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词别是一家”的词体观念是对词这一艺术形式本体特征的理论概括,它强调词体作为一个独立、有机的整体以与诗、相区别,包含了对这一艺术形式各个层面和构成要素的分析和要求。在李清照《词论》中,这一观念为:声诗并:阐述词体的本体特征;评论作家:强调词体的艺术规范;主情致:揭示词体的形成功能。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李清照的《论词》的批评集中在她的“协律说”和对苏轼的批评上,这些批评虽然有合理的地方,但是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读。本文从李清照的词学本体论精神出发,注重发掘《论词》对词学的本体论建构的贡献,廓清《论词》的批评维度,还原“协律论”的真实意义,对《论词》的价值进行了多方位的重审。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论》对词的发展过程的总结是基本正确的。它从词的特点出发,把词分为盛唐、晚唐五代、宋代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次阐明了词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为后人研究词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词论》中对历代作家的评论是比较全面的,既看到成绩,也指出缺点。从各种体裁间互相取长补短上说,“别是一家”之说有其局限性,但从区别体上说,“别是一家”的提出,又是卓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词史上第一篇词学理论著作,但历来为人所诟病。对她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认为她“词别是一家”的主张桎梏了别人;二是认为仅从协律的角度批评苏词是有失偏颇的。事实上,李清照的《词论》是在考察了唐五代至宋词学的发展历史后而总结出来的艺术特性和艺术规律。她对北宋众多词人的评价是实事求是,准确公允的。她对各家词的批评,是和她本人的个性气质分不开的。李清照的《词论》出现在词体地位确立的时候,在中国词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是我国词史上颇为重要的一个女性词作家。她的《词论》第一次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并对当时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大词人作出了大胆的批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词学主张。《词论》提出作词要符合文雅、协律、典重、故实、铺叙的特点,那么她是如何以自身的创作实践去佐证她的词论呢,本文拟从《词论》与其创作做一个比较考察,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的《词论》对词的发展过程的总结是基本正确的。它从词的特点出发,把词分为盛唐、晚唐五代、宋代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次阐明了词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为后人研究词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词论》中对历代作家的评论是比较全面的,既看到成绩,也指出缺点。 从各种体裁间互相取长补短上说,“别是一家”之说有其局限性,但从区别文体上说,“别是一家”的提出,又是卓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与周邦彦的关系以及《词论》不提周邦彦的原因,学术界一直众说纷纭,但这些研究的学术价值是相当有限的,因为李清照的《词论》是一篇本色主义宣言而非系统的词学著作,这使她可以因为随便一个小小的理由就不提周邦彦。  相似文献   

9.
对于李清照的《词论》,后来的词论者一般认为她的词学理论与苏轼是相互对立的。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笔者从李清照的苏学渊源、个人经历角度对《词论》进行分析,认为她的词论对苏轼的词作及理论有着更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词坛上一位大家,在她的《词论》里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论断,要求填词必需严格按照协律、铺叙、重典、情致和故实等五个标准进行创作,缺一不可。她提出的作词标准是有见地的,但对前人的词作批评,过于苛求,有失公允,有的甚至是不正确的,就是她的某些词作也没有完全严格按照《词论》的标准去创造。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不仅以她独具特色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格蜚声词坛,更以她独到的艺术见解品鉴词这一文学样式,为婉约派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作为女词人的李清照,人们对她并不陌生,而作为有卓见的评论家的李清照,则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词别是一家”是李清照词论的核心思想,最早收录在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里。研究季清照的词论,对理解词的发展、风格和流派,以及对词的欣赏品鉴都不为无益。  相似文献   

12.
苏轼“以诗为词”与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主张,具有内在精神的一致性。他们词论最大的共通性在于,都在努力地推尊词体,维护词体高雅的格调。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的诗词创作,无论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诗词创作之所以以如此径庭,是因为她在传统文学观的影响下,始终能遵循着自己的创作理论和审美标准,即其《词论》中强调的“词别是一家”的观点。加之“天性之近”等原因,因而形成了其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词、诗、文都有杰出成就的女作家。她的抒情词作细腻入微,至真至情,婉约凄绝;她的爱国诗篇贞心若石,慷慨悲壮,豪气逼人;她的文论《词论》内容丰富,立论尖锐,压倒须眉。她冰清玉洁,品位高雅,文如其人,人词同品,“才调美无伦”。李清照在她那个时代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5.
刘熙载的论词主张以品格论为核心。品格论可概括为4个方面:第一,“论词莫先于品”;第二,词品“莫要于有关系”;第三,词品本于人品;第四,苏、辛词品格最高。品格论密切了词和社会生活的关系,进一步把词推向了言志抒怀的轨道。它的局限性是:否定柔性词时表现出来的封建礼教思想和轻视词的艺术特征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词论》留给后人无限思索.通过解读《词论》来探讨她的词的诗化美.所谓诗化美是指李清照的词具有诗的韵律美、理想美、典雅美、语言美以及借用诗的表现手法去写词.  相似文献   

17.
“本色论”是词论史上的一个重要论题,它萌芽于晚唐五代时期,“词为艳料”是这一时期“本色论”的重要内涵,北宋后期的李清照,在《词论》中是一家的“论点,阐述了词的特性,从而使”本色论”具有了一定的理论色彩,“别是一家”标准志着这一论题的正形式,南宋时期的“本色论”在“别是一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其主要倾向表现为推崇“雅正”。  相似文献   

18.
清代浙派词以“雅正”为词学旨归。其内涵包括:倡醇雅——反对淫语艳词,力求雅洁清新,脱去亵秽;贬伉直——主张婉曲含蓄,认为词之正宗风雅蕴藉,排斥苏、辛一派的豪放词;标骚雅——提倡寄兴托意,借香草美人寄寓家国身世之感。厉鹗是浙派词中期的领袖和巨匠,对“雅正”说加以补充和深化。其词论独特之处首先是明确揭示“雅正”的标准是“格高韵胜”,其次是将寄托的主旨由家国之恨转为内里情志,此外就是对词体的尊崇。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历来认为,宋代词论中苏轼鄙视柳永,而李清照又不满苏轼。事实上,苏轼对柳永的态度比较辩证,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与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论,具备内在精神的一致性。张炎《词源》提出“清空”概念,众多学推许它是清雅人格的象征,细经辨析,则应属于词法范畴的规则。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词论》勾勒了词至北宋的发展简史,历评前辈与同辈词人,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重要观点,强调词与诗别,在词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词论》意在为时人作词设立标准,故不可不要求严格;“别是一家”不仅在于词要协音律,更在于词的内容特色,着眼于词专主情致,长于抒情的特色;《词论》是苏词和柳词流行于北宋词坛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