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进出自如,所以得名为“心理换位”。心理换位的目的是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地发展。心理换位的能力是教师成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和学生的心理来思考问题、选择教法,以此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这种教法我把它称之为“换位法”。化学课要求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因此,作为化学教师,这种“换位法”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想学生之所难有很多知识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学习这一知识时就会有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教师要适时转换角色,调换角度来理解自己所要讲解的内容,体会学生的困难,然后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例如,在讲 H_2、2H_2、2H、H_2O 这些符号中“2”的含义时,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弄懂。学生一下  相似文献   

4.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者。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将这两种角色置于一身,还能灵活转换,进出自如,需要进行熟练的“心理换位”,以求得思…  相似文献   

5.
张威 《考试周刊》2009,(37):197-197
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换位思考是教学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产生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 ,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选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 ,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 ,成为学生的领路人 ;另一方面 ,教师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为前提 ,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内容 ,扮演着“学”的角色 ,和学生一起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 ,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 ,且转换自如 ,即要熟练地“心理换位” ,以求思维上的共鸣 ,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和谐…  相似文献   

7.
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换位”教学法,有利于“明理”、“激情”、“导行”,把课堂搞得活一些,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换位”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基于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需要,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状态,与他人、他物进行角色置换,由此时此地此情境,换位到彼时彼地彼情境,并按照置换后的角色,感同身受去考虑问题、体验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思想品德课实施“心理换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责任感、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评价能力。按照学生主体充当角色的不同,思想品德课实施“心理换位”,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人与物换位。通过提供童话式的情境,  相似文献   

9.
所谓“心理换位”,是指一个人应该经常设身处地地从他人所处的地位、环境中去看待和处理事情。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中,教师必须具备“心理换位”意识,多替学生着想,从而达到教学中的默契。“心理换位”说起来简单,但要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最大效益,也并非易事。第一,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或代表队训练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把握诸如急躁心烦、忐忑不安、兴奋过度、无法自制等心理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等生理现象,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训练方法的选择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心理以及身体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与学生进行心里换位: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根据以往的经验或头脑中的定式去评价后进生,很容易形成对后进生的“晕轮效应”,造成师生情感沟通的障碍。所以后进生对待教师只能关闭心扉,形成难以转化的“心灵孤岛”。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用换位心理,将心比心地分析后进生的心理及其所处环境。教师要主动亲近后进生,  相似文献   

12.
教师通过心理换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教师采用心理换位的方式,能得到与学生思维上的心理上的共鸣,起到优化教学过程之功效。  相似文献   

14.
设身处地,就是把自己放在别人所处的地位上思考问题。心理学上叫“心理位置互换”,简称“心理换位”。课堂教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能够注意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课堂教学体现了教材、教师、学生三者问的特殊关系,教师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从心理学的角度说,就是进行“心理换位”。下面以《葡萄沟》为例,略加陈述。一、探究文路做到“胸中有书”叶圣陶先生曾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葡萄沟》一文图文并茂,作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心理换位”,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来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教学方案来施教,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期待的教学目标。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要切切实实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就必须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换位教学也成为课堂的主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换位教学出现了问题,如学生对教材的深度广度把握不准,教学进度难以控制;对从教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只有完整地掌握了教材内容才能得心应手地使用好换位教学,等等.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何谓换位教学的"渡",提出了换位教学应"渡"中有"度".  相似文献   

17.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效运用“换位思维法”可让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换位思维(或称换位思考),简而言之,是指主体在认识过程中,通过把自身的认识立场或思维角度转换到客体或旁观者的立场和角度来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力求通过对主体所处的一定主客观条件的超越,来克服主体因自身认识立场或角度诸因素的限制带来的在思想认识或心理感受上的局限性。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同情心。让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常常局限于年龄小,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等因素,而不能理解家长教师和其他人的想法。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以下三种形式的换位思维法能使学生超越原有因素的限制。[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一堂课,只要能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个性、特色和创意,并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便是一堂好课。就一堂好的数学课来说,我认为至少应体现以下要求的一种,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1.要有心理换位教师备课时不能只备教材,还应把着眼点放在学生上,也就是常说的“备学生”。即在教学中,教师应有与学生的“心理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能力现状,确定哪些内容学生能看书看懂的就少讲或不讲;而不易懂的内容应多讲,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设疑、提问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哪些概念学生难以…  相似文献   

19.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教材编者心理换位、与学生心理换位,并引导学生学会心理换位,使教材编者的思维活动、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三者和谐统一,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获得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在教学中历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历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扮届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的探京者。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两种角色集中于一臂,还要能灵活转换,进出自如,所以得名为“心理换位”。本文就这个心理换位问题作些探讨。一、想学生所情学生是是感情的,每篇谋生都会激起学笠不同情趣。在教学中,教U币一定要把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对课文、刘知识理解的保厦。教师的请,是为了叙友出学笠的情。课文《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