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梦的释义     
沈政 《华夏星火》2004,(11):7-10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这样一句谚语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句话对不对呢?应该说有一部分是经验之谈,也有一部分是科学根据。那么对梦的解释,古今中外都有很多解释。比如说中国的《周公解梦》。像欧洲影响最深的叫弗洛伊德,他是奥地利的一位医生。他和神经官能症打交道以后,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有关“野人”的流传非常之多,可以说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那天起,就流传着“野人”的存在。北美洲西部传说有一种叫“萨斯夸支”的“野人”,又称“大脚怪”。俄罗斯高加索山脉腹地也流传着一种叫“阿尔玛斯人”的“野人”;而在雅库特“雪人”的流传更是延续了数百年。中国的神农架、云贵高原、湘西等地,也存在“野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3.
做梦是一种普遍的神经生理学现象,人每夜都做梦,稀奇古怪的梦境,自古就引起人们研究的兴趣。进入21世纪后,由于研究方法的革新,可以对梦进行实验和控制,科学家们似乎快要走进梦世界的大门了。打开互联网,解梦的网站千奇百怪,如“,梦见绿色表示你一生安宁;梦见被火烧死说是你会得到大量的财富;梦见结交新朋友,你财富会大增,名声将大震。”更是娱乐式的笑谈,都带有大量的迷信色彩。  相似文献   

4.
季良纲 《科协论坛》2013,(10):19-2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牵动了所有人未来的希望,形成了一股席卷全国的逐“梦”洪流,人们对“梦”进行了充满美好期盼的诠释。因为梦想而变得飞扬热烈,因为梦想而变得无比厚重。有专家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道教文献中历法史料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汉末年开始,道教中就流传一种与通行历法不同的“太阳历”其特色是以二十四气划分十二月,以二十八宿注日,同时试图与恒星月协调,唐代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是一份较完整的“太阳历”历表,宋代卫朴所诵的“傍通历”即道教的《二十八宿旁通历》沈括提出“十二气历”的设想,可能是受卫朴所传的道教太阳历的启发,本文提出,道教太阳历的原则可供未来太阳历方案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梦对我们来说是最平等的一件事了,不管富裕还是贫穷,健康还是疾病,基本上每个人都曾享受过美梦,也都遭遇过噩梦,有人靠解梦来释读人生,有人因梦境而解决现实难题。下面有一些关于梦的说法,你能辨别其中的对错吗?每个人都会做梦澳大利亚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约33%的受访人员说自己从不做梦或者极少做梦。但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的睡眠状态进行检测,发现他们只是因为不记得梦境而以为自己没做梦。当人做梦的时候,会进入一种"快速眼动"(又称  相似文献   

7.
做梦的奥秘     
专家说,一项由健忘症患者和睡眠专家参与并涉及一种流行的计算机游戏的研究可能有助于解释梦为何如此怪诞却又如此重要。哈佛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罗伯特·斯蒂克戈尔德博士说,梦只是人体清除精神“收件箱”的方式。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其办法就是将记忆转移到文件柜中,存放到适当的位置。”他说:“许多快速眼动阶段的梦———即我们在深夜所做的非常离奇的梦———实际上是大脑在设法为记忆设立‘互见索引’。大脑在寻找互见参照,即梦里的东西是否与记忆中的东西相吻合。有时是吻合的,有时则不吻合。”他说,当梦与记忆不吻合时,…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革新》2013,(6):49-49
"读梦"是人类自古就有的愿望,因而中国有《周公解梦》,西方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时至今日,科技将"读梦"更推进了一步。任职于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的堀川友慈等人目前已开发出一种读梦程序,在实验中读取梦境内容的准确率极高。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招募了3名20岁至39岁的男性志愿者,参与为期10天、每天3小时的读梦实验。志愿者一进入睡眠6到7分钟,就会被唤醒以描述梦境,研究人员同时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将志愿者睡眠时的大脑活动记录下来。研究人员据此整理出3人睡梦中一些常见内容,比如树、男人等,并将这些内容分成大横空出世的"读梦机"  相似文献   

