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     
《教育》2011,(13):15
美国:严惩逃学出狠招孩子逃课家长坐牢近期,据美国媒体报道,由于孩子逃课,马里兰州第一大城市巴尔的摩今年已有大约12名家长被判刑,其中有的已经被送到监狱服刑。当地教育部门官员乔纳森?布赖斯表示:"这项政策是为了让孩子和家长认识到教育的严肃性,大约有1%的学生和家长会面临这个问题,坐牢是我们最严厉的处罚。"但是惩罚家长是否真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教育专家对此并不乐观。惩罚家长懒惰的法案已在美国全国范围内得到响应。加利福尼亚的反逃课法案已于今年年初生效,如果证明家长允许孩子逃课,家长可被判处一年监禁。佛罗里达州和得克萨斯州也出台了类似法律。密歇根一名检控官称,国家应该用法律惩罚缺席家长会的家长,每缺席一次判处三天监禁。  相似文献   

2.
严丽荣 《师道》2008,(4):6-6
有报刊报道,武汉市某小学的几位学生家长向媒体投诉:他们的孩子因为班上有同学没交或没写英语作业,被老师留校并一起罚抄英语书。今年1月又有媒体报道,兰州市某中学鉴于4名初中学生逃课,学校开会决定:逃课学生的家长必须写出保证书,保证陪学生一起上课下课,否则就不让孩子上学。  相似文献   

3.
翔儿 《家长》2013,(2):57-57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孩子后面的人生。然而,现在许多孩子上小学后问题不断,有的孩子成天疯玩儿,有的孩子总是跟家长“闹情绪”,还有的孩子厌学、逃课,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上小学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育?”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学校广泛地引入一种电脑应用新软件。该软件使学生家长每日可以通过上网检查孩子是否逃课、是否按时交家庭作业,甚至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午餐吃了些什么。许多家长都喜欢这种软件,因为  相似文献   

5.
如今,英美两国的中小学生逃课率居高不下,学校老师及校长苦不堪言。他们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或对家长罚款;或拿现金奖励好学的学生,来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及考试成绩,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了降低中小学生逃课率,英国政府采取了对屡教不改的逃学孩子的家长进行罚款、甚至起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孩子被看成是全社会的,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有些孩子称呼父母直呼其名……美国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是:“我爱你!”“孩子,你很棒,父母为你自豪!”他们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费用方面很抠门,有时还很“残忍”,经典的故事是:孩子跌倒,家长不会去帮忙,让他们磕磕碰碰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7.
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美国家长开车载着自己的孩子外出,孩子在车里吃完东西后打开车窗,要把食品外包装扔出去,此举立即被家长制止,家长告诉孩子不能随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学家担忧:青少年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教师们埋怨:学生“性”趣特浓,时常有越轨行为;家长们纳闷:孩子怎么动不动就逃课钻进了网吧,书包里时常藏有“黄色”书刊。当然,西方人也在纳闷:“性”这个东西为什么对中国青少年具有这么大的诱惑力?  相似文献   

9.
对于学校里的学生来说,逃课一直都是很敏感的话题。在老师、家长们的眼里,逃课是大逆不道的行为,逃课者也自然地被归入“坏孩子”之列。然而在知识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逃课已不再是顽劣学生的专用名词,它作为大学里的常见现象被形形色色的学子们赋予了新的内容。本期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这个群体,我们姑且叫他们“新逃课族”。  相似文献   

10.
薛涌 《成才之路》2009,(28):I0005-I0005
中国人对美国人有许多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美国人到了18岁就将孩子扫地出门,什么也不管;美国孩子没大没小,还叫父母的小名;等等。我不能说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过。我还从来没有见过美国的孩子叫自己父亲小名的。但美国家长在支持孩子的教育方面,热情不下于中国家长。能支持多久,则要看家庭的能力。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美国。即使是很富的家庭,家长在支持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这种支持是有限度的。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美国著名作家戴尔·卡耐基来说,沟通是一门艺术,但是对于担任班主任28年的我而言,沟通就是人间烟火。一、让家长看得到刚上学的孩子,家长有许多担心:孩子胆子小不敢表达怎么办?会不会被其他孩子欺负?不好好听课是不是会被训?……因为经常带低年级,对家长的顾虑我十分理解。于是,我或在课堂上,或在课间拍一些孩子们的照片。调皮的孩子上课回答问题胆子也大,乖巧的孩子路队中走得好,每个孩子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两个孩子发生矛盾在解决之后录一小段互相道歉的视频,或者随手抓拍一些孩子们友好相处的照片放在群里,例如:有个小女孩儿不会扣扣子,放学的时候就很着急,  相似文献   

