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体要求比较开放,2001年高考作要求由原来的“体不限”改为“体自选”,意思是由考生任选一种体写,这表明高考话题作对体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种,让考生自己选择而已。与之相应的是在作评分标准的“基础等级中”规定了“符合体要求”的项目,并且在《说明》中说明:“符合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体的要求。”这就要求考生选定了一种体,就要“写什么,是什么”,至少要“写什么像什么”。不能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写成非此非彼的“四不像”章。  相似文献   

2.
今年高考作不难,却又不好写——这是考生及全社会对2002年高考作最直观也是最普遍的感受。现今,高考及高考阅卷已先后尘埃落定,考生的作表现到底如何?问题又到底出在哪里?考生又应该如何把握?无论对考生,对家长,对社会,还是对有关的教育、管理部门,都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试着做如下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1999年全国高考语卷开始考话题作以来,在一片叫好声中,话题作方兴未艾。从那以后,不仅高考考话题作,而且中考也考话题作;无论高中初中,平时作训练也大都是话题作。话题作之所以如此时兴,据说是因为其无审题障碍,章立意和体选择灵活自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4.
2005年高考作命题呈现出缤纷多彩的格局,有命题作、给材料作、看图作、想象作、话题作等形式,既秉承传统。又发展创新。但话题作仍占据着主导地位。预计这种命题走势在2006年的高考作命题中将会继续体现。话题作得到重视,是因为话题作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考生可以展开自由联想、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高考作一直是话题作,在话题作受到普遍关注的时候,一些问题也相应出现。由于题限制不够,导致套用、抄袭成的考生大有人在,甚至不同地区考生的作惊人地相似。这就要求高考作命题在体现开放性的同时,设计一些必要的限制.以保证高考的严肃性和选拔人才的可信度。2003年高考作题目  相似文献   

6.
罗成 《师道》2004,(10):14-15
高考话题作于1998年发轫,1999年形成,2000年正式提出。其特点是给考生一段话题材料,让考生围绕该话题自拟标题、自选角度、自定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这种被称为“能最大程度发挥写作自由、体现写作水平”的话题作甫一出炉,即获如潮好评。之后,不仅全国卷乐此不疲连年考,上海卷、北京卷亦紧随其后依样画瓢,2004年获得高考命题权的十余省市也纷起效仿,趋之若  相似文献   

7.
邱万福 《教学月刊》2002,(12):13-14
高考语连续四年的“话题”作,依次检测了考生的科学幻想、多向思维、道德的诚实和价值取向。但这些淡化审题和体不限的考法,是否有些离“谱”?  相似文献   

8.
始于1999年连续四年的高考作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成功地创造了话题作的命题形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这种新型、灵动、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的作思路,对推动中学作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启迪意义与导引作用。综观近四年话题作的高考实践,这种作命题形式确实能给考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能准确有效地检测考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水平,有利于考生在特殊的考场氛围下写出有创见、有意蕴的精彩华章。研究分析近年话题作的高考实践,也为高考作命题趋势预测及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洪方煜 《求学》2004,(11):43-45
话题作的出现给高考吹来一股清风,考生们摆脱了过去那种“戴着镣铐跳舞”的畏首畏尾的心理,可以在话题所限之内大展身手,扬长避短,张扬个性,展示才情。而高考作改革增加了发展等级,并明确提出考生作要“有创意”,这更让那些基础厚实、注重创新的考生得以脱颖而出。话题作使得这几年的  相似文献   

10.
王涛 《现代语文》2002,(9):20-20
高考作以话题的形式给人以淡化体和立意开放的印象,表面上这种命题方式只提供给考生写作的范围,写作的话题,体、写法不限,与以往的直接命题、给材料作等方式相比,的确学生的写作空间更大了,但是话题作并不就是不要体,不讲立意,不用谋篇布局。临场作,考生有时因为心情紧张或思维定势等原因,往往会出现一些失误,或立意不准,或题不符,或布局零乱。这种情况一旦发现,切勿乱涂乱抹、惊慌失措,虽然所剩时间不多,但仍需沉着应对,进行有效地救治,有时候,一个词,一个句子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使失误得以纠正。下面介绍几种考场话题作失误的常见类型及其救治策赂。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在高考单项填空中增加了一些对特殊句型的考查,如考查强调句型、倒装句型、省略句型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对某些特殊句式要能熟练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现就强调句型在高考中的考查点作归纳总结,希望会对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09年高考,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但与往年相比,2009年考生的欢乐应该更多些。因为有更多的考生在平行志愿模式下,收获了高中三年耕耘的硕果。作为一名高三班主任,曾亲历考生填报高考志愿的整个过程,深感考生吃透平行志愿模式会为自己带来更多更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染色问题是被国内外数学竞赛中广泛采用的一类问题,高考偶尔也会在这里命题。这类问题不需要考生有很高深的理论知识,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与观察能力。本文就高考中出现的一类染色问题作一个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4.
唐惠忠 《新作文》2004,(11):47-48
考生大都以为话题作“好写”,但落笔后又出现了种种问题。据笔了解,2002—2004年高考全国卷考生作的弊病主要有。  相似文献   

15.
柯素文 《求学》2001,(1):26-27
2000年全国高考作是语卷。改革的神韵所在。它的创新性与开放性,激活了当前中学作教学沉闷的思维定势。该题从立意到取材上给了考生一个广阔的写作空间及思维空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观察力、理解力、思考力和想像力等基本的写作能力。其体的全面放开,评卷首次推出两级评分制等措施,对改革教风与风都是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6.
在高考中,英语作是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如果平时加强训练,高考中认真仔细,在这道题上拿高分还是比较容易的。然而从考生英语作的情况来看,有些考生的作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了高分的获得。下面我就一些考生的作谈一谈高考英语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给材料作是常见的作形式之一。由于它既能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联想与写作能力,同时还兼顾了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但是,由于它具有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的双重特征,而令考生不易把握,每年高考,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跑题”而丢分。探讨一下寄寓类给材料作的审题与立意,对提高考生的作能力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2006年高考作命题.从思想内容的指向看.应该会继续强调贴近考生自己、贴近生活;强调考生对主体感情的体验和对客体的感知判断能力;在论理中强调一种思辨能力,注重引导考生从生活现象中体察人生,并在思考过程中澄清自己的灵魂。再从题型上看,应做到两个“关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考作体要求和写法上的放开,引爆了众多考生的智慧火花,一朵朵在表现形式上避俗求奇的创新之花绽放于考场,带给人们一个个惊喜,也为2005年备考提供了借鉴。请看近年来颇受青睐的高招:  相似文献   

20.
话题作的出现为打破高考作中给材料作的一统天下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性、发挥才华的广阔空间,放开了考生的手脚。这几年,也确实出现了一些上乘之作,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话题作的缺点也暴露无遗.且命题在修正缺点的过程中,把话题作引入了死胡同,使高考作处于一个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