9.
<正>相传东汉永平年间(公元64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见一个浑身闪闪发光的金人在宫中飞旋。第二天,刘庄召来大臣为其解梦,一位大臣说:“我听说西方有一种叫佛的神,陛下梦见的金人,一定是佛。”汉明帝是个非常迷信的人,闻听此言后,  相似文献   

10.
从本期起,我们开辟了“梦的意味”这个小栏目,记述睡眠中一些古怪但却有着典型含义的梦,并约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解析。正确分析和看待自己的梦,会对身体、周围环境、未来发展等都有一定指导意义。希望大家都来参与这个栏目,将自己难忘的梦讲述出来,写清自己的性别、年龄和当时的心情,寄给我们,请在信封上标注“梦的意味”栏目收。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2007,(6):58-60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人们在睡眠中,往往会做这样那样的梦。于是,关于做梦与人体健康的疑问也伴随而至:“一夜无梦”就表示睡眠质量高。梦境与疾病有关联吗?梦是否反映心理危机?……专家指出:从医学角度去分析,某些看似虚幻的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心理与生理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梦床     
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与睡眠质量成比例。本文介绍的“梦床”能发出负离子和远红外线,从而引起梦一样的好心情而睡得香。△材料“梦床”能够放出负离子和远红外线的物质基础是“丹托斯通”和电石(碳化钙)。把这两种矿石织入纤维,制成一种轻便的床垫。  相似文献   

13.
李嘉碧 《科教文汇》2014,(3):220-22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结束后,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时说道:“何谓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共同梦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本文主要阐述“中国梦”包含什么内容、“中国道路”的发展探寻经过以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碧云倍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自古以来许多诗人撰写有关“梦”的诗,去期待和追寻梦中的情幻、梦中的自由。《红楼梦》中写了32个梦,全书起于“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宝玉的梦是反封建、求自由的旨意寓于梦中;儿女情长,尽在梦中,是人性的表露,痴情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周明璃 《科教文汇》2009,(31):247-247
《牡丹亭》中,从“情不只所起,一往而深”的缘由,到“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过程,都在昭示“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因此,对于“至情至性”这一种深度的剖析也就成为了研究《牡丹亭》的热门头选,而本文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以引发这一场生生死死的“梦”的前奏为立足点,诠释梦之前的感情变化所导致这场梦的必然原因,从而证明这场梦对于现实的意义,以及与生命体内在逻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锴 《知识窗》2014,(7):49-49
提到“太岁”,人们马上会想到那句流传了数千年的俗语:“太岁头上动土。”在很多人的心中,“太岁”是一种神秘莫测、法力无边,能给人带来大福大祸的“凶神恶煞”!因此,在中国民间,很多人谈“太岁”而色变。那么,“太岁”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3,(13):9-9
夏春涛研究员的报告从如何理解“中国梦”,“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区别,实现“中国梦”所面临的风险挑战,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五个方面,对“中国梦”这一重大命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报告回顾了中国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王恩耀 《科协论坛》2005,20(5):11-11
在元谋县农村流传着“要致富,学着李植科学栽种青枣树”的新民谣。李植,就是那个年近50、讲着一口“广东普通话”、青枣协会的会长。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科技新时代》2004,(4):6-7
看了《怎么处置“哈勃”》(见3月号)一文后,我不禁想到了曾为人类的太空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未来。一个美英专家小组发布报告认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未来可能有3种命运。其中最理想的一种是在2010年前发射两架航天飞机去维修,以延长这台望远镜的寿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科学观测能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笔者采访了南昌县小兰葡萄良种场,眼前一株株茁壮生长的葡萄树和一串串大如乒乓球的葡萄美不胜收。该场场长邓定洪是一名大学生,尽管在学生时代做过许多美妙之梦,然而,毕业后,却放弃了当干部吃“皇粮”的机会,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农村,做起了他的田园梦。 1990年,邓定洪大学毕业回到了家乡,面对多年流传下来的古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