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课程作为文化的传承工具”这一思想正受到挑战:课程由文化的工具存在转变为文化的主体存在,课程文化正在成为一种自主、自律、自为的教育文化。学生在课程文化中主体地位的确定,更加凸显了课程文化的培育价值。课程文化强调对学生的陶冶、解放,强调对人的深切关怀。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注重营造一种合作、对话和探究的课程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与课堂文化重建是一种共生共存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课程改革向课堂文化提出挑战,也为课堂文化重建提供契机,事实上,课程改革本身也是课堂文化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课堂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课堂文化重建,可以说,课堂文化重建是课程改革的最深层次的改革。因此,课堂文化的重建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基础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蔡定基 《教育导刊》2001,(13):17-18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看,课程显然是一种特殊文化,是一种进入教育领域的特殊文化,也就是一种特殊的“人的自我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李鹏程(1994))因此离开了对人价值的否定,不认识人自我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就难以建立科学的以学生为本的课程体系。近五十年来,中学课程改革的运行机制是“中央一统的政府行为”,其特点,一是“中央集权”,二是纯粹的“政府行为”。中国教育部(2000)提出的突出问题有8个方面:一是课程过分注重智育和传承知识的倾向;二是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倾向;三是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我说选修课 改革后的高中新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组成,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强调的是“公平发展”;选修课是让学生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二者具有等价性,没有主次之分,是一种互补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俄罗斯课程改革 早在1991年,俄罗斯教育部就发表 了《转换期共和国教育的安定化和发展 计划》。该计划着重对学校教育内容改 革提出新建议,主要内容有:一是扩大  学生选择教材的自由度,实施多样化的 课程体系与结构;二是强调和突出教育 内容的客观性,全面性和非意识形态 化;三是促使学生了解世界,社会和自 己的事业,包括自己的民族语言、历史 和文化以及其它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等,以加深相互间的理解。同时重点强 调教育内容的基础化原则。从此,俄罗 斯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制定和确立 了包括15种学科课程的“国…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由过去强调以学科为中心,转为面向学生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已有生活经验和未来生活发展趋势。这为我们构建和谐型课堂教学提供了平台。下面我就新课程的特点结合我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构建成和谐型课堂教学的几种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分析基于教学及其改革的学科发展趋势,首先要纵观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从上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如下七个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常听到对教研员这个角色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一种是褒奖,认为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旗帜,是联结专家与教师的中介,课程改革离不开教研员;另一种是批评,认为教研员是课程改革的绊脚石,是“应试文化”的守护神。这两种声音夹杂在一起,看似互相对立,实际上发出的是同一个信号,即在课改中教研员起着举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改革具有课程结构突出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强调基础性和实用性、课程评价注重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三个特征。因此,要在语教学实践中达到改革的要求,必须转变语教学观念:一是要由教材、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二是要由统一教学转变为差异教学;三是要由单纯的分数评价转变为多元评价;四是要由传统的教学手段向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转变。  相似文献   

10.
论班克斯多元文化课程改革的途径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克斯多元文化课程改革的途径有四种:贡献途径、附加途径、转换途径和做出决定与采取社会行动的途径,这四种途径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课程要体现多元文化的理念;目前的课程向多元文化课程的改革必须要进行结构上的调整,必须能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社会所必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中,要增加活动课程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2001年6月正式颁布,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课程改革的时代。新课程强调一种共建共享的课程文化,专家、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社会人士都是合作公共体的一分子。面对新课程,面对新形式,我们的中学图书馆工作需要转变角色,树立新思想。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创新和突破有: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多样化的课程结构,强调各科之间的沟通和综合;实用化、现代化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强调创造性地教和创造性地学;科学性、发展性的课程评价高师生培养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培养目标;调整高师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论是改革课程结构,还是建立新的课程标准,也不管是改革教学方法,还是强调发展性评价,其最终落脚点都在于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就是创建一种新的学习文化。新时代,新教育,新课程,儿童的幸福成长,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新学习文化呢?本文即就此作一探讨。一、开放融合:让儿童用心灵去触摸世界学习,是学习者用心灵去体认世界的活动。然而,在过去,我们往往把他们的学习活动“窄化”,只局限于阅读书本,甚至限定在教科书的框架内:把他们的学习活动“窄化”,只允许接受书本中的现存知识,不允许有自己的见解;把…  相似文献   

14.
护理人文环境是指由与护理有关的文化传统、文化制度、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人文因素构成的一种文化氛围。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人文环境的建设思路是:物质层面,强调护理文化在物质环境载体中的体现;制度层面,注重良好的护理行为和习惯的形成;精神层面,强调护理理念的熏陶。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改革问题(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课程及其改革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静态的片面的课程观,强调静态的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课程结构的调整;二是课程实施基于教师中心,进行单向的知识传授,更多强调确定性知识;三是缺乏从科学的视角分析课程,忽视课程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强相关关系。实际上,这些问题忽视了课程与教育和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社会化与安全保卫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由过去封闭、半封闭转为全方位开放;高校后勤由原服务性单位转为企业化管理实体;治安环境由单纯化转向复杂化,工作方式由过去内部管理转为社会化管理。新时期要作好安全保卫工作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落实责任制,与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7.
何聪 《教学与管理》2005,(12):56-58
我国当前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一轮课程改革,是近5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革。如果说,前几次改革,仅是修修补补的“改良”的话,那么,这次课程改革就是一次课程设置、教材编撰、教法应用的根本性“革命”。其目的在于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使之更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其基本精神包括如下几点:第一,改革过分注重课程的传承价值,强调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第二,改革课程门类过多,缺乏统整的偏向,加强课程的综合性;第三,改革过分注重经典内容,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的偏向,  相似文献   

18.
赵莹梅 《云南教育》2002,(25):17-18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立足学生发展,改革教学方式。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堂教学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  相似文献   

19.
王淑东 《现代教育》2003,(12):49-49
今天,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运动已席卷全国,从2001年9月开始,已有20个学科(小学7科中学13科)的49种中小学实验教材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这次基础教育课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综合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20.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教材或教学方法上的变革,而是由一场由课程教材改革牵动出来的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的整体的改革,其实质是一场学校文化变革的过程。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推进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在南安课改实验区,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校文化在逐步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