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955年中国集邮公司开业后,发售了纪1—13、特1、2、4再版票。但多年来未见对纪1—8东北贴用再版票地位的论述。 纪1—13,特1、2、4全国贴用票的再版票邮政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它们在发行当时可以用作邮资凭证。但是纪1—8东北贴用再版票则有着本质的不同:这8套再版票发行时原版票(和东北币)已停用3年多,再版票从未有过邮资凭证的功能。本刊2083页文内“官  相似文献   

2.
真假样票     
几年前,北京的一位集邮者通过国外的网站买了一批"样票",由于心存疑虑,特让笔者鉴定。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确实出过一些"样票",如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将邮票设计图稿制版、打印成黑色或彩色印样(图1)。另外,在选定以"龙"作为邮票图案时,也印过黑色或彩色样票,面值分别是1分银、3分银、5分银。其中有试模样票、试版样票、试色样票。这些样票有的打了齿孔,有的则无齿孔。但这些样票与这位集邮者购买的"样票"完全不同。后者提供的"样票"虽然也有1分银、3分银、5分银,形似  相似文献   

3.
普二十三组民居邮票由陈汉民、励忠发、华建心设计,北京邮票厂用影写版印制。民居普票分别用两种不同规格的轮转式印刷机印刷。用乔利机印制的细齿票(齿孔度数:12.5×13.0度),一个印刷全张由四个邮局全张组成,每个邮局全张由10×6枚邮票组成。用维发机  相似文献   

4.
1904年,大清邮政当局发行第一次正式印制的欠资邮票,票幅较小,每全张200枚,分为8格,每格直横各5枚;齿孔14度或15度。刷色均为蓝色。全套8枚,面值从半分到30分。1985年11月13日在瑞士苏黎士拍卖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早年印制大清邮票时的样票,其中第1678号拍品是大清欠资母模试印黑样票(图1),由1/2分至3角,印于无纹纸上(24×32mm)共8种。另有2枚未印分及角的数值。估价5000瑞士法郎,若按目前兑换率计算,约合32000元。  相似文献   

5.
近日偶翻旧信件,发现一枚1995年5月15日寄自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信封上贴有十枚类似邮票的“邮局代封”票。该桑为长方形,每枚票幅为70mm×38m,绿色,蜡光纸印制。带有花纹双边框,内印“中国人民邮政,收到已破邮局代封,代封人签名/主管人签名”。并且每枚票之间打有点线齿孔(不明显)以方便使用。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整理"红军邮"邮票时,发现有2枚直双连"红军邮"新票与其它票不同,即该票图案印刷向左移位,右面露白较宽。我把一枚"红军邮"正常票与该双连中的一枚票重合放置后,发现双连上的邮票票幅比正常票票幅宽出1mm,而且邮票左边首个上下齿异常大,也宽出1mm。正常"红军邮"票幅为26×31mm,而这两枚直双连变异票票幅则为27×31mm。除去左边大齿外,变异票和正常票的齿孔度数均为12.5度。我把自己所藏的所有"红军邮"拿出来检查后,未再发现上述变异票。  相似文献   

7.
封缄票又名封口纸。当信件在寄递途中发现有破损时,邮局即用预先印好的封口纸代为封好。我国最早使用的封口纸式样很简单,只是一张印有简单文字说明的小纸条,使用时由邮局工作人员在纸条上盖一日戳。1899年以后有了较大改进,印制专用封口纸。纸面印有精美图案并有正式齿孔,式样很像邮票,因此称其为封缄票。  相似文献   

8.
由于再版票套数很多,不可能一套套细说,只能挑选若干作例略加介绍。1955年这是印刷再版票的第1年,带有试验性质。这一年印的数量不多,全是影写版邮票。1.1082-1086(注)《战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082、1084、10863枚票的面值四周有一白圈,原版票的白圈不规整,边缘模糊;再版票的白圈清晰规整。1083票的标语,原版票字体较粗,再版票字体较细。1085票的炉壁,原版票白色面积小;再版票白色面  相似文献   

9.
正邮票设计错误,早即有之。有的还因此成为世界级珍贵邮票,令人向往不已。而一些票中票的主图,也会发生错误,本来是想将本国的首枚邮票或早期邮票、别国的"世界珍邮"再次展示在票中票里,可有时恰恰相反,票中票的主图不仅成不了票中珍邮,反而因缺乏邮票基本知识或一时疏忽而成为了笑柄。我们知道,1840年印制黑便士邮票整版枚数是240枚,横12枚,竖20  相似文献   