12.
吴娟 《小读者》2013,(6):72-72
开学季,美国评论杂志《纽约》的一项追踪研究的新成果,备受家长关注。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德威克的团队,通过多年的系列追踪实验,研究发现:被过度表扬的孩子,将维持自己的聪明形象变成了头等大事。他们变得不愿意冒险尝试没有把握的事情,也不愿意承受失败的体验。家长们出于鼓励孩子更上一层楼的表扬和奖励,反而吞噬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相似文献   

13.
薛涌 《课外阅读》2010,(5):42-43
美国家长在支持孩子的教育方面,热情不下于中国家长。能支持多久,则要看家庭的能力。那些富裕家庭,自然给孩子的支持更多一些。不过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美国,即使是很富的家庭,家长在支持孩子的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这种支持是有限度的。比如我反复提到的《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Jonathan Clements.  相似文献   

14.
翔儿 《家长》2013,(Z1):57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孩子后面的人生。然而,现在许多孩子上小学后问题不断,有的孩子成天疯玩儿,有的孩子总是跟家长"闹情绪",还有的孩子厌学、逃课,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上小学了,我们应该怎么教育?"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请认真阅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该书将告诉你怎样才能与  相似文献   

15.
法国现在共有34所家长暨教育工作者学校。这些学校起到了协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如果一个未成年人犯了罪或者经常逃课,有关方面(如法院)在审理时会同时追究其父母应负的责任。为了使父母们弥补自己教育孩子的不力,一些地方检察院开设了“父母培训班”。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语文学习越来越成问题。有许多小学生的家长外出经商、打工,这些家长把他们未成年的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管,全盘交与学校教育,其结果多数是爷爷、奶奶照管不了,学生缺少应有的家庭教育、关爱、监督,养成了任性、爱玩逃课的个性;还有些在外打工挣钱比较多的家长,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每月寄给孩子大量的零花钱,养成了孩子攀比吃穿、贪图享受、不思刻苦学习的不良习性。这些孩子的学习,尤其是重视习惯养成的语文学习,成了很大问题。为此,笔者采取三步走的方式来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7.
在QQ上等你     
第一次上QQ,是应一位学生家长之邀。初中三年我一直是他孩子的班主任,交往多了,也算个熟人。后来这个孩子进城读高中,彼此就没了来往。一天,这位家长突然来到学校找我,说请我帮帮他的孩子。原来这个学生沉迷上了网络,厌学,而且逃课。他已读高三了,正处在人生关键的当口。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着,采取多种措施来教育他,可是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体罚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商。为了让孩子在被管教时有所收获,建议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三思,不要轻易打骂。  相似文献   

19.
有关方面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间作过统计: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约0.2小时。研究者通过对中国某幼儿园100名6岁儿童的家长问卷调查发现,有86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什么活都不做,有9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长的催促下偶尔做点家务活,有5名家长反映孩子在家能帮助家长做家务活。哈佛大学学者在进行了二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爱于家务的孩子与不爱于家务的孩子相比,成人后失业率比为1:15,犯罪率比为1:10,离婚率与心理患病率也有显著差别。由此可见,参加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孩子为父母分忧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专家认为,要让孩子热爱劳动,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让孩子模仿家长的家务劳动,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逐渐养成劳动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高凌 《早期教育》2000,(12):12-12
女儿今年五岁.“被期负、受委屈”是她常向我哭诉的话题.那么,孩子被欺负后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家长应学会“冷处理”,帮助孩子分清对错。孩子被欺负后,一定感到非常委屈,这时,家长千万要冷静.不要亲自介入纠纷,而应让孩子说明原委,分清对错.并帮助孩子思考对策,让孩子学会用说理和机智.为自己争回公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