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2005年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上,由林士才、陈友放同志主编,刘志洲副书记主审的《高职学生网络德育关怀指导手册》的编制研究荣获中央教科所“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编号:200511-WLYXCG-19-34-1)。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教师》2005,(6):F0003-F0003
为促使学校德育积极顺应社会网络化迅猛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硬件设备为支撑的德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探索对触网学生实施德育关怀和正确引导的有效途径方法.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李书华研究员主持的“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课题(课题编号DEA010208)为学校开展研究提供了平台,本课题是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李茜  么青 《中国德育》2005,(3):59-61
随着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迅猛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面对人数众多的青少年网民,面对接连不断的青少年学生受到“电子海洛因”毒害的诸多报道,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必须积极行动起来,研究、认识、构建学校德育如何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使网络成为德育全新阵地的问题。我区“十五”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棱德育途径方法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课题组的34所实验学校,从2002年10月开始,重点对中小学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德育》2004,(4):73-76
实验校(区)负责同志:随着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学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诸多现实问题亟待深入探索。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日益凸显出它的紧迫性和重要的时代意义。为促使学校德育积极顺应社会网络化迅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课题研究调研结果,对学校德育与学生网络生活之间“不同轨现象”做出实证分析,呼吁学校德育主动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将学生网络生活纳入可控制有指导的范围;加强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性和影响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美好网络生活的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行动研究”2004年学术论坛在渤海明珠一天津市河西区胜利开幕了!我代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向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全体与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环境下,思考和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对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探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适应时代要求的德育新理念、新思路尤为重要.基于课题研究结果,为学校德育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提供基本线索,呼吁学校德育主动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加强对学生网络生活的指导性和影响力,实现网络伦理价值观对学生美好网络生活的引导.  相似文献   

8.
李书华  周丽英 《中国德育》2004,(6):15-15,36
2004年5月28∽30日,由中央教科所主办,天津市河西区人民政府承办,哈佛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智响世纪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学苑出版社协办的“2004&;#183;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论坛”在天津举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40多名专家和代表出席了论坛。  相似文献   

9.
李洵 《中国德育》2012,(3):18-20
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从2006年起,在全市中小学推广“个人课题”研究。“个人课题”主持人是中小学一线教师,研究内容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因此,德育类别的“个人课题”研究均为实践层面的问题。本文借鉴杨小微教授主持的“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改革与德育环境重建研究”课题研究思路,并根据“个人课题”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德育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州市区域德育发展实践来看,德育观念人本化、课程层次化、方法多样化、评价人本化等是德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价值多元化、网络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课题既是当前学校德育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学校德育现代化的动因。进一步推进德育现代化,学校德育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主体人格的培养.更为关注公民意识教育,采取更为多样的德育模式,促进德育队伍进一步专业化.发挥德育研究在推进德育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学校德育创新机制研究》是我校于2006年申报、经中央电教馆批准的“十一五”全国教育科研重点课题。我们借助课题研究,探寻信息技术和传统德育的有机整合,开辟德育新途径,开放德育视野,体现和谐育人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张标 《教育探索》2001,(11):80-81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是拓展德育空间,获取德育实效的重要措施。构建校外德育网络,努力完成德育任务,对于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建立校外德育网络是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来自学校,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不能只把学校教育当作德育的惟一渠道,而应该运用系统论的原理,把各种教育途径合理地组合,形成德育网络。德育网…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工作,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是摆在我们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凭多年教学工作的经验,现就如何提高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说点粗浅认识。一、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德育资源作用 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德育队伍、构筑合理的学校德育目标体系、根据新形势的需要改进和增加德育内容、依据教育对象的心理特征来确定德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探讨了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对于新时期学校德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强化德育的地位是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德育的育人功能,增强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需要从树立尊重学生个性的健全人格教育理念、建立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建构重视实践认知的德育教育模式、实现德育途径在学校、家庭、社会、自然上的"四位一体"等四大方面入手,进行学校德育的改革,在实现社会合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途径的基础上,使学校德育真正实现培养健全人格、净化心灵、强化意志力和行动力、陶冶情操、升华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网络视野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化条件下,怎样来做、怎样才能做好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直是人们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网络的发展及其内容、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诸多严峻挑战、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网络化条件下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行善积分制的做人教育模式研究》(以下简称“行善积分制”课题)是我校承担的浙江省“十一五”教科规划课题.是深化我校做人教育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基础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做好事.从小养成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的美德,实现道德内化。它既不同于学科教学研究,又有别于一般的德育课题研究。怎样做好本课题的亮点“包装”?我们从思想观念、操作方法、呈现方式、结果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8.
吴健 《中国德育》2004,(11):18-18,26
今天,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詹万生研究员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2004年会暨第七届学术研讨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我受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的委托,代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期间关于德育研究的三个国家重点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它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学校德育在强大,以体现社会进步和现代文明为主体的教育面前已得苍白无力,而且学校德育工作本身也存在目标不具体、内容陈旧、工作层面浅的弱点,尤其是在德育方法上,缺乏灵活性、有效性。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改进德育工作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表明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心理健康教育成了德育的新课题、新内容。  相似文献   

20.
湖州市南浔区“学生成长导师制”课题成果在全国会议上被推广 2006年1月8日-11日,湖州市南浔区的“学生成长导师制”课题成果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工作会议上被推广。本次会议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南浔区的课题负责人在会上就《整体构建,区域性推行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