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消费类电子工业为人类提供了一系列广播电视新的重头产品。首先是留声机,在20年代是全盛期,其次是收音机(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是黑白电视机(50年代),接着彩色电视机(60年代),再接着是高保真度设备(70年代).80年代是录像机。90年代将是什么?21世纪初又将是什么?这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答案是否是……  相似文献   

2.
信息化测度的实践几乎与信息社会的概念同时兴起,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法提出于上世纪的70年代,是从信息爆炸即社会信息量的角度来理解信息社会。马克卢普—波拉特测度方法也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是按照信息部门的产值占GDP的份额,信息职业占劳动力的比例这一经济角度来观察信息社会的。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化测度和研究的焦点是以ICTS为核心的,这相对于以前的70和80年代是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道德重建、理想主义的探讨日益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公众话题。这一情形恰与80年代初的信仰危机形成反差。如果说5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虔信”的时代,80代年的中国是一个“不信”的时代,那么,90年代的中国则是一个寻找和重建的时代。寻找理想,重建信仰似乎已经成为90年代的主题。正是因为有这一主  相似文献   

4.
一、做好"顶层设计"是健全和完善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关键"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昧的年代."狄更斯在其小说《双城记》开篇语中这句宿命式的名言,似乎总适用于每一个发展变化中的大时代.就中国社会的当前发展而言,人们普遍的心结是,无法判断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还是一个最坏的年代,但几乎人人都可以确认的是——这是一个充满迷宫式选择与错愕的纠结年代.中国传媒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从未有哪个时代的媒体格局像现在这样纷纷扰扰、万象横生.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从未像今天这样,开始拥有了巨大的传播话语权;而大众传播者也从未如当下这般地拥有如此多的传播技术手段,却对传播影响力的发挥绞尽脑汁,博命厮杀.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5.
选择关头:呼唤战略意义上的大智慧 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语中那句宿命式名言,似乎总适用于每一个发展变化中的大时代.就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而言,人们普遍的心结是,无法判断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还是一个最坏的年代,但几乎人人都可以确认的是--这是一个充满迷宫式选择的年代.  相似文献   

6.
梁永灿 《声屏世界》2011,(2):129-131
这是一个媒体融合的年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传统媒体推到变革的风口浪尖。优酷在美国上市,SMG、CCTV、湖南卫视都先后推出网络电视,建立起了立体多元的互联网媒体格局。这也是一个注意力分散的年代,新媒体浪潮下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而被瓜分抢夺,时间越来越不够分配。  相似文献   

7.
2010年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更是一个年代的结点。在21世纪一十年代里,对于中国的电视传媒行业来说,是发展最快的十年。这十年,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四组词来形容,改革、发展、创新、竞争。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在省级媒体普遍  相似文献   

8.
"我能在这先吃个药吗"这是步履蹒跚85岁文化厅离休老干部张拓一进展览大厅问的第一句话,展览负责人立即迎上去扶住老人,进屋坐下,给老人倒水吃药,之后参观整个展览。听完讲解后,张拓老人激动地说,"我是1943年参加革命,当时在马栏根据地,搞宣传工作,发传单,排演节目,看到这些外国记者们拍的照片,感觉就像回到那个年代,艰苦卓绝,但精神抖擞,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年代,多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了解那个年代发生在中国的事情,让他们都来感受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领导我们打天下的。”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更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芙蓉姐姐仅仅扭着"S"腰肢便让网络崩溃,胡戈不经意的馒头引发一场血案,郭德纲从陋巷中摇身一变成为媒体宠儿,英雄不论出身,这是一个草根翻身的年代,博客、播客、维客……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春节的方式在不同的年代有许多不同的特征。这几张来自中国照片档案馆的图片,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春节生活的一些场景。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80年代,《小鲍庄》的发表在文坛引起轰动,给王安忆的创作带来了很高的声誉,但这并不代表她创作的定型。王安忆创作真正的开始是在90年代之后,不管是在纵向的自我比较中还是横向的同行比较中,王安忆90年代之后的创作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1980年代,国门洞开,西学涌进,尤其是西方哲学著作,譬如尼采,譬如康德,成为这个年代学子不同专业的共同“自修课”。也因此,在那个年代,国内的哲学家是受人尊敬的,而哲学这门专业,也如同现今所谓的“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一样,很是热了一阵,热到学历史专业的我,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昧的年代."狄更斯在其小说《双城记》开篇语中这句宿命式的名言,似乎总适用于每一个发展变化中的大时代.传媒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从未有哪个时代的媒体格局像现在这样纷纷扰扰、万象横生.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从未像今天这样,开始拥有了巨大的传播话语权;而大众传播者也从未如当下这般地拥有如此多的传播技术手段,却对传播影响力的发挥绞尽脑汁,薄命厮杀.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个人人开口评说的年代,不同思想在微博等各种新型媒介里碰撞,群众的传播权、话语权前所未有地释放;这亦是个言沦鱼龙混杂的年代,不同群体在话语传递中彰显了浓烈的个人色彩,甚至充满无知谣言、弥天大谎、恶意中伤,由此引发各种形态的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5.
就英国而言,由宫廷发起,贵族组织的世博会意图借"节日"的形式与全英国人民"分享"工业革命的成果,让参观的民众在形式上获得"参与感"。这当然是一种麻痹,同时也是一种调和。就效果而言,这一世博会成功了:"19世纪40年代那种紧张不安、爆炸性的气氛正在让位于50年代比较平静的气氛,到60年代,这种平静又变为绝对的自信。"为什么在英国这一原发工业国始终没有爆发如法国大革命这般激进的革命?英国的阶级矛盾往往以城乡对立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根源何在?  相似文献   

16.
周丹 《编辑学刊》2021,(3):91-95
20世纪20年代被西方世界称为"咆哮的20年代(Roaring Twenties)".这是一个经济、文化持续繁荣的时期,它所涵盖的激动人心的事件数不胜数,因此,也被称为"历史上最为多彩的年代".中国共产党便是在这样一个时代应运而生的.文章通过回溯100年前,即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图书出版,主要是音乐图书出版的状况,希望为音乐图书出版的未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图书馆的平均藏书量,在20世纪30年代要优于国立高校图书馆,但是在20年代则并非如此.教会大学图书馆的藏书特点,最为突出的就是外文书籍所占比例很高,这在30年代以前表现得尤为突出;此中因由,一是与其资金、图书的国外来源有关,再就是教会大学自身对外语学习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高原》杂志是上世纪40年代在西安出版的一种文艺月刊。这一刊物诞生在抗日战争的年代,前后跨越三年时间,在西北文坛产生过一定影响。它像一颗流星一样,稍纵即逝,所以一般人对它并不大了解。解放前,有些刊物刚刚诞生不久就停刊,是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9.
舒惠媛 《今传媒》2005,(12):31-32
我国的电视纪录片在20世纪50年代同电视事业同步诞生;60年代在自然、政治的双重灾难中与国民经济同时停滞;80年代才逐渐进入创作者自主创作时期;90年代出现了纪录片的发展与繁荣。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纪录片有了自己的专栏,地位也显赫了。如1993年上海电视台创办的《纪录片编辑室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但是在我们这代人的血液里承载的是那个年代留下的记忆;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五、六十年代的大跃进、破四旧、反右、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中,但是我们是在那样的文化氛围中长大的;而我们正值青春时沐浴三中全会的春风,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