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说说对联     
金文 《阅读》2009,(12):15-17
同学们学习了《春联》后,一定觉得春联很有意思吧。其实春联仅是对联的一种。对联。又叫“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言艺术形式。它一般有六要素: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春联     
姜王华 《阅读》2012,(12):19-19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相似文献   

3.
春联知多少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30课是《春联》。学完了这一课,同学们对春联是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春联你了解多少呢?春联的来历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春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  相似文献   

4.
对联,俗称“对子”,被誉为“诗中之诗”。是我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文字形式之一。它历史悠久,题材广泛,风格多样、长短不拘、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在中国几千年社会中,不同时期的对联展示了一副副描绘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历史画卷”,可以说对联是一座历史资料的宝库,充分利用好这座宝库,有利于开辟历史教学新途径、新空间。笔者在近年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对联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福星 《阅读》2014,(12):19-19
有一年,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正值年末岁尾,王羲之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人们都非常崇拜王羲之的书法,春联刚一贴出,就被人趁夜揭走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对联学习,在教学中,学生总觉得看着容易,学起来难。本文通过引导学生研习案例,组织对联游戏,鉴赏名胜楹联和建立对联资源库的方法总结了对联学习快速入门技巧。  相似文献   

7.
每次中考、高考分数下来,都有家长叹息:“我家几辈都没出大学生,天生不是读书料子。”这使我想起从恢复高考以来,我任职的学校每届都要送一二位季姓学生上北大、清华。据说季氏三代28人,除了在家务农的外,只要是上了高中的都考上了大学,其中进入北大清华的有9人。是不是季家都是读书的料子,有读书的血统呢? 1997年春节我带着好奇心访问了季家。朴实的农家小院门口贴着有特色的春联:“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种好庄稼读好诗书。”横批是“耕读为本”。走进堂屋,右边的一间房门口又是一幅特色对联:“房小学习大,人勤文化高。”一进房后映入眼帘的就是两堵墙上悬挂  相似文献   

8.
春节前在岐城街上一个卖春联摊上见到这样一副春联:“松竹梅三阳开泰,天地人四海皆春”。看来这副春联的作者对三阳开泰这个词组的含意可能有所误解。笔者由此想到《周易》的12辟卦,进而联想到12辟卦的科学性。下面试详述之。不确之处,望能得到方家的指正。 历法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转为依据制定的。阳  相似文献   

9.
亦名 《阅读》2011,(3):23-23
这天,小布布和爷爷逛市场的时候,看见集市上一家豆芽店为了招揽顾客,在店门两侧贴了一副对联。 这副对联可真是奇怪啊!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是“长长长长”。小布布读了一遍又一遍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就问豆芽店老板:“叔叔。你门上贴的对联写的是什么呀?我怎么读不懂呢?”  相似文献   

10.
“趣”是英语学习的“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才的秘密就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有了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情和动力;有了兴趣,便注入了催化剂,它不断地催化认知主体去实践,去探索,去思考,从而开辟智慧发展的道路。怎样把学生引上“趣”径,乘上“乐”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乐学呢?  相似文献   

11.
关键能力的要义可以从“四维空间”角度进行诠释,它是指处理事件的运用能力,独立计划与沟通能力等。培养关键能力必须重塑教育核心理念:教师的教应当教“学”、教“用”、教“悟”;学生的“学”应当学“用”、学“悟”、学“教”。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体育运动的规律,丰富体育科学理论,今年一月八日至一月十日,我院体育系召开了“体育运动学”研讨会。到会者三十余人,分别来自各学科。通过三天热烈的讨论,与会同志对“体育运动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们认为: “体育运动学”是“体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着重对体育的手段进行研究,并对“竞赛学”、“训练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它是介于目的论和方法论之间的中介学科。“体育运动学”的研究、建立,有助于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有助于从事运动者正确认  相似文献   

13.
李慧 《阅读》2006,(1):6-8
当日历翻开新一页,新春的脚步声也越来越近,鞭炮,焰火,对联,彩灯,孩子的新衣,人们的笑脸,汇成了欢乐的世界!噢,叮当姐姐给你祝福的同时,还为你粗心挑选了新鲜、丰富的阅读“大餐”——“国际大奖小说”系列。[编按]  相似文献   

14.
生肖趣多多     
丁益 《阅读》2023,(83):60-61
<正>生肖是我国文化及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种动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属相”。十二生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示出生年份的方式,也是中华文明数千年来的经典传承。牛贩子的春联相传,我国古代有位皇帝不但喜欢写春联,而且号召百姓过年贴春联,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一年除夕夜,皇帝微服出巡,察看百姓贴的春联。夜深人静,正好路过一家姓牛的牛贩子家门口,见这一家未贴春联,皇帝便进屋问明缘由。原来,  相似文献   

15.
《阅读》2010,(9):32-33
一 明代思想家顾宪成为无锡东林书院题留了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数百年来这副对联曾激励和鼓舞过许多仁人志士走出小家为大家,步出书斋奔天下。  相似文献   

16.
春联大观园     
蒋岭 《阅读》2008,(12):18-19
寒假来临了,东东和西西结伴来到了大街上。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锣鼓的响声,东东和西西随着人流也围拢了过去。走到近处一看,原来是正在举行“趣味大观园”游艺活动。在一阵阵“欢迎欢迎”声中,他们向“春联大观园”走去……  相似文献   

17.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这是悬挂在《红楼梦》中所描绘的“太虚幻境”宫门上的一副对联,它不仅高度概括了《红楼梦》的主题,而且道尽了优秀文学作品感人至深的真谛。李石生在小说的序歌中说:“任你走到海角,走到天边,你走不出无边无际的情海,你挣不断没完没了的情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联绵词,古人对这种语言现象早巳有所注意。《荀子·正名》说:“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喻则兼”。所谓“兼”就是指联绵词。明清的学者对联绵词非常重视,对联绵词作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明人朱谋讳最先编了一部《骈雅》把古书上的联绵词收集起来,仿照《尔雅》的篇目分成十三篇。这部书首先引起人对联绵词的注意,清人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及《读书杂志》中,对联绵词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澄清了古人对一些联绵词的糊涂认识,如对“犹豫”等的解释。近代人朱起凤因首鼠首施引起的风波而发愤著书,写成了《辞通》专著。符定一用三十年的时间编了一部四百万字的《联绵字典》。现代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能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它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在中专德育课程中进行研究性学习,能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与积极的求知欲望。在课程应用中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意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应从始到终做好指导性工作,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研学旅行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研究发现,研学旅行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有游无学”“有学无游”等现象,而课程设计与开发不到位是主要原因。本研究以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指导,挖掘呼伦贝尔市研学旅行资源,设计开发研学旅行课程,践行“做中学”“游中学”的理念,提升学员综合素养,凸显实践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