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玉凤 《收藏》2007,(4):91-91
江先生是一家投资控股集团公司的副总裁,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名人书画。多年来,积少成多,他已收藏了200余幅近现代名家的作品,其中他最喜欢的一幅就是《醒狮图》(苏宇光1993作)了。  相似文献   

2.
张婷 《收藏》2008,(9):97-99
曾收藏有西周毛公鼎等众多重器的清代大收藏家陈介祺(1813~1884年)号簠斋,其号缘自他曾收藏有一件古代青铜簠(fǔ)。那么簠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宝物?又蕴藏着什么样的文化密码呢?  相似文献   

3.
杜恩龙 《收藏》2007,(2):138-141
吴兴文1957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现任远流博识网(北京)文化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版权代理和推广工作,是一位海峡两岸的文化使者。同时他也是一位藏书票收藏家。他的著作《我的藏书票之旅》(2001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藏书票风景》(河南大学出版社)、《图说藏书票》(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藏书票的世界》(1997年辽宁教育出版社)等,为国内藏书票收藏带来了一股新鲜空气。  相似文献   

4.
陈根远 《收藏》2006,(12):129-129
广西覃先生寄来他收藏的一方山水人物印章(如图),自疑为寿山田黄石。  相似文献   

5.
田长林 《收藏》2010,(5):160-161
藏友苏耀新在苏州拙政园附近开设的“苏州江南纸币社”收藏颇丰。2009年孟春某日,他向笔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册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印发的一辑画报——《支那事变画报》第十辑。所刊图片为由日军多名随军战地特派员(记者)拍摄的战地写真照片,东京朝日新闻社发行;印刷和发行时间为日本昭和十二年十二月(1937年12月)。  相似文献   

6.
上海  宋路霞 《收藏》2008,(6):149-153
张葱玉(名珩,字葱玉,又字希逸,1914-1963年)是张石铭的孙子,张乃骅的儿子,张家第三代著名收藏家,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名扬天下,也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书画鉴定大师。他跟他的祖父、叔祖、父亲及叔父一样,一生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7.
孔网小编 《收藏》2013,(6):96-97
从淘破烂到吉尼斯纪录获得者,从不知名的退伍老兵到如今的上海市收藏协会副会长、上海浦东新区收藏协会会长,冯建忠的传奇经历早在收藏界传为佳话。在近30多年的收藏生涯中,他已收藏到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今各类报刊创刊号2万余种,创办了我国首家创刊号收藏馆,是创刊号收藏吉尼斯纪录获得者,被誉为"创刊号收藏大王"。  相似文献   

8.
李楠 《收藏》2007,(10):152-153
在山西朔州有一位佛像收藏家张庆,他与其他收藏家有一个区别,就是至今未转让过一尊佛像,对佛像“只进不出”。目前他的佛像收藏已有2000余尊,被人们誉为“三晋藏佛第一人”。他收藏的佛像中,最小的2厘米,是明代的青铜如来佛像;最高的1米左右,如高73厘米的明代铜鎏金观音菩萨坐像;年代最早的有北魏熙平年(516~518年)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最晚的有民国青铜观世音菩萨像。  相似文献   

