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准确传达恩惠意识,正确使用授受动词,是大部分日语学者比较头疼的语法项目。本论文主要研究授受动词之——-てもらう的用法。-てもらう本来的用法是说话者请求对方实施某动作而自己得到恩惠。本论文以日语数据库的用例为依据,主要从使役性,受动以及非恩惠的角度分析-てもらう的用法。  相似文献   

2.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正确运用授受表达是一个难题,它是日语语法中一个既复杂又独特的现象。日语的授受表达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而且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要想让学生完全掌握授受表达这一语法难点,除了让学生从词汇、语法的角度加深对授受表达的理解外,还必须从更深层面,即授受表达所蕴含的"恩惠意识",把握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3.
日语授受动词作为一种表达人际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被认为是日语学习者难以掌握的一项学习内容。对于授受动词,日语中一共涉及三大系列七个动词,分别为:"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くれる?くださる"、"もらう?いただく"。而汉语中我们只需要用"给"字来表达就可以了。本文从视点、方向、人称限制三个方面对日语中的授受动词与汉语的"给"字句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两者的差异所在,旨在使日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涉的影响,准确掌握授受表达的技巧,顺利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广大日语学习者来说,授受关系当属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此,避免晦涩难懂、能够简明系统地讲解日语中的授受关系对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和减少学生学习偏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日汉授受关系的差异,同时介绍产生这种差异性的文化因素,介绍了授受关系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希望能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日语授受关系。  相似文献   

5.
视点是指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或对客观现象的总体描述,也可以说是指发话者观察事物的角度和立场。日语是视点敏感的语言,尤其日本人以"我"为中心的视点,在省略表现、授受表现、被动表现等很多语言表现中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6.
日语的授受动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恩惠性是狭义授受动词区别于广义授受动词的语义特征.本文选取狭义授受动词中的取得义动词モラウ一词,借鉴先行研究中关于モラウ的语义特征的相关论述,运用词典释义、内省概括法等语义特征的分析与提取方法,提取モラウ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7.
日语的暧昧表达及其文化背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语的暧昧表达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讲,易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有时很难把某些场合的日语对译成合适的汉语。正确地理解日语的暧昧表达是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重要任务。文章主要从日语语法结构的角度对其暧昧性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又从日本文化角度对日本人的暧昧性的心理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受身文是日语中典型的句式之一,在日语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和汉语的被动句式同为被动表现,所以常被人们误认为用法完全相同,实际两者有很多不同之处。从受动者、施动者、使用场合三个方面着手,通过日中例句对照考察两者的差异,便于日语学习者区分及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9.
卿红梅 《职大学报》2010,(2):103-105
日语中以身体部位名词「腹」为主要构成成分的惯用语数量庞多,语义繁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身体部位名词「腹」从基本义到惯用义的扩展过程发现,这些惯用语的语义扩展都是基于「腹」的基本生理特征通过"隐喻"、"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来实现的,明显表现出三个层面的不同范畴:身体现象、精神现象和情感现象。  相似文献   

10.
日语教学初级语法的教育中,被动表现是其中的一个难点。被动动词本身就不容易记忆,语法上的使用也不好把握。日语学习者即使掌握了日语被动表现语法结构的知识,在与日本人交流中也不一定很恰当的使用日语被动表现。这一点在被动表现的教育中常常被忽略,本文从日本"内外"文化方面简单谈一下日语被动表现教学中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1.
日语中,非意图性他动词文占据语言学领域重要地位。如果说日语自动词文的表现是从说话人以及周围人的视角去描述的现象文的话,那么,非意图性他动词文的表现则是从说话人的视角捕捉的判断文,是包含责任意识与后悔之意的一种表现。日语中,非意图性他动词文成立,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与成立要素的。就这一角度出发,考察日语非意图性他动词文在语法学、语言学领域的存在意义与存在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学习好一门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这门语言的词汇、文法结构,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只有了解了文化才能正确运应用语言。本文以日文授受关系动词为例试论在日语教学中怎样融入日本文化,以及日本文化对语言运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日语表记的重要方法之一。日语汉字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汉字读音特点。日语汉字读音的特点有很多方面,最典型的就是音读和训读。通过对日语汉字读音的典型特点的分析和阐述,可以进一步深入地探究日语语言在使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性和内涵。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校中的日语专业学生而言,其日语学习水平的提升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这两方面实现的。与其他专业不同,日语学习对自主学习环节的要求更高,对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当前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现状入手,对高校日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不仅是日语学习的目的,而且是是日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日语阅读能力是发展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6.
“は”和“が”的区分使用是日语初学者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通过“は”和“が”在文类、表现、语法、意义上的不同,在基本用法上将两者加以区分使用,对教学和初学者或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的自他动词受到日本人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不同于汉语中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自动词和他动词的含义不同并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文章从自他动词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其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的民族特性,用不同的误用实例进行详细剖析,发现了日语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心理,包括对客观事情的描述、责任意识、“和”的理念以及对自然的敬畏感等。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以知识授受为中心,加之知识授受又普遍采取传递——接受的方式,所以人们有意或无意地将传递——接受的方式当作教育的主要或唯一的方式,以致在目前的素质教育中,不少教师仍然用传递——接受或改进了的传递——接受的方式去进行素质教育。我们认为,用传递——授受的方式不可能培养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具有与单纯的知识教学不同的方式。一、素质教育不能用传递——接受的方式素质教育为什么不能象知识教学一样运用传递  相似文献   

19.
日语口译是中高级日语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虽然由于眼下的种种形势,日语口译市场的需求略有缩水,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民间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还是呈可持续发展趋势,专业的日语口译人才仍会很抢手。与日语口译人才的市场需求形成巨大矛盾的是口译教学与外语教学尚未脱体,口译教学还不完善。要解决这个矛盾,为社会输送专业的日语口译人才,必须进一步明确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的日语口译教学理念,强调口译课堂注重语言的"再表现"技能训练法。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的逆接接续助词有很多,并且语义相近,本文主要依托语言主观性理论对日语逆接接续助词中的「のに、くせに、にもかかわらず」进行分析考察,研究其之间的异同。经过深入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在说话人的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因说话人的视角及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情绪、态度和立场等方面的不同,说话人会选用不同的逆接接续助词。本文希望能为学习日语的中国人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这类日语接续助词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