10.
订购家具,收货时看到油漆有色差,肯定要求厂商返工或更换;购买服饰用品,发现面料存在瑕疵,必定另选完好无损的。惟有集邮爱好者,见到邮票图案设计错误、票图倒印、漏色移位、漏打齿孔、刷色变异者,都会视作珍品收藏。为了增加邮集的珍罕性,有的集邮者还特意参加拍卖会,选拍适合组集展示的错票。  相似文献   

11.
伪造齿孔票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版《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第113页苏皖边区第一版毛主席像有齿孔票的5枚彩图,其中“便”邮是真的,但是9.5°,“机”邮应为10×10.5°;“印”邮、“平”邮可以确定是伪造齿孔,“快”邮存疑。  相似文献   

12.
正整理旧藏,发现一版严重盲齿的邮票。这是1989年6月1日发行T.137《儿童生活(附捐邮票)》的版票,但却是少见的严重的大范围盲齿。这版检验号为"84 110"的邮局全张票,除票位7号一枚属正常齿孔以外,其它票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盲齿或仅有齿痕,有的几乎等于无齿,如11、25号票位。由于范围较大、枚数较多,不便表述,特列表注明,供邮友欣赏  相似文献   

13.
票中票,又称"邮票上的邮票",是为了某种特殊的纪念或宣传,将曾经发行过的邮票印制在新发行的邮票中,其中被复制的邮票称为原票。票中票是世界上20个最受欢迎的集邮专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圆形邮票。由于圆形的特殊性,邮票以“外方内圆”形式印制,这就为邮票使用的创意、撕分与选择,打开了广阔的空间。一、圆形邮票的齿孔位置与票幅:齿孔位置是界定邮票票幅的主要依据,但在圆形邮票中却出现了界定票幅的双重作用。首先是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提到“再版票”这个术语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我国建国初期发行的那16套纪、特邮票(再版的纪1-13,特1、2、4)。其实,再版票不仅我国有,外国也有,而且数量也不少。前苏联就曾发行过大量的再版票,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笔者依据近年来收集到的部分资料和实物,在本文中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我国苏邮爱好者的队伍相当庞大,研究苏邮的专家也为数不少,希望本文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以便推动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黄山 《上海集邮》2005,(10):37-38,42
本专栏前几期连载了《世界各国的第一种邮票》,介绍最早发行邮票的47个国家的第一种邮票。这些邮票从发行到现在已都过去150多年,其中很多虽然印刷简陋,其貌不扬,但价格之昂,令人乍舌。痴迷的集邮者固然为之倾心,但也不会倾其家产而换之。不过,“拥有”之法还是有的,邮票发行150周年之际,大多数国家都精心设计、印制了票中票,  相似文献   

17.
孙成熙老师首先发现邮票孔径有大小之异(见1978页),我则发现焦裕禄、佛肚竹、张澜、黄炎培、杨虎城等票,以及《龙门石窟》小型张都有大孔票和小孔票,其中佛肚竹、张澜大孔票与小孔票在右边纸上露出齿孔的个数分别不同。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08年第一期刊登了孙国庆撰写的《几枚有趣的邮票》一文,文中所列邮票有的是错体票,如:J.173;有的是变体票,如:T.136;有的则可视为版暗记,如J.161;有的则是印刷瑕疵。而J.70《传邮万里,国脉所系》则是一枚造假者伪造的变造品。为什么这样说呢?  相似文献   

19.
朱培基 《中国集邮》2001,20(7):40-41
“慕田峪”80分票属普29《万里长城(明)》第四组,目前见到的有两种印刷方式,均为北京邮票厂影写版印刷。其邮局全张均为(10&;#215;5)50枚。1.一种是采用通常油墨印制的邮票(本文简称无荧光票),1999年3月1日发行。此种邮票是由引进的第一台法国商邦(CHAMBON)公司生产的6色机及瑞士乔利7色机印制的。首发当日,笔者在北京只购到6色机印制的邮票,1个月后才购到7色机印制的邮票。据说外地有些邮局在首发日同时出售了两种机器印制的邮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第1期刊登徐洪《改1 1000元长尾》,读后,我对文中提供的有关数据及票图进行了仔细研究,认为此票可能是切去下边齿孔的改造品。 首先文中所述数据有误,改1 1000元原票为大东版单位邮票,正票的票幅高25ram,不是该文所说24mm,该文所述长尾票的票幅高26.5ram,也就是说此票竖向尺寸只比正票高1.5mm,如果再加下边齿最多也只高2mm,虽说梳式打孔偏移正常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