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感悟揭题1.同学们,我们把傍晚快要落山的太阳叫什么?想不想看一看太阳落山的美景?(播放图片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强烈地感受夕阳的美丽景色,激发学习兴趣。)2.看了这些图片,你最想说些什么?3.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夕阳美景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赞美之情。)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作者是…  相似文献   

2.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了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以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泳。师:是呀,安全这一点很重要。现在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课文,五彩池到底能不能游泳呢?生:我认为不能。因为“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我看见过石笋,长长的、尖尖的,在这样的池里游泳就会有危险。生:五彩池根本不能游泳。文中说大的面积不足一亩,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这样的池怎么能游泳呢?生:(不少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在下面应和)是的!师:你很会读书,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师:(面对提问的学生)现在,你还想去游泳吗?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师:还敢吗?...  相似文献   

3.
一、激趣导入,设置悬念1.(出示课件)欣赏白天鹅的图片,说说感受。2.揭题板书,教学生字“丑”。3.教师用讨厌、同情、高兴三种不同的语气读课题。4.要求学生说说想问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2)想一想,为什么可用讨厌、同情、高兴三种不同的语气读课题?2.检查自学情况。(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2)检查读的情况:读一读你觉得难读的句子,选一两句最拿手的展示展示。(3)交流。(教师随机板书:丑、可怜、变)三、自主研读,理解体味1.再次速读课文,找出分别写“丑、可怜…  相似文献   

4.
【问题呈现】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引导学生欣赏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描写,充分体味了五彩池瑰丽的色彩。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响应,不少同学纷纷表示“能”。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同学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很漂亮。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师:哦,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适合游泳的水应该怎样呢?生:水要清,要干净。师:对。除此之外,你还想到什么呢?生:爸爸说,不能一个人去游…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层层深入,教活全文,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引入“迷人”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感知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迷人”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读顺课文;(2)找出最能概括作者欣赏…  相似文献   

6.
一、课前欣赏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刚才听了一首好听的歌,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组北京的风光图片。 (课件出示天安门广场图片)认识生字“安、广”,认读词语“天安门广场”。 师:看了这么美的风光图片,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非常想去看看。 (教师板书“我想去看看”) 师:同学们能像他这样用一句话说说你的心愿吗?  相似文献   

7.
教学要求:(略) 教具准备: 1.录像片《五彩池》 2.灯片一张(五彩池水)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读题后启发质疑:读了课题你有问题吗?你想了解五彩池的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能力目标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过程一、多媒体课件导入播放秋天课件。问:谁知道刚才播放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板书课题:秋天二、指导看图、进入意境(出示挂图)1.初看:老师这里还有一幅秋天的图画,请你按自己喜爱的方式,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2.细看: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说出图画上的景色。三、初读,扫清文字障碍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爱的符号画出生…  相似文献   

9.
教学流程一、预习汇报,交流共享,引入新课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描写“秋天”的文段,找到了吗?读给大家欣赏。2.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写“秋天”的文章,题目是:秋天的雨(板书课题)。3.读题质疑。(秋天的雨是怎样的?秋天的雨会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理解体验1.初读,读准读通,巩固生词。2.再读,读流利,可就词、句、段等内容质疑问难。(相机释疑)3.悟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秋雨的美。(1)读了课文,感受到秋雨的美了吗?(引导找出描写“秋天的雨”的句子,带着对秋雨的赞美读句子。)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秋天的…  相似文献   

