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三姐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个品牌,从彩调《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到正在开拍的音乐电视剧《刘三姐》,它正借助大众文化的羽翼发展壮大。以刘三姐文化的发展变迁为例,阐释了大众文化全球化传播视域中中国民族文化走向大众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分析了民族文化如何借助大众文化发展壮大,并探讨了当前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刘三姐文化的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出现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刘三姐形象传播与接受的时空范围不断被拓展。作为艺术符号的刘三姐形象的物态符号发生了由神祗偶像到明星符号再到象征符号的演变,符号所指发生了由神巫到政治符号及消费符号的嬗变。刘三姐形象相应地发生了从歌仙到平民英雄到世俗歌者的演变。建国后刘三姐文化被纳入国家话语,成为政治文化的表征并成为壮族文化的象征,刘三姐形象的重构要返魅其应有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白描、比喻、夸张、重复、视听营造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刘三姐》山歌的艺术特点,旨在加强人们对《刘三姐》山歌艺术价值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刘山姐》在现今社会流传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父亲生前有两大爱好:一是收听、观看、学唱黄梅戏,一是对歌剧电影《刘三姐》狂热痴迷。父亲的笔记本里抄下的全本唱词除了严凤英主演的黄梅戏电影《天仙配》,还有黄婉秋主演的歌剧电影《刘三姐》。小时候镇上放过露天电影《刘三姐》,但因为路远,爸爸没带年幼的我去看。长大后在电视里看到,让我特别吃惊的是《刘三姐》居然是一部彩色电影,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中确实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的晚清时期的知识女性单士厘,勇敢地跨出国门,走向世界,撰写出目前中国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女子国外游记:《癸卯旅行记》、《归潜记》,不愧为近代中国女子走向世界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曹婉婷 《考试周刊》2010,(17):43-46
电影《刘三姐》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也是我国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之所以广泛传唱.其主要原因是它蕴涵了我国传统的民族特色。本文主要从歌曲的旋律、音乐形象和歌词三个方面分析了电影《刘三姐》的歌曲音乐特点。通过这篇文章,透视出电影《刘三姐》中的歌曲充满着热情真挚、追求幸福的性格思想。  相似文献   

7.
<正> 《孙子兵法》超越了时代,跨出了国门,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不同凡响。军事家掌握它能克敌制胜,企业家正确运用它则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高额利润。一部产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何以在现代社会中如此走红呢?自然引起人们从不同方位作深层思考。有人认为,现代社会与《孙子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国产影片《刘三姐》曾先后在世界50多个国家上映,被周恩来总理认为是一部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作出大贡献的电影.香港是电影《刘三姐》走出中国大陆、走向世界的第一站.以香港《大公报》有关报道为资料基础,探讨1962、1964、1978年《刘三姐》在香港三次公映的盛况可知:电影在香港取得的巨大成功,对广西三大名片(桂林山水、刘三姐、壮族文化)在香港乃至海外的推广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被“四人邦”禁锢达十年之久的歌午剧《刘三姐》,以及根据这一剧本改编的电影《刘三姐》重新上演和放映了。剧场和影院内场场座无虚席,街头巷尾,人人都哼着《刘三姐》的山歌。真是雨打梨花色愈洁,雪压梅花香更浓。《刘三姐》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这不仅因为它在午台上艺术地再现了壮族人民理想的化身歌仙刘三姐的形象,受到人民热爱,同时还因为剧中融汇了大量优美动听、扣人心弦的民歌,一次听过,真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似文献   

10.
刘三姐文化萌发于唐末"依歌择配"歌圩风俗;清朝之前700年,刘三姐被奉为歌祖意象和歌圩代码,民众立庙,皇帝赐名;清朝、民国400年,"刘三姐"遍及两广,名列志书,演绎为多功能佑护神;建国至"文革"30年,戏剧、电影《刘三姐》震撼中外,是时代政治载体、民族艺术奇葩;改革开放30年,刘三姐品牌成为多元经济、文化的载体。实现...  相似文献   

11.
微积分的早期萌芽为微积分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生产实践的需要促进了微积分的创立;科学巨人牛顿与莱布尼兹的出现,实现了微积分的创立。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形成了以"和合"为范式的研究建制,忽略了"和合"的创新意蕴,需要一次范式的转换,即从和合范式转换到和谐创新范式。和合文化的本质是和谐创新文化。和谐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底蕴和精髓。为此,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一次价值再建。  相似文献   

13.
超个人心理学及其与中国传统心理学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提出了一种最具包容性的人性模式,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与中国传统心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心理学的应用问题上,它发展了新的心理治疗技术,拓展了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崇尚宁静、和谐,追求超越和神圣的精神生活样式。  相似文献   

14.
启蒙始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启蒙不可一蹴而就,也不可一劳永逸,疾风暴雨式的革命只能是表面的隔鞋搔痒和形式上的诱惑,在实质上却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启蒙也非几次运动就可以获得解决,运动只能是洗礼,只能是引起人们对于启蒙问题的注意,"运动"之后便会停下来,而对于启蒙而言,它在本质上需要一直"运动"下去,也就是说启蒙是一个不断的过程,人自身的完善和祛魅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轭式修辞法作为英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段,与汉语的拈连相似。其主要特点是一个共轭与两个或多个对象搭配,在意义上组成合理的或不合理的搭配词语单元,从而为表现合理的联系和内容选择一个新奇的角度,以启发人们的联想,领略其深刻的含义。通过一些实例从定义、表达形式、搭配特点等几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与之相对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古文字中的"(鹿文)",即古文献中所说的麒麟,单称麟或麐。麒麟身上有铠甲式的外表和圆泡钉式的纹斑"肉甲",这也是古人之所以称之为"麐"((鹿文))或"麟"的原因。麒麟头顶部只有一只角,古人认为其与鹿属动物相似。根据头上独肉角、铠甲式外表、圆泡钉式"肉甲"与马蹄类圆蹄,可知其原型实为印度犀牛。麒麟古代被视为四灵兽之一,其特点与印度犀牛的生活习性有关。麒麟虽为庞然大物,但不好斗,故被视为"仁兽"。在古代,印度犀牛因气候环境的变迁而不断南移,中原已很少见到,偶尔来到中原,便被认为是因圣王"仁德"而来,这便是麒麟被圣化为灵兽的重要原由。  相似文献   

17.
"小产权房"是中国所独有的现象,是与大产权房(纯正商品房)相对应而言的。政府对"小产权房"的态度不同,交易费用也不同。在政府不干预的情况下,"小产权房"节省了大量的交易费用,对除市县级政府以外的各主体而言是有利的;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小产权房"面临着极大的风险,会增加部分主体的交易费用。因此,"小产权房"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怎么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精品课程网络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为高校提供了一种建设思路。它便于学校的统一组织管理工作,省时省力,便于课程自身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开展网上教学活动,有利于课程内容更新与调整,便于协同工作,能够带动网络辅助教学的开展和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明确提出要超越消费主义,批判蕴于现代性中的消费主义。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认为消费主义使自然"祛魅",导致人的异化,并且使发展方式不合理。提出只有人类必须在价值观上颠覆由个人主义导致的人类中心主义,同时还认为必须实行"稳态经济"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20.
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得以充分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是目前宪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 ,改革我国宪法监督制度 ,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更要立足中国国情。目前 ,宜设立一个专门的宪法监督委员会来从事宪法监督工作 ,以保证宪法监督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