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主要对丹凤方言的26个声母,37个韵母,4个声调以及同音字进行了总结归纳,同音字先按韵母分部,同韵母的字按声母排列,声韵母相同的字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排列。  相似文献   

2.
一种只有两个声调的汉语方言──兰州红古话的声韵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的声调系统各不相同。兰州红古话只有两个单字调,即“平去声调”和“上声调”。两个单字调的汉语方言,此前未见到过。红古话有25个声母,有31个韵母。“平去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阴平、阳平、去声,“上声调”相当于北京话的上声。  相似文献   

3.
柳林方言是晋语核心地带吕梁片下属的一个方言点,它在声韵调方面的特点是通过与普通话相比较体现出来的。柳林方音中有19个声母、36个韵母和6个声调,与普通话相比,无论是从总数还是从内部组成来看都有所不同。从总数来看,柳林方言比普通话分别少3个声母和3个韵母而多2个声调。从内部组成来看,柳林方言比普通话少唇齿音f和舌尖后音zh、ch、sh、r5个声母,而多了[z、η]两个辅音声母。而韵母方面,柳林方音中元音韵母在整个韵母系统中所占比例较大,没有儿化韵母er[],无[-n]尾韵母,且[-η]尾韵母只有4个,另外,拥有成套的入声韵母。声调方面,比普通话多出阴入、阳入两个入声调类。  相似文献   

4.
张金圈 《现代语文》2007,(11):74-76
无棣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接壤,距北京仅有290公里,因此无棣方言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总体差异不是很大,如没有塞音韵尾,具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除了这些相同点,二者在个别声母、韵母和声调上也存在一些差异.本文主要从声母和韵母两方面对二者加以比较,声调方面拟另文详述.  相似文献   

5.
半坡店话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华北次方言下的豫北方言。通过与普通话语音系统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半坡店话的声母有 22 个,分尖团音;韵母有 43 个;声调调类有四个,调值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同时也对半坡店话与中古音的调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新乡方言总体上分西部入声区和东部尖团音区两大块,两区内部又有差异,但是现存资料中对新乡方言各地的差异描写很少。新乡方言里的陈堡土语,其音位系统,包括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以及声韵调配合规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以求对新乡方言的研究作出些补充。  相似文献   

7.
半坡店话属于北方方言区中华北次方言下的豫北方言。通过与普通话语音系统进行比较,笔者认为:半坡店话的声母有22个,分尖团音;韵母有43个;声调调类有四个,调值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本文同时也对半坡店话与中古音的调类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丹江口地区方言中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普通话都有一些差别。但丹江口的方言比较简单,与普通话的差别呈简单对应的状况,比较容易纠错,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掌握规律。概括地说,丹江口人的语音问题有:声母,把翘舌音读成平舌音;韵母,没有后鼻韵母ing、eng;声调也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只是和普通话的四声不一致。找到丹江口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学习普通话就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写了宣州片吴语安徽泾县茂林镇方言的音系,包括其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并整理了该方言的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0.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洛阳老派方言的声调规律,总结出该方言的单字音声调格局。发音人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男女均有。语音样本对比分析的数据显示,洛阳老派方言单字音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各调类调型特点为:阴平为升调;阳平为高弯降调;上声为微凸调或缓降调调型;去声为高直降调调型,降幅较大。两个高降调以斜度或拱度[±直]为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如实描写门源汉语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进一步分析门源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同时将门源汉语方言的声、韵、调与中古音进行比较,揭示语言演变中的一些规律,从而求出门源汉语方言的音系特点。  相似文献   

12.
恩施(城区)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小片,其音系包括声母21个、韵母37个、声调4个。通过与中古音系的对照,归纳了恩施(城区)方言语音系统的特点,如泥来合流、日母分读、不分尖团等。此外,还发现[]声母处于正在消失的过程中,语音在其发展过程中差异性的不断扩大使得阴平和去声的调值发生了变化。最后列出了恩施(城区)方言的同音字汇,描写湖北恩施(城区)方言的音系,概括其声韵调特点,并列出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13.
广西龙胜和平乡优念话有声母22个,韵母37个,声调5个。其主要音系特点:声母方面,心母今绝大多数读[k];书母入声多读[];见母今绝大多数读[k];匣母大部分没有发生鄂化,今多读为[x];次浊声母中除明母、泥来母外,大部分读[¢];韵母方面,无塞音尾,[-m]绝大部分并入[-n]。声调方面,无入声调,上声不分阴阳,平声和去声大多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两类;早期官话借词多依调类进行匹配,晚期官话借词多依调值进行匹配。  相似文献   

14.
小江话是浦北县内使用人口最多的汉语方言,有24个声母、46个韵母和8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小江话一律清化,古徽母90.8%读同明母,念重唇的[m];古阳声韵和入声韵分别保留[-m-n-η]鼻韵尾三分和[-P-t-k]塞音韵尾三分,有自成音节的声化韵;古入声字保留独立的调类,基本依声母的清浊分阴阳。  相似文献   

15.
主要记述了商南城关奤子话的语音系统,包括奤子话的声韵调,并对同音字进行了整理。同音字先按韵母分部,同韵母的字按声母排列,声韵母相同的字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排列。  相似文献   

16.
碛口镇是临县的一个重要古镇,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及山西重要旅游景点.临县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汾州小片,碛口话在语音方面具有该片方言的共同特点之外,同时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碛口方言有24个声母,40个韵母,6个单字调.与临县城区话、三交话相比,声母方面碛口话没有[v]声母,不分尖团音;韵母方面没有儿化韵以及几组字的韵母与临县话、三交话明显不同.与普通话相比,声母比普通话多[z]、[(n)]两个辅音声母,碛口话[(n)]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读零声母[(o)];韵母方面,碛口方言没有前鼻音韵母[-n],有入声韵;声调方面,比普通话多阴入和阳入两个调类.  相似文献   

17.
语言变化是汉语方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但不同的方言却有其各自不同的规律与特点。本文探讨赣榆县城所在地青口镇的四种音变现象。以国际音标记音,用小字数码“1、2、3、4”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类,记音时放在音标的右上角,轻声则在音标前加圆点儿表示,某些需要解释的方言例词用小字在词下加注。赣榆方言声、韵、调的描写及其特点的详细分析、赣榆方官内容的主要差异以及赣榆方言儿化音变的类型与规律等,已在拙作《赣榆(青口)方言的语音系统》(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言语文化研究》1989年总第37期)中论及,本文对此不再赘述。 (一)同化造成的音变 赣榆(青口)话中前鼻音韵母—n与以舌根音声母—习为声母的音节连读时,“n”往往是同化为“叮”,从而造成韵母的变化。例如: 例词 单字音 后字声母 音变后的读音  相似文献   

18.
主要记述了商南城关奤子话的语音系统,包括奤子话的声韵调,并对同音字进行了整理。同音字先按韵母分部,同韵母的字按声母排列,声韵母相同的字按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排列。  相似文献   

19.
南阳城区方言属中原官话南鲁片,其过渡性方言特征颇受关注。现有传统语音研究成果关于调类的认识比较一致,而在调值方面意见不一。我们以声调格局理论为基础,运用语音实验的手段对声调的规格和布局进行了再次分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的调值依次是24、42、33、52。对照前人观点来看,"上声是中平调、去声是高降调"的实验结论比较特殊,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描写仁怀方言语音系统,归纳出仁怀方言19个声母、35个韵母、5个声调及其特点,并与普通话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