10.
《五彩池》通过对五彩池美丽、神奇特点的描写,赞美了大自然,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本文的教学重点,一是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五彩池水形成的原因;二是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搞好段的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和教材重点,可做以下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设问:五彩池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叫做“五彩池”?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由于对“生成”本质的理解偏颇,引导缺乏智慧点化,致使一些语文课堂步入迷茫,甚至走向极端,这就需要寻求和把握课堂“生成”的平衡。举一个课堂现象来阐释生成性课堂的平衡。课堂现象:小学语文第七册《五彩池》教学片段——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一组五彩池的图片,结合课文的描写充分体味五彩池瑰丽的色彩后,有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五彩池能游泳吗?”这一质疑引起了许多学生的议论,执教老师深感意外……随后,教师鼓励了学生的质疑精神,并让全班学生进行了一番讨论。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呢?生:因为我看见五彩池的水很清。我想,…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案一、欣赏音乐,激思导学1.同学们,喜欢欣赏音乐吗?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乐曲。(播放乐曲《二泉映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课题:二泉映月)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课题就叫“二泉映月”。3.读读课题,你想了解关于“二泉映月”的哪些问题?(如: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是在什么情况下谱写的?这首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在黑板上写出三个“?”。)二、围绕问题,探究品读(一)第一个问题: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1.通过课前预习,谁能说说这首乐曲是谁谱写的?2…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层层深入,教活全文,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引入“迷人”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感知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迷人”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读顺课文;(2)找出最能概括…  相似文献   

14.
林晓劲 《陕西教育》2003,(10):37-37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从释题入手,引导学生弄懂“掩”、“盗”的意思。)师:请大家围绕课题,观察屏幕上的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关键例题"乘法分配律"课例展示(一)问题探索,唤醒经验这节课我们首先从几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研究。(课件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认真审题,这些问题你自己能解决吗?每一个问题你有几种方法解决?请独立解决。(二)交流归纳,感知模型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了,现在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交流一下,谁来选择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1 .出示画面 ,进入情境。2 .出示课题 ,认读“商场”。3.读准课题。1 .以小组形式认读商品包装上面的汉字。2 .展示生活识字。3.小结 ,出示句子 :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投影出示课文插图。)小朋友 ,请你们仔细看一下图 ,并告诉大家 ,这是什么地方 ?投影出示课题 :自选商场 (“商场”两字注音 )教师指示“商场” ,问 :谁认识这两个字 ?请你大声读给我们听。在指名读后 ,再让全班同学认读。在我们认识了“商场”两个生字后 ,谁能把课题读得既正确又响亮 ?请小朋友把带来的商品包装材料拿出来 ,先在小组中把自己认识的字轮流读给小伙…  相似文献   

17.
一、谜语导入,引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老师请大家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又快又准,好吗?神耳朵,注意听。“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2.同学们真聪明,你们这么喜欢月亮,就把平时看到的月亮的样子说给大家听,好吗?3.同学们说得真好。(点击课件,配乐)晴朗的夜晚,蓝蓝的天空,明亮的月亮,闪闪的星星,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著名的作家叶圣陶老爷爷把它写成了一首诗—小小的船(板书)。大家跟我一起读课题好吗?(为船字注音)二、初读课文,感知领悟1.这首诗写得很美,同学们想读吗?(想)那你们在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一、揭题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图片,想不想看看? 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资源卫星、侦探卫星……) 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跟踪台风的卫星.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台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跟踪?为什么要跟踪?)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相似文献   

19.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的绮丽风光,感受它独特的魅力。现在同学们打开书,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围绕着五彩池主要讲了什么?(老师先根据举手情况指名3人,请第3名同学推荐一人读书)师:你为什么推荐他呀?生:他平时读得好。师:看来你很懂得去欣赏别人。(请第4名学生再推荐一人读书)老师有个建议:平时由于性格等原因不爱发言的同学,能不能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5位学生读全文)师:几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基本上做到了正确、流利,相信在深入学习之后会读得更好。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创设情境,启发谈话   师:一说到海,我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那无边无际的蔚蓝色海面。可是海底是怎样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海底世界》。 (板书课题 )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 生:我想知道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   生:我想知道海底有些什么物产 ?   ... ... 感受情境,初学课文 师:我们就带上 "海底探测仪 "去看个究竟,好吗 ?请跟我来。 (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海底美丽的画面 )海底可美啦 !你们看,有高耸的山崖,低陷的峡谷,最美丽的就是这一群群五光十色的鱼。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这些的呢 ?(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