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处于社会最低层,被压迫、被侮辱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的形象。借助这个形象作者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深刻揭露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提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呐喊》,《彷徨》两个小说集中,深入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妇女阶层。在众多的妇女形象中,最令人瞩目的是《祝福》、《伤逝》、《离婚》中刻划的祥林嫂、子君、爱姑这三个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在鲁迅描写的妇女形象中,受封建压迫之重,摧残之烈,莫过于《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从她身上,集中反映了旧中国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相似文献   

3.
《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一直被当作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祝福》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但吃人的又何止是封建礼教!  相似文献   

5.
四凤的悲剧是下层社会劳动妇女的悲剧,是青春美和人格美被摧残、被毁灭的悲剧。天真的女仆想要品尝爱情的甜蜜,侍萍又用无私而博大的母爱给她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雷雨》中,四凤形象对于剧情发展、主题表达和人物性格塑造,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6.
《祝福》塑造了一个受尽封建礼教摧残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揭露和控诉入木三分,使人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社会。而在同情祥林嫂的同时,我们更痛恨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元凶、对祥林嫂进行精神摧残的刽子手——鲁四老爷。这里,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散落在字里行间的数字,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祝福》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旧中国被摧残,被凌辱,被吞噬的妇女形象,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谈祥林嫂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用“吃人”二字深刻地概括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放的本质;他的另一篇著名小说《祝福》,则用具体的形象反映了在封建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被封建礼教所“吃”掉的活生生的现实。《狂人日记》提出了“救救孩子”的口号;《祝福》发出了救救祥林嫂的呼喊。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完全是一个被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摧残致死的妇女形象,她在遭受封建社会各种势力的迫害时,表现得十分愚昧和麻木。读了《狂人日记》,再去读《祝福》,就会发现这两篇小说的创作意  相似文献   

9.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当代美国著名的非洲裔黑人女作家、诗人、评论家。《人工流产》是她发表于1981年的短篇小说集《你压服不了好女人》中的一篇。作者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以黑人男女之间的矛盾冲突为题材,深刻尖锐地揭示了男权社会对于妇女身心的压抑、禁锢和摧残以及黑人妇女在新的历史和文化环境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展现了黑人妇女的反叛性和颠覆性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通过祥林嫂这个典型人物的悲惨遭遇,愤恕地控诉了封建礼教的代表者——讲究理学的老监生鲁四老爷对厂大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忍和野蛮。鲁迅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反映了封建宗法制的社会里千万劳动人  相似文献   

11.
裴秀丹 《考试周刊》2010,(55):27-28
祥林嫂是鲁迅的《祝福》中的女性形象,其形象的典型意义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妇女的经济枷锁和精神摧残.“暴露了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害”。我从以下几方面对祥林嫂的形象作评说。  相似文献   

12.
一《为奴隶的母亲》写于一九三○年一月,同年三月发表在鲁迅主编的《萌芽》月刊上。它是我国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柔石较为成功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是三十年代左翼革命文艺运动中产生的一个优秀短篇。《为奴隶的母亲》的写作年代是中国社会最黑暗的年代。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广大劳动人民过着极其贫困和落后的生活。在所有被压迫被奴役的人群中间,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最低贱的。除了政治的压迫、经济的剥削以外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宗教迷信,这些社会上有形无形的毒鞭,无时无刻不在抽打着妇女的心灵。劳动妇女从降生到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谭易的一组短篇小说《商州色》的思想内容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商州色》提出了“农村劳动妇女状况如何”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文章从“妇女婚姻自由权利被粗暴践踏”、“劳动妇女的命运常是别人手中的玩物”、“作品留下了商州劳动妇女奋斗不息的足迹”和“劳动妇女不仅是物质财富的伟大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伟大创造者”等四个方面,对《商州色》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4.
陈琳同学问:读鲁迅的小说《祝福》,总觉得作品中的“我”有点阴阳怪气,很不是滋味。究竟应该如何理解“我”这个人物呢? 《祝福》这篇小说是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来深刻地反映封建礼教摧残下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  相似文献   

15.
再读祥林嫂的悲剧性□玉门石油管理局第一中学张保太“祥林嫂的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中国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根深蒂固的统治”(《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106页)。这段文...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小说《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她的一生是惨遭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的一生。传统分析一直认为,祥林嫂死于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这固然不错,但笔者以为,如果要全面认识其悲剧的原因,仅此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祝福》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如何从审美的角度教《祝福》,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把握人物的形象及其意义呢?下面谈点粗浅见解: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指审美主体在一定的审美态度的支配下对美的诸因素的直接把握,它是审美感受的第一心理要素,是进入审美经验的大门。作为审美客体的《祝福》是通过字、词、句构成完整的篇章来表达思想内容的;作为审美主体的学生要想了解文章塑造的悲剧人物形象──祥林嫂,就必须通过语言文…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三册小说单元共有 8篇小说 ,均是名家名篇 ,长期以来 ,对这些名家名篇的理解似早已形成定论。如《祝福》的预习提示上说 :“它 (《祝福》)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项链》的教参上说 :“路瓦栽夫人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造成的 ,它预示了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必然性。”这些理解 ,无疑为我们把握小说人物 ,理解小说主题提供了参照 ,但久而久之 ,也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 …  相似文献   

19.
怪诞美卓别林主演的无声片《摩登时代》中,有一组令人哭笑不得的镜头:夏尔洛长年累月在传送带旁作拧螺帽的紧张而单调的劳动,养成了痉挛性的强迫性的习惯:每逢螺帽状的东西都要拧两下,甚至看到妇女身上的圆形胸扣,也想上前用扳手拧一拧……这个看似怪诞的细节,逼真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弄化劳动时工人肉体、精神的摧残,导致了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祝福》发表以来,强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激励着人们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感染力,是因为它的主人公祥林嫂被黑暗的封建社会吞噬掉的悲剧,真实地反映了传统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吃人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