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大学生群体的分类研究中.“弱势群体”是研究最多的,其实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需要重点关注外,因“学业阶段”和“成长环境”不同而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也需要重点关注。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生中的重点人群指因为自身、家庭、社会、学校等原因引发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异化而处于弱势地位.需要学校及其教育者给予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2.
高校女生管理问题的社会性别审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性别视角解读女大学生管理工作,分析了目前管理工作中的“性别无意识”问题.并结合高校的实际和当代的管理理念,关注和探讨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女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校园"女生节"文化生成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社会学的方法和视角,以新世纪校园"女生节"文化为分析焦点,考察"女生节"这一新文化现象兴起的思想、文化、社会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女大学生对自身性别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引导当代女大学生正确处理自身性别差异与社会性别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构建正确的女性自我认同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 00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均分为(77.35±10.79),其中,男、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总分均低于国民男性、女性;不同年龄、性别、地域、学校角色和专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具有群体差异,参加过心理类课程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显著高于未参加过的大学生(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地区、城市类型、学校角色和是否参加心理学类课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产生影响(P<0.05)。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待加强,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对男生、高年级学生、西部地区学生、一线城市常住人口、体育专业等学生、未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普通大学生开展针对性干预,积极开展心理学类课程等,可提高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国高等教育与女性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女性高等教育始于18世纪下半叶,经过200多年的努力,美国女性的高等教育在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水平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并没有解决她们在社会参与中受歧视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参政议政和高收入领域,女性明显处于弱势。女性学研究的兴起向人们揭示在社会化过程中,女性与男性成长的经历是不同的,女性的道德观,认知观和对生活的价值取向都与男性有差别。所以,传统的以强调“理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高等教育模式和以“竞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就业市场机制对女性的发展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就业市场生机勃勃,然而边疆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却在这个富有生机的时代背景下沦为了非主流性的边缘化角色。对此,从社会性别视角对边疆女大学生的就业弱势展开分析,会发现在竞争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社会性别文化经历了最为深刻的结构重组:女性,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却越来越在社会生产中沦为无足轻重的角色。对此种现象的匡正,更应从塑造良好互动机制上入手,以便使女性在担当性别主体角色地位的同时,也分享到应有的身份价值。  相似文献   

7.
郧阳师专在校女大学生女性观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郧阳师专2003年在校生中女生占53.5%。课题组于2003年3月对我校女大学生进行了一项有关女性观的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女大学生的性别观念状况,掌握第一手详实数据.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提高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可持续性发展意识和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打下基础。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女大学生的女性观总体状况良好,具有较为先进的法律意识、自主意识和就业观念,但是在参政意识、女性角色定位、家庭婚姻、两性观念、生育健康观念等方面相对保守、滞后。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社会上出现了对经济宠爱、对政治淇视的倾向,西方各种政治观念也鱼目混珠,乘虚而入。这种状况会使处于冲突交合点的大学生在选择上出现困惑,进而使一部分大学生政治观发生了偏移。表现为:1.政治意识渐趋“两极化”一般的大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政治,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但部分学生中也出现了“两极”现象,即“政治过热”和“政治冷漠”。前者对政治活动空前热心,对政治问题异常关心,并打算今后从政走“红路”,这类学生占很少数;后者则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态度。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2.3…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大学校园里,女生和男生的比例已然接近。从表面来看,女大学生们似乎拥有与男生同样的发展机会,成为超脱于传统性别意识束缚的一个女性群体。但是‘‘男尊女卑”性别观对她们人格发展具体影响如何?论文以江苏、安徽、河南等20个省在读的800名研究生、本科生为访谈、问卷调查对象,分析出‘‘男尊女卑’’的性别观对女大学生人格发展造成的现实影响,并就女大学生如何进行人格自我完善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贫困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很多贫困女大学生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和不健康的状态,从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频发.她们不仅有普通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一样的心理困扰,还有着自己一些较为独特的“心理弱势”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的角度入手,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为例,对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弱势”的表现和特殊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重点介绍其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心理扶贫”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校女研究生是一个特殊的女性群体,有着独特的社会性别观.本文对在校女研究生的性别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三方面进行阐述.此外,笔者提出女性必须转变自身的行为方式及心理模式才能确立其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2.
孙卓 《文教资料》2011,(2):222-223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除了社会环境、用人单位的区别对待等客观原因,女大学生的社会性别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本文从社会性别观的视角入手,辨析了社会性别的概念,探讨了当代女大学生性别观念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影响性别观念的因素,并从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文彬  杨玉东 《学科教育》2004,20(10):1-6,12
辨证地理解G.H.哈代的数学观,对当代数学教育和修订我国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极具启发意义。关于数学对象,哈代持极端的实在论观点,它有利于理解数学“主观的”客观实在性;关于数学本质,哈代持极端的完美主义,它有利于理解“为数学而数学”的理性追求和理性批判精神;关于数学证明,哈代持“内部的”和“外部的”两种证明的观点,它有利于理解数学的“整体观”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中存在的对女性价值的否定和贬低。使女大学生对创业形成了心理障碍,正确的分析和看待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中对女性价值的负面评价,从创业培训课、创业绿色通道、女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营、二课堂活动、女性“四自”教育方面入手,为女大学生解除思想包袱,提供演练条件,提供配套服务,解除女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障碍,鼓励和推动女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15.
当代女大学生人格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现实情况的影响,当代女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格缺失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社会要创造两性平等的生存环境外,更需要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女大学生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树立性别平等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女性的性别特点和优势,完善女大学生的人格,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育和逐渐成熟,不仅没有带来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作为弱势群体,其权利、地位和个人价值实现从建国以来第一次受到挑战,“性别回归”、“女人回家”等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思潮,充斥了整个社会舆论环境。在这种大背景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虽有所增长,但从接受高等教育的质的层面和隐性角度看,女性接受高学历教育正面临社会性别回归思潮的影响;来自女性自身的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社会竞争中的弱势、社会多重角色期待形成了女性追求高学历教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加强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由于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极为缺乏,表现在:对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的认同;强烈的性别自卑;期望值和竞争意识、成就意识水平较低;缺乏性别意识和妇女解放的责任。另外,传统的教育思想使得高校在教育模式、专业设置等方面限制了女性个性的发展。培养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加强性别意识教育;有计划地发展女子高等教育;开设女性学课程。  相似文献   

18.
王莎莉 《考试周刊》2009,(42):118-119
社会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以建构主义观点为理论依据.从“教”与“学”两方面探讨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和学习观指导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极富个性的一类。大学时代是成就知识女性最关键的一个时期。作为高校校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内涵、功能、形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以不断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道德观,这对她们健康成才,走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指由于先天或者是后天原因,在体育活动或比赛等方面处于不利或比较劣势的群体。造成女大学生体育弱势除了女性先天的生理原因外,现行教学体制下的学业压力以及体育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等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针对女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