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商标既是产品质量的象征,也是产品形象的代表。一个好的商标译名是商家决胜商战的重要因素之一。商标汉译之"美"在于音韵美、形式美、意境美。商标的汉译方法有音译、直译、意译与谐音取意四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研究直译与意译两种风格迟异的翻译方法入手,涉及了这两种方法在中国翻译史上的由来和发展,陈述了直译与意译的新概念,论证了直译与意译各自的优势和劣势,阐明了直译与意译的前提和条件,区分了直译与硬译、死译的不同,指出了意译与乱译的实质性差异。文章最后归纳和总结了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直译与意译兼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科技英语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蕴含着诸多美学要素,主要表现在逻辑美、完整美、匀称美、流畅美、修辞美、客观美、简约美和精确美八个方面。这些美学要素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三种:直译、意译及直译意译相结合。科技翻译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4.
总体上来说,《红楼梦》的两种译本,扬宪益夫妇的译本更多采取直译,而霍克斯的译本更多采取意译,无论直译还是意译,绝对没有孰优孰劣之分,能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就行。本论文试着探讨比较扬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译本中涉及文化翻译时各自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希望为汉英翻译的研究提供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具有文化内蕴的中国菜菜名中有着中国独有的文化意境美,在翻译菜名时要准确地体现这种文化意境应当采用以下5种方法:采用意译加音译的方法传递出菜名的方言音韵美;直译加注释法表达以吉利的数字命名的菜名;意译法可以较好地表达以美好的植物和器物命名的菜名;直译加典故注释能确切表述含有文化典故的菜名;而菜名中蕴含的造型艺术采用意译或直译加食材注释法比较好。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千百年来语言沉淀下来的精华,英汉习语各自具有其强烈的文化特征,习语翻译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习语的形象、喻义,还要译出其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对于英汉习语互译,我们通常采用的有套译、意译、直译、和直译兼意译以及增补译法。  相似文献   

7.
宋丙彪  李静 《考试》2003,(10):4-4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助以意译。翻译的具体方法有: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例如:故予与同社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路雅琴 《华章》2007,(2):109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存在大量粗俗俚语.美裔汉学家沙博理使用了四种方法来翻译处理<水浒传>中的粗俗俚语,即直译法、意译法、直译意译结合法和省译法.他的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利奥·希基所倡导的"语用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9.
有关“直译”和“意译”这对术语的争论已历经千年也没有定论。究其原因,在于对它们的界定一直含混不清。该文针对“直译”与“意译”的定义和性质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并重新给与界定。由于英汉语言及文化上的差异,翻译过程中对于直译的处理更困难些,文章从语言的不同层面对“直译”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译界早有“直译”和“意译”之说,因为它们没有清晰的定义,“五四”以来,译界对它们一直争论不休而导致至今依然没有公认的定义.英文中相当于中国“直译”的literaltranslation和word-for-word translation以及相当于“意译”的liberal translation和free translation翻译方法以词语意义为基础,而中国的“直译”和“意译”翻译方法与它们截然不同,以词语形式为基础.中国翻译理论界应该摆脱“直译”以形式为重、重“形似”,“意译”以意义为重、重“神似”的惯性思维.“直译”和“意译”应重新定义.翻译方法由“直译”和“意译”变成“直译”、“意译”和“直译加意译”.  相似文献   

11.
骆艳 《文教资料》2005,(20):84-85
影视片名的翻译不仅要符合语言的规范,同时也要具有艺术的魅力。直译与意译是翻译时常用的方法,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如何在此基础上,把这两种方法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先生所著《京华烟云》中人物姓名的分析,阐述了在姓名翻译中音译与意译都是创作者使用的翻译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文学创作服务,都是为了达到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所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明霞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26-129
孙致礼和孙易翻译了大量优秀作品,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从翻译美学的视角比较他们对《爱玛》的不同翻译,剖析他们在语言、内容和翻译风格等方面所显示出不同的审美取向,对于探寻文学翻译如何忠实原文、如何再现原文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意蕴具有重要的指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英语中以实喻虚的形象表现手法,在英汉翻译时,应设法维系其原文的具体性及形象性。一个常用方法是将英语的“以实喻虚”译成汉语的“以实喻虚”,即“实”作“实”。将“以实喻虚”表达中的“实”作“虚”译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这仅限于在直译行不通的情况下才采用。  相似文献   

15.
广告翻译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音译、直译、意译、直意结合、套译、转译、增译和减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翻译讲究“信”、“达”、“雅”,不同文体的翻译有其各自的翻译标准及策略。文学翻译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必须遵循忠实、通顺,真实地反映原作的艺术现实的艺术性原则及符合译作的本民族的语言习惯的原则等。因此就要探讨文学翻译的标准、模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新的词汇不断出现,它们通过对现有词汇新赋意义、复合、派生、结为专业词组以及缩略等途径产生。可以使用直译、意译、音译及音意兼译等方法来翻译,以便使译文准确、得当。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翻译方法和手段当中,总的说来有两种:直译和意译。意译又分直译兼意译,即增补意译和完全意译,究竟采用何种方式,一是要由整个上下文决定,即全篇文章或全书的文体风格来决定,二是要由读者对象来决定,即如果是给中国人看的,那就不妨采用直译法或增补法,如果是给外国人看的,那就最好用共情意译,他们一看就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龙"一直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图腾和象征。然而,"龙"的英译对应"dragon"在西方普遍被视为一种邪恶的怪兽。"龙"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一个典型的汉语国俗词语。如何恰当地传达此类汉语国俗词语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对译者来说是一大挑战。以"龙"的翻译实践为例,归纳探讨汉语国俗词语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国际的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发现,翻译国俗词语时,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原文的类型,译文的对象,翻译的目的,翻译"对等"的要求等,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音译、替代、还原、直译或意译加注、补述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写照。作为熟语的一种,谚语反应了文化的精髓。汉英谚语中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等方面。在汉英谚语的翻译当中,经常使用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兼用三种翻译策略,使得翻译更加忠实于原文,尤其忠实于原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