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纪录片的导演是一个在选择人物、事件的现实片段下主动制造意义和进行电视化表述的人,区别只在于你选择得是否有效和表述得是否得体上,以及观众是否心悦诚服地接受上。纪录片导演最重要的问题是构思,而构思的核心问题是纪录片的视点问  相似文献   

2.
禹成明 《现代传播》2003,(6):126-128
世界上有名的导演大多拍摄过纪录片 ,斯皮尔伯格最近就用胶片记录了二战犹太人幸存者口述那段耻辱的历史 ;据说日本人出资 ,田壮壮带了一帮人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拍出了纪录片《茶马古道》。故事片导演拍摄纪录片 ,让人想到了基耶斯洛夫斯基、阿仑·雷奈、安东尼奥尼。第九届 (2 0 0 2年度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 ,2 0 0 3年 9月 6日至 11日 ,在石头城南京结束。获得本届纪录片 (长片类 )大奖的导演就是一位故事片导演 ,他的名字叫施润玖 ,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拍过张楚《姐姐》MTV、纪录片《陕北》 ,最有影响的电影作品是《…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任何一部电影大片除了剧情和后期制作之外,导演执导镜头的艺术也是决定电影能够被观众认可的关键。近年来,随着,电视纪录片这一节目形态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把电视纪录片归结为自然人文的原生态,即原汁原味。本文旨在探讨在电视纪录片的拍摄中,如何借鉴电影的拍摄手法,融入电影意识,使纪录片达到艺术和生活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4.
“艺术创作研究”栏目刊载了三篇关于电视纪录片地文章。谢勤亮的文章《纪录片的重新定位》认为,中国纪录片只要以市场准星重新进行定位,就有望成为电视业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中国西部丰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是纪录片创作的一个富矿,有内容和形式上,西部纪录片正进行着多样化的创作实践。高力的文章《从西部文化资源看西部纪录片的未来空间》对此进行了分析与评论。蔡凯如的文章《兽的“人化”与人的“兽化”──试析电视纪录片〈英与白〉的伦理价值观》则是对荣获2001年四川国际艺术节“金熊猫奖”长纪录片、导演、创意和音效四项大奖的纪录片《英与白》进行了视角独特的个案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电视编导这个词,是指直接参与电视编辑业务和导演业务两者合一创作的电视工作人员。也是人们把两者组合起来的习惯称呼。随着电视纪录片的不断发展,纷繁众多的各类题材给编导者提供了展现聪明才智的无限空间,各类体裁的优秀作品层出不穷。如"新闻纪录片、政论纪录片、历史纪录片、传记纪录片、人文地理片、系列  相似文献   

6.
杨莹 《青年记者》2012,(27):74-75
最近,一部由央视制作的纪录片迅速蹿红,与普通电视纪录片不同的是,这部电视纪录片的蹿红是首先在微博平台上发轫的,仅仅是导演陈晓卿在微博上呼吁了一番:"今晚没事都看看吧。不难看,真的。求各位亲帮转。"《舌尖上的中国》低开高走,在22:40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是指用摄像机记录正在发生的真实历史。由于电视纪录片的特殊性,摄影师在参与纪录片创作中起了举足 轻重的作用。对纪录片摄影师来说,他必须具有导演的才能,具有广泛的社会知识、文学艺术素养和电视专业技巧。抢镜头的能力,反映 一个摄影师的基本素质,甚至可以认为集中地表现了摄影师的思想、艺术和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首届中国(广西兴安)国际科学纪录片学术交流大会暨第20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颁奖盛典召开的同时,也召开了"配音解说学术研讨会".这是中国纪录片著名导演群组与中国纪录片配音解说家史上的第一次正式会面对话,谈话围绕的主题是纪录片配音解说如何与纪录片制作有机协同.然而,事与愿违,在两个多小时的对话过程中,一方面是导演们感慨"声音是导演难控制的部分"今天的导演越来越重视配音";另一方面是配音解说艺术家疑惑"中国纪录片配音解说群体该如何更好地为纪录片配音解说服务呢?"而与会专家则发出了"双方对话低效,沟通有鸿沟"的感叹,认为"双方没有从语言艺术和节目制作角度出发,建立一个可以多角度拆分的概念,便于双方沟通理解."  相似文献   

9.
浅议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新误区杨国光近一个时期以来,随着一大批优秀纪录片在电视屏幕上掀起一个个收视浪潮,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同,纪录片这一外来艺术又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许多电视台还成立了专门的纪录片创作机构,这必将推动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进人一个新阶段、呼唤新...  相似文献   

10.
一部电视纪录片,它本身的画面、解说、音乐、字幕、特技等共同表达的内容,是一个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的交融,无论是人物纪录片还是事件纪录片,片中所反映的人或事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着的,是与周围环境及历史的渊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主观地、随意地割断这种联系,那么所要反映的人或事就会使人感到不真实,甚至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一部完整的电视纪录片一般都有历史层面和现实层面。在具体的纪录片中,如果历史层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声音的创作与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录片是一种最能展现视听艺术的电视体裁。然而,长期在电视纪录片创作中,"视"和"听"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更有甚者,有的作品干脆把这两种形式剥离开来对待,给人造成"假"和"做作"的感觉。"长期以来,同期声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中,一  相似文献   

