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讨论了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优缺点,论证了末位淘汰制在学校管理实践中"弊大于利",因而在我国实行"末位淘汰制"不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学校是否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学校管理中不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学校实施末位淘汰制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为此,它是一种消极的、简单化的、缺乏科学性的管理手段,是学校管理无为、无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学校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所谓末位淘汰制就是用一定的方式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将评估积分进行排队,排在最后的或连续几次排在最后的教职员工被解聘,或调到较次要的岗位上去。这种竞争机制有其强大的优势,同时,其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运用这一竞争机制必须谨慎,要认真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一、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积极作用1.实行末位淘汰制,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校的管理长期缺乏竞争机制。教师工作岗位稳定,…  相似文献   

4.
由于简便、易操作和易体现校长的权威,教师末位淘汰制受到学校领导的普遍追捧,近年来大有蔓延之势。但是,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即便在企业中也应是有条件才能使用,在教师管理中使用此法弊远远大于利,特别不适合教师群体。为此,本文从法律视角出发,对末位淘汰制进行剖析,以期对教师管理措施的制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学校是否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是目前学校管理中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本期刊登的《“末位淘汰制”应淘汰》一文从实施该制度不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规定、缺乏科学性、不利于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身心健康等五个角度阐述了在学校管理中不适合采用“末位淘汰制”的观点。希望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一些学校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所谓末位淘汰制就是用一定的方式对教职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 ,将评估积分进行排队 ,排在最后的或连续几次排在最后的教职员工被解聘 ,或调到较次要的岗位上去。这种竞争机制有其强大的优势 ,同时 ,其消极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 ,用好这一竞争机制必须谨慎 ,要认真做好有关方面的工作。一、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的积极作用其一 ,实行末位淘汰制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学校的管理长期缺乏竞争机制。教师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7.
目前,一些中小学风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学校对所有教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筛选,选上的就教书,没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下岗。笔者认为,这种从企业管理中借鉴来的强势管理措施。并不利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一、从教师职业的劳动特性看,“末位教师淘汰制”不适合在中小学推行。实行末位淘汰的前提是,必须设  相似文献   

8.
实施“末位淘汰制”和对教师实行一年一评聘的做法,是一种管理中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9.
学校首要和核心的工作是教学,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包括教师管理制度等都是围绕教学而展开并为教学服务的,"末位淘汰制"也不例外.本文拟从教学的角度谈一下"末位淘汰制"这种从西方舶来的教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01年第9期《中小学管理》刊出的张庆军《分在“增值”人在“贬值”》一文,对在教师聘任中实行的“末位淘汰制”给予了否定。而我认为,分在“增值”、人在“贬值”的根本原因不是“末位淘汰制”不好,而是实施时操作不当。张老师在文章中所描述的“末位淘汰制”的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1.
叶涛山 《湖北教育》2004,(12):46-47
为了增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末位淘汰制”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是否可行作为思维出发点,通过对市场经济下“末位淘汰制”在教育管理的运用中是否具有重要意义进行了思考,同时又对该项管理制度实用学校条件等因素进行了考证,最后确证了学校教育管理中实行“末住淘汰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一些学校实施的教师“末位淘汰制”,从实施的目的开始分析,进而对实施的前提和引起的后果进行质疑,得出目前中小学不宜实施“末位淘汰制”的结论,同时对评价教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时下,在一些学校风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在一个学校里,对所有的教师进行筛选,能上庸下,选上的就教书,没有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说下岗。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的诸多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最重要的。如今,许多学校都对教师采取量化管理,简单的用各种教师奖状和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学成果,用量化的成绩来判断一个教师的好与坏,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人”的事实,甚至将企业管理中的“末位淘汰制”移植到学校的教师管理工作中。这样的管理方法不符合教师工作的性质,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会导致学校凝聚力的瓦解,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页利开展。因此,人性化管理思想应该成为教师管理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时下,在一些学校风行“末位教师淘汰制”——在一个学校里,对所有的教师进行筛选,能者上庸者下,选上的就教书,没有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者说下岗。初看这个“末位淘汰制”,好像出发点很好,很公正,可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对那些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是一剂良药,同时可以激励先进。  相似文献   

17.
“末位淘汰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刺激广大职工创造出更好的业绩。近年来,“末位淘汰制”也引入了教育部门,并被许多学校大张旗鼓地运用着,但依笔者浅见,这种在企业管理中很见成效的办法,在教育行业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18.
王超 《河北教育》2007,(5):29-29
新机制下,很多学校加强了对教师队伍的管理,比如实施人事代理制,试行挂牌上岗制,采用末位淘汰制等.但是,教师动力消减仍是各学校的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增强学校内部管理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前,一些学校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实行了“末位淘汰制”。 如何看待这一制度?实施“末位淘汰制”有其积极的一面。一是充分体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化组合原则,有利于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学校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概念界定1.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是一种管理制度。人们对“末位淘汰制”的概念有诸多的叙述,不过它们总的内涵则是大同小异。在本文中,笔者采用韩德强的定义:“末位淘汰制是指工作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得分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的绩效管理制度。”2.教师末位淘汰教师末位淘汰是指对所有教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筛选,选上的继续聘任,没选上的就待岗、进修或下岗。它是一种教师管理制度。二、末位淘汰制的来由末位淘汰制理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