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霞 《考试周刊》2013,(32):81-82
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接续词的学习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だから"这样一个接续词作为因果关系接续词的错误用例,主要从漏用、多用,以及与其接续词的混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对错误用例的分析,对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接续词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シカシ」虽为逆接接续词,但并非任何情况下均可被译为"但是"等。本文基于「シカシ」的意思分类,借助汉日对译语料库,考察了其汉译倾向。同时借助汉译倾向,探讨了"但是"等连词在转折强度上的区别,并对副词"却"进行了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梓灼 《考试周刊》2013,(10):10-10
关于身体词汇的惯用表达无论是在韩国语还是在汉语中都有着两层分化,一种是直接明白地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一种是通过不同方向和方面的扩张来表达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作者对韩国语"■■"和汉语"头"的惯用表达的构成方面进行惯用分类及对比。  相似文献   

4.
"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接续词,从意义上来说,都表示逆接、让步,都可解释为"虽然…但是…"、"即使…也…",但其具体含义以及使用语境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拟从"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结构分析出发,结合与"それでは""それにしては"的意义对比,通过例句来弄清"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区别,以求能够更加准确得理解并运用这两个接续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初中级韩国语学生为对象,综合分析研究学生使用韩国语的基本连接语尾"■"和"■/■/■■"时出现的偏误,并且分析出错成因,以期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小昌 《考试周刊》2012,(93):87-87
本文以初中级韩国语学生为对象,综合分析研究学生使用韩国语的基本连接语尾""和" / / "时出现的偏误,并且分析出错成因,以期学习者正确地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92):15-16
转折范畴是指表达语义前后关系不一致并由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而形成的类别。现代汉语转折范畴研究主要以转折连词、转折副词及转折句三条线索进行总结综述,其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习得现代汉语转折范畴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于晓黎 《文教资料》2013,(18):23-24
著名的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指出对语言的研究从其时间发展角度区分可分为共时性研究和历时性研究。本文结合语言的概念,以韩国语言中的外来语为例,重点分析其共时性,对韩国语言中共时性的体现和韩国语中的共时分析进行了阐述,以期能更好地运用到韩国语的学习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大学生使用英语转折关联词语使用出现的错误,指出英语转折关联词语研究的必要性,对英语转折关联词语进行分类,用实例对几个具体转折关联词语进行偏误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世纪以来,汉语学界主要对转折复句的界定、分类、逻辑语义、标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一些共识;近二十年来又引进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把汉语转折复句的研究引向纵深和成熟。  相似文献   

11.
韩国语补助动词"()"和"()"都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进行,在文章中使用频率高,用法多样,发生时态变化.从而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学习韩国语,造成了一定的理解与应用上的障碍.文章通过韩国语补助动词"()"和"()"的语义与时态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及其不同基准点时的时态变化,以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  相似文献   

12.
"可是"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作连词时,有表示转折和限制补充的两种功能。本文使用运用分析法对维吾尔少数民族学生掌握"可是"单纯转折句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周冲 《双语学习》2007,(10M):218-218,F0003
“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接续词,从意义上来说,都表示逆接、让步,都可解释为“虽然…但是…”、“即使…也…”,但其具体含义以及使用语境都有很大的区别,本文拟从“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结构分析出发,结合与“それでは”“それにしては”的意义对比,通过例句来弄清“それでも”与“それにしても”的区别,以求能够更加准确得理解并运用这两个接续词。  相似文献   

14.
一、记叙文为什么应该有“转折” 1.“转折”起波澜。文人画士有一种审梅观:“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写记叙文和文人画士养梅一样,忌太笔直,忌太端正,有时也忌太稠密。总之,记叙文喜欢的是一种波澜,形成波澜最好的办法就是转折。这正如一张尺牍有限的山水画卷.如果里面只画着一座平顶山,山...  相似文献   

15.
二年级学生发展研究是整个大学阶段学生发展研究的薄弱环节。本研究建构了以独立性形成和目标规划发展为两个维度的二年级学生转折发展指标,通过对北京市22所高校3828名二年级本专科生的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揭示了二年级学生转折发展的情况。研究发现,从高校特征来看,来自民办高校、一般本科院校、工学的男生未完成转折的比例更高;从家庭背景特征来看,来自农村、父亲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非独生子女未完成转折的比例更高。所以应以这些完成转折有困难的群体为学生工作的主要对象。未完成转折的学生在学业成就和能力发展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而帮助学生完成转折对二年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提高个人学习成绩、促进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研究提出了高校二年级学生工作开展的具体路径:增加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互动,提高高校部分学生工作、教学和行政服务工作的质量,让学生更满意,从而有效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转折。  相似文献   

16.
根据转折复句的逻辑语义关系可以将转折复句分成对比性转折、补充性转折和让步性转折三个大类。转折复句之间是否能够变换,不同关联词语的转折复句内部有何区别和联系,通过数理逻辑上的求简化范式形式以及实例变换的方法来分析这一问题,并得出在语用中可供参考的变换规律。  相似文献   

17.
本次导读活动旨在指导学生阅读发现故事中的转折的过程中,让儿童感受转折是故事中的必要因素,有了转折故事大都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激发学生阅读情节曲折的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倒是”转折句是由“倒是 S”组成的用来表示转折意义的句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倒是”是连词,S既可以由NP VP组成,也可以由VP_1 VP_2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倒是”转折句语义背景下的句法模式有繁式和简式两种:繁式由“情形A 推出情形B 原因C 推出情形未出现D 另一种不同情形E”组成;简式由繁式“A B C D E”省略其中的一至三项形成。“倒是”的句法作用有三:1.连结复句中的分句;2.连结句群中的句子;3.连结段落。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的英语议论文语料,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对转折逻辑连接词的使用情况。研究显示,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选取的转折逻辑连接词较为一致,但是部分存在误用和滥用转折逻辑连接词的情况,与本族语者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比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更多的转折逻辑连接词。本研究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出现的问题做了初步分析,对外语教学和英语写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转折     
人这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转折。机遇是转折,变故是转折,一件事也可能成为一个人的重要转折。我成长在一所极其普通的小学。在那里,没有资深的老师,没有优美的环境,没有宽阔的操场,没有高大的教学楼。我在那里学习了六年,虽然很快乐,但是我还不满足。每当看到有些重点校的学生一副扬眉吐气的样子,我就会感觉到有些自卑。所以,我打小就暗下决心:中学一定要考上重点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