9.
耿守忠 《收藏》2008,(5):134-135
在收藏领域,人们常会看到有些鉴定家通过看收藏品的照片,便可剀断(鉴定)真伪。笔者对此不敢恭维。因为这种鉴定,对有些收藏门类可能行,但对多数的收藏门类是忌讳的。邮资票品鉴定时,不看原物(件),只看照片,是绝对不行的!因为通过普通照片看不出邮资票品的微观特征,即看不出版别特征、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08,(2):175-175
在2007年12月7日的《开封日报》和《汴梁晚报》上,记者田宏杰和张文昭分别发表了“最新一期〈收藏〉杂志重点报道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和《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荣登〈收藏〉杂志》的文章,介绍了2007年第12期《收藏》杂志重点刊发首届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盛况的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11.
杨才玉 《收藏》2006,(11):I0002-I0002
2006年是中国首家省市区级收藏组织——上海市收藏协会(此前较长一段时间称为上海收藏欣赏联谊会)二十周年华诞,这不但是上海市广大收藏协会会员和收藏爱好者的盛大节日,也是全国民间收藏值得纪念的一件大事。本刊在年初就同上海市收藏协会共同策划举办一期海派收藏专号,主要由协会会员负责撰稿,对海派收藏的沿革、理念、特色、成就等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探讨和介绍,以纪念中国收藏界的这个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2.
闫立群 《收藏》2009,(12):54-59
张大千(1899~1983年)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作品深受海内外广大书画爱好者喜爱。近年来,艺术品市场上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收藏热度不断升温。现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张大千绘画作品的数量、艺术品市场的流通量以及收藏家手中的藏品数量,其总和已远远超出张大千先生一生绘画创作的总量,由此,在收藏界曾引发了有关大千绘画作品真赝与辨伪的“魔道之争”,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李晶  孙忠梁 《收藏》2009,(12):144-147
济南市博物馆始建于1958年12月,第一任馆长姜守迁(1897~1982年),山东省平度县人。姜老年轻时就对文物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尤喜东坡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余有砚癖,因以斯珍颜吾庐。”将自己的居室命名为“斯珍馆”,自号“斯珍馆翁”。他一生潜心文物收藏和研究,不但是文博战线上的一位拓荒者,更是一位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  相似文献   

14.
毛旺东 《收藏》2007,(9):162-163
民间收藏组织的生命力源于会员,有选择地发展会员行为会员谋求更大的利益,是河南省收藏协会陶瓷委员会(以下简称:陶瓷委)维系发展、创造辉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吴元京 《收藏界》2011,(3):87-91
皋庑吴氏自清康熙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世代先贤与收藏都曾有深厚机缘。而我爷爷(吴湖帆先生)所经历的这段传奇人生,更使他成为皋庑吴氏历代先贤之中与书画收藏机缘最为深厚的一人。在最近几十牛,国内有关他在收藏与创作方面较为宏观的介绍已由戴小京、郑重、顾海音、余彦焱、江宏、张春记等学者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16.
<正>叱咤民间收藏江湖近40载,当年激越昂扬的年轻人,如今已华发苍然。数十年的“江湖”见闻,怎能轻易让它随时光消逝?于是,他拿起笔,一字一字记录下自己的收藏心得。他是吴少华,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曾担任该协会会长达34年之久,绝对是收藏组织中元老级人物。他还是文物鉴赏家、收藏评论家与民俗研究家、  相似文献   

17.
王建中 《收藏》2009,(4):148-148
退休在家,偶尔将十几年来订的《收藏》杂志取出来,一一拜读,感慨颇深。在《收藏》中我注意到,《收藏》是与百姓互动,是百姓参与、专家和百姓共荣的。杂志植根在群众这块沃土的《收藏》定会结出累累硕果:征集广告定位语,1997年开办抽奖重奖读者活动(当时我也参加了,对读者的郑重承诺格外亲切),  相似文献   

18.
刘文俊  季英伦 《收藏》2007,(8):171-171
6月24日上午,由《大河报》《收藏》杂志、艺超网(www.cangcn.com)及河南省收藏协会陶瓷委员会主办,河南海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协办的大河鉴宝三周年庆典暨大观讲坛——耀州、临汝青瓷研讨会在郑州博雅海鑫商务酒店会议室举行。集陕西、河南两省实战派高手,汇陕(耀州窑)、豫(临汝窑)、浙(越窑)三地标本切磋青瓷。  相似文献   

19.
舞月飞 《收藏》2007,(3):166-166
以前,收藏爱好者总是希望能够到各地古玩市场中寻觅一些自己中意的藏品,随着收藏者对于互联网的应用日趋熟练,现在在家中就能逛网上收藏市场了。据某知名网站高级公关经理刘小姐介绍,网上藏品主要包括古玩(瓷器、玉器、金银铜器、古董家具等)、邮币卡(邮票、钱币、磁卡)、艺术品(国画、油画、书法以及其他艺术品)、趣味收藏品(可乐系列、打火机等)及明星纪念品等等。  相似文献   

20.
王永林 《收藏》2010,(9):68-73
远离金陵尘喧的闹市,在石头城边临水而居的萧平先生,名其寓所为“爱莲居”,取莲之中通外直,出污泥而不染。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一直在努力走近这位学者书画家、收藏鉴定家,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艺术追求(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