12.
阎春来 《新闻前哨》2012,(11):56-57
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说:"纪录片导演是上帝"。我想,这并不意味着纪录片摄制者因此就有权利可以天马行空,我行我素,反而更要强化责任意识,更要悲天悯人。这与功夫高深的人讲武德、医术高明的人讲医者仁心是一个道理。纪录片导演是上帝,它代表了公平正义,是社会良心的使者,也是社会良心的打造者。  相似文献   

13.
由于电视纪录片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主题,所以日益得到电视观众的喜爱。音乐作为电视纪录片诸多表现元素中的一个,对纪录片主题的深化以及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完整性、有序性起了很大的作用。适时溶入音乐的电视纪录片能更加细腻生动地揭示纪录片的深刻内涵,为纪录片本身增加光彩。那种一味地追求真实而不要任何艺术语言作为补充的做法被大多数电视纪录片工作者否认。电视纪录片不排斥音乐,音乐成为电视纪录片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信息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模糊性和信息功能的弥散性。音乐信息的模糊性使…  相似文献   

14.
阈限阶段是处于分离仪式和结合仪式之间的一个过渡的、中间的阶段。电视纪录片的生产是国家体制与媒介体制、社会规范与价值观、媒体组织的限定、从业者个人意识形态倾向等诸多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天津科教频道《中国人》栏目为研究案例,探究中国电视纪录片生产场域中创作者意志、内部制度与外部政策、市场的博弈。在政治和商业逻辑的侵蚀下,电视纪录片的生产场域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场或政治场,电视纪录片人存在于"纪录片人"与"电视人"之间的阈限空间内,并在各种政治、商业的张力中进行纪录片生产。  相似文献   

15.
提名理由智利著名纪录片导演顾兹曼说过:"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央视纪录频道从一诞生起,就带着理想主义色彩,而走上了市场化道路,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被称为"中国版的Discovery"。2012年出品的《舌尖上的中国》,更是以其精良的制作、对食物的敬意和贯穿全篇的人文情怀,把一大批久已不看电视的观众重新拉回到电视机前,使处于边缘地带的纪录片成为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16.
电视记录片是电视艺术一个十分重要的大的品种,但在实际工作中和理论研究工作中,人们对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地位、功能、特征,对电视纪录片和美学、和文学、和社会、和民族文化的关系等等,认识很不一致,连名称也不统一,不少人把它叫作“专题片”,也有人认为,“专题片”这个称谓不科学。在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中,是更多地强调它的纪实性和真实性,还是更多地强调它的审美功能,它究竟应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诸如此类,众说纷纭,很不利于实际工作。为此,我们希望实际工作者、研究工作者、教学工作者,希望本刊的作者和读者,能就电视纪录片问题开展一场讨论,力求明确它的规律,使这一重要品种更好地得到发展,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找寻人的共性主讲:高国栋访谈:刘敬东刘:高先生,您创作的几部电视纪录片已连续拿了5个国际大奖,针对当前纪录片的热潮,想请您谈一谈中国的纪录片创作是否存在着与世界相接轨的问题?高:我认为不存在接不接轨的问题。纪录片创作与市场经济不同,它完全是一个文化范...  相似文献   

18.
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三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第六代导演贾樟柯执导的纪录片《海上传奇》投身暑期档公映,然而据报道票房不佳,观众有限。看过该片的部分观众认为,这部纪录片不好看,不吸引人。影院经理则直言:  相似文献   

19.
电视纪录片在电视屏幕上日益繁荣起来,全国很多省级电视台都设有纪录片创作室.近几年一大批优秀电视纪录片不断出现在观众面前,《西藏的诱惑》、《藏北人家》、《沙与海》、《远在北京的家》、《起程——将远行》(此片是1995年11月份被广播电影电影部评为“金童奖”一等奖).这些众多得奖纪录片中都显示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实力,同时这些纪录片从题材领域、表现手法、形式结构都在不断开拓创新,给中国电视纪录片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这些纪录片不论从艺术上,还是真实性把握上都有独到之处.近几年也有一些电视纪录片在表现形式上毫无目的地将纪录片的纪实手段理解为一种目的.纪实性与艺术性如何在电视纪录片中有机地结合和体现,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创作本身的规律特点等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纪实性作为电视纪录片的一种手段、手法,它应该以客观地纪录新闻事实与社会现象见长,它不过多地依赖情绪渲染、气氛烘托等手段去造成很浓的抒情色彩和审美意境,但这并不意味着纪实手法在抒情表意方面是无能为力的,它也仍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它的特点是,较多地依赖客观纪实、白描等手法,抒发事实本身所深深蕴含的丰富情感,观众从中感受到的是淡淡而出的幽幽情愫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无论是真实地纪录一个人,还是纪录一段生活情景,都离不开人的活动,因为它不仅可以洞察、探寻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而且还可以折射一个时代、浓缩一段历史,深化作品主题、揭示出富于哲理的内涵,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迷人的艺术魅力。可以说,人是电视纪录片不朽的主题,所以对人的研究不仅是个哲学的命题,也是个艺术的命题。在今天的电视纪录片中,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表现人物做什么,而是更需要感受他在想什么,因此,在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过程中,人物心态的刻划与表现已成为塑造人物形象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就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