定是一盘散沙;没有一位严厉的班主任,这个班将会成为一个菜市场;没有一位勤劳的班主任,班里的学生肯定也很懒惰;如果没有一位善良、和蔼的班主任,那么这个班的学生也没有爱心与热心.总之一句话,一个班级的好坏,班主任起着很大的领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何中学生喜欢青年班主任福建省福州二中彭在羹上学期,我们对初二200位学生进行“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做班主任”的调查。为了不给学生画框框,我们没有指定内容,全由学生自己写。调查结果如下:1.“喜欢知识丰富的老师当班主任”的有84人,占42%;2.“喜欢...  相似文献   

6.
周复 《教书育人》2005,(8):10-11
高校育人的因素包括方方面面,但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学生接触到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有点类似于什么样的父母带出什么样的孩子。在学校,学生接触、沟通、交流最多的老师应是学生工作者,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及专职学生工作领导者。江泽民同志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育人是世间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这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的基本素养应是优良的,笔者认为这里的基本素养指的是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上课,学生个个侧耳倾听;任课教师上课,学生便如遇“大赦”,老师在上面讲,下面做什么的都有。这些现象反映出目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各自为战、缺乏合作的现状。对班主任的“孤军奋战”,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班级是班主任的,学校下达教育目标找班主任、有了成绩表扬班主任、出了问题批评班主任。  相似文献   

8.
在学校,学生对教师的“不敬”事件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对老师动手。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9.
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一本《少年儿童研究》杂志,里面的“孙老师话题”立刻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定订阅一本,做为班主任和家长学校的工作指南。没想到,这一选择竟使我校老师和家长的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我校学生家长中严重存在着粗暴式、唠叨式、包办式、溺爱式、专制式等错误家教方式,老师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和“心罚”现象。不是“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吗?所以,很多老师认为,对学生严厉有是负责任,才是好老师。结果,后进的学生可倒了霉,在家里得不到心灵的慰藉,在学校没有精神的安抚,…  相似文献   

10.
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育人的因素包括方方面面,但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是学生接触到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有点类似于什么样的父母带出什么样的孩子。在学校,学生接触、沟通、交流最多的老师应是学生工作者,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及专职学生工作领导者。江泽民同志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育人是世间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这要求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的基本素养应是优良的,笔者认为这里的基本素养指的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做人的素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遭遇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会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2.
<正>在体校工作中,除了教练员担负着重要的训练任务外,文化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好这一特殊教育模式下的班主任工作呢?本人就自己在体校九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积累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全面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1.关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因而,班主任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教师天天与学生相处在一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就像牙齿与舌头的碰撞一样会时有发生,如当面顶撞老师、背后给老师起外号、谩骂老师,严重者对老师吹胡子瞪眼甚至对老师动手等。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现象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宁稳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要学会运用策略,耐心细致,慎之又慎,巧妙化解。一是宜“冷”不宜“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  相似文献   

14.
庞雯雯 《南昌教育》2004,(10):21-22
在一些学校,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5.
章春根 《中学教育》2006,(11):51-52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我们这样位于乡村的普通中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6.
教师调查一     
笔者担任多年的中小学班主任,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题目是“你喜欢什么样的班主任和老师”或“老师,您知道我喜欢您哪些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任秀君 《云南教育》2003,(8):6-6,16
在一些学校,尤其是我们这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普通中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对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在班主任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要处理好学生的“不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在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当学生的“不敬”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  相似文献   

18.
曲莉梅 《中国教师》2004,(11):56-58
曲莉梅同志是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2004年9月,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她“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称号。她在工作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工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方法。无论什么样的班级她接手后,都很快就形成民主、和谐、快乐、向上、凝聚力强的班风;什么样的学生在她的教育下都会变成作风严谨、生动活泼、积极进取、有独特风格的孩子。学生、家长一直以曲老师做自己孩子的班主任为幸事。我们有幸约到了曲老师,让我们与广大教师共同分享她的工作体验。  相似文献   

19.
任秀君 《班主任》2002,(11):15-16
在学校里,学生对教师“不敬”事件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影响学校的声誉以及社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操行评语,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曾几何时,操行评语中对学生的称谓普遍为“该生”、“该同学”,这个“该”字真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值得欣慰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把“该”字换成了“你”字,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温暖感。随着称谓的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