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课程改革时代。这次课程改革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全人”意为素质全面的人,“全人发展”即整体的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2.
课程意义上的教育价值观表现为课程教育客体属性与学生或社会主体需要的关系。只有树立科学的课程教育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从“语文是介质”的本体论出发.语文教育必须消除心、用割裂,书、人对立,个体与社会偏执一端的错误观念。坚持心用一体,坚持读书与做人的统一,坚持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和谐。惟有如此,才能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其育人、树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课程开发:“以园为本”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管理改革的深化 ,校本课程受到重视并进一步凸显其价值。近年来 ,各地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呈蓬勃发展之势。何为“园本课程” ?简单说 ,就是幼儿园自主开发的“以园为本”的课程。各地幼儿园在自发进行园本课程开发方面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许多幼儿园盲目跟风 ,甚至存在“为开发而开发”的现象。虽然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不断完善、走向成熟的过程 ,但课程开发对于任何教育机构来说都是异常严肃的工作。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脱离实际等不良现象 ,无疑不利于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建设的…  相似文献   

4.
黄利华 《成才之路》2012,(15):30-31
新课程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是关注学生生活,根据学生生活的不同层面,立足于他们的生活实际,构建学生的认知观、人生观、生活观以及价值观。从“教阅读”走向“教生活”是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是指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进行了严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复合生态系统都具有整体价值,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员。生态女性主义秉持一切平等的价值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强权与奴役,主张既尊重男性,也尊重女性;既尊重人性,也尊重自然;既注重“工具理性”,也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是超越“强权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导向,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业设计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业应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从注重外在规模走向注重内在质量,从同质化走向特色化。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应回答缘何、是何、如何的“3何”问题。“源何”指向探究有效作业设计的研究背景,“是何”指向有效作业设计的理论解读,“如何”指向探究有效作业体系构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来看,教师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学习的地理知识没用、学习地理没兴趣、学生习惯于接受式学习、地理教学尚未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这些问题阻碍着地理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策略”的提出1.课程理念必须更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一些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去迎接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目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是逐步从“师本”教育体系走向“生本”教育体系.从教师的一言堂,过渡到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段时间来,“园本课程”一词在幼教界颇为流行。许多教师以为提倡“园本课程”就是“积极开展课程改革”,于是,很多幼儿园打算开发“园本课程”。一时间,关心“园本课程”的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0.
1《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标准》将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了三个层次,其中第三个层次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种对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因此,《标准》中还明确提出了其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改革日渐深入的今天。新一轮课程改革突如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上的作用.突出了体验的重大意义,突出了课程在师生互动链条上的过程价值。这三个“突出”实则是“人本思想—生本思想”的伟大回归,是素质教育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把握好“情感、体验、过程”这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生本教育”理论强调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我们所施行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儿童在身体、智慧、审美、价值观和各方面的社会适应性得到锻炼提高与和谐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强烈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走向“生本”,必须培养与之发展相适应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烈呼唤着阅读教学评价的改革。根据生本教育体系的若干理念和时代要求,笔者对阅读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进行了如下粗浅的探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新的《科学》课程淡化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注重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新的要求需要宽松和谐的环境。“错误”在学生科学课的自主探究学习中是经常出现的。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笔者有如下认识。一、善待“错误”体现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忽视学生自主性和独特性的教育有人称之为“没有儿童”和“无活力观念”的教育。不适当的评价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是与课程改革精神相违背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要善待“错误”。1郾善待“错误”,能促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的建构过程,学…  相似文献   

14.
我校提出“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生命乐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办学愿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追寻人本、关注生本、走向校本,以“有效课堂,智慧教师”为载体,引领学校师生从教育的幸福感走向教育的成功感。我校主要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途径进行实践探讨与研究,寻找“轻负高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教学“和合”性与“和合”性教学是基于中国优良传统“和合”思想而构建起的特色教学论体系,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以人的生命与智慧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追求。教学“和合”性内隐着师生共存走向共鸣与共情、生生共处走向共商与共话、资源共用走向共济与共享、情境共建走向共识与共赏、身心共治走向共悦与共长等“五共”表征。“和合”性教学外显为教学主体的平等性、教学内容的整合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教学情境的开放性。“和合”性教学实践需要创建“和生”生命课堂、构筑“和爱”素养课堂、重建“和谐”生态课堂、打造“和达”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6.
我校提出“让校园成为师生的生命乐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办学愿景,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追寻人本、关注生本、走向校本,以“有效课堂,智慧教师”为载体,引领学校师生从教育的幸福感走向教育的成功感。我校主要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等途径进行实践探讨与研究,寻找“轻负高质”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八次课程改革,价值主体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计划经济背景下的政治人主导倾向;改革开放背景下的经济人倾向;全面奔小康背景下对个性主体人的关注。第八次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体现了教育的以人为本,表现在:课程权力的下放——关注“以人为本”的出发点;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实现“以人为本”的中介;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最终追求。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城市道路工程”教学中至关重要,利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使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课堂,对“城市道路工程”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多元化、多层次改革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提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城市道路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提升教书育人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与课程开发向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课程事实与课程价值是对应统一的关系,课程事实是课程价值指导下的事实,课程价值的实现依靠课程事实。当代教育在对“科技理性”、“功利主义”的批判基础上,指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并形成了提出健康、和谐发展的“新主体价值观”,“自然”,作为课程开发的独立向度受到课程理论界的普遍重视,从而出现“自然”、“社会”、“自我”、“知识”四维的课程开发向度。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应以追求健全的职业人格为价值日标。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的发展为本”“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了传统教学忽视人的灵性与创造性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在新的教学价值观和过程观的理念指导下,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营造氛围,平等对话《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意味着对学生生命主体的唤醒和欣赏;课堂上,只有民主平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才能创设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