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公安情报学是在公安情报实践和理论研究推动下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引入范式理论,有助于揭示公安情报学形成的理论依据,阐明公安情报学发展的规律特征,促进公安情报学的健康发展.公安情报学理论研究先后经历秘密情报、情报资料、信息资源开发、情报主导警务等四种范式,其范式转换体现了公安情报实践的重要影响,反映了公安情报学脱离情报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发展过程,展现了公安情报学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成熟.根据公安情报实践与理论发展需要,应整合公安情报学研究范式,建立由主体维、客体维、业务维和应用维等组成的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情报学初始于文献情报工作理论研究,是由原来的目录学领域扩展到文献学领域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探求文献检索的自动化.相关的学科理论,如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被引入到文献情报工作的研究领域.1950年又出现了情报检索的概念,而后,各国逐渐认识到科技情报工作的重大意义,纷纷建立了国家规模的科技情报机构.在各国政府与公众的支持下,情报学于五十至六十年代初脱胎于目录学、图书馆学和文献学,以崭新的学科体系独立于世.早期的情报学仅局限于科学情报领域,即科学情报学.后来,随着情报社会功能的增强,情报的内涵不断扩大,八十年代,"情报"术语逐渐"公用化"了,情报学理论研究的范围又有所扩大.研究情报学的学科走势特征,对于发展和完善情报学,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并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和加强各学科领域的联系、发展,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报学的科学体系和层次结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目前我国情报学的现状和情报科学体系的结构,提出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情报技术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认为情报研究工作者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应加强情报学整体层次的研究,不断地完善情报学学科体系和层次结构,情报学才能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情报学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环境中的用户情报需求和学科情报系统的功能,社会认知理论引入情报学认知观。情报学社会认知观强调情报认知的社会情境性、领域性、文化性,其研究呈现内隐社会认知和整合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了两种新的公安情报学学科体系构架:一是理论导向的公安情报学学科体系,由公安情报学理论、公安(警务)情报史、公安情报技术、公安情报实务、公安情报管理、公安情报教育、公安情报政策、比较情报学等分支学科构成;二是应用导向的公安情报学学科体系构架,由国内安全保卫情报学、反恐情报学、维稳情报学、刑侦情报学、经侦情报学、禁毒情报学、网侦情报学、反黑情报学等分支学科构成。  相似文献   

6.
金融情报学:情报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蔚  苏新宁 《情报学报》2020,39(2):158-170
迄今为止,金融情报研究及金融情报学研究的投入偏少,且仅有零星成果,尚未引起情报学界高度重视,尚未达到已建起金融情报学学科的程度。从对宏观背景进行的考察可以看到,国家战略、风险防控、技术条件及情报学和金融学学科自身等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了金融情报学学科亟待建立、建设和发展。金融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核心概念界定,由情报学已有积淀转化成的金融情报学研究内容,金融实践为金融情报学提供的内涵丰富的研究对象等。金融情报学建立、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关键点是:实现情报学自身的提升,实现情报学与金融学的相融,实现思维方式的相应转变,以及实现由金融数据到金融情报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段宇锋  寇功杰 《情报学报》2008,27(2):285-294
本研究以维普期刊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专用软件分析1990年至2005年间我国情报学核心期刊所载文献的学科分布和主题的变化,得到四点结论:①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等是情报学界最关心的论题;②情报检索一直是情报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企业是情报学应用研究的主体;④信息资源观的形成是情报学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并进一步指出,情报学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①研究内容过于集中,各领域发展严重失衡;②长期悬而未决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争是情报学发展最大的隐患;③情报学的应用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情报学研究的实际,论述了情报学必须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在为社会服务中发挥学科的独特优势,推动情报事业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9.
情报学理论大厦的构建——刘植惠教授情报学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情报事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为了更好地构建情报学理论大厦,促进我国情报事业的发展,刘植惠教授从情报学理论大厦的发展战略、哲学基础、基本砖块、学科结构、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六个方面对情报学理论大厦的构建作了描绘,其描绘的宏伟蓝图气势恢弘、雄伟壮观,对于情报学理论大厦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完全可行的。参考文献43。  相似文献   

10.
网络化对前网络时代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前网络时代组成情报学的概念,并从前网络时代组成情报学的理论情报学、应用情报学和技术情报学3个方面论述网络化对情报学学科体系的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知识管理学:图书馆学之上位学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知识管理学是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包括公共知识管理学、竞争知识管理学、档案知识管理学、知识经营传播学、企业知识管理学和政府知识管理学等二级学科。图书馆是人类公共知识中心在特定阶段的表现形态,其职能是从事公共知识搜集、组织与服务。图书馆学实质上是公共知识管理学,其上位学科是知识管理学。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科情报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形成理论高潮,本文分析了它产生的背景,形成的过程以及它逐渐衰落的原因,总结了这一理论高潮产生的原因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美国学者David Luenberger的《信息科学》一书是21世纪初一部重要的信息科学著作。全书共5大部分22章,装帧考究、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全书的总体框架与结构基于信息的5个"E":Entropy(熵)、Economics(经济学)、Encryption(加密)、Extraction(抽取)、Emission(发射)。这5个"E"不仅是本书5大部分的标题,而且在各自属下的章节中得到发挥和展开。本书存在对信息检索论述过于简单,对信息用户的关注不足等缺点。  相似文献   

14.
郑秀娟 《编辑学报》2015,27(1):99-100
从科学自觉意识的定义出发,结合实例阐述科技期刊编辑的科学自觉意识应包括的几个方面:作为科技队伍中的一员,科技期刊编辑担负着科技传播的神圣使命;把好学术关,把伪科学拒之门外;博采众长,让科技期刊实现百家争鸣,推动科技进步;具备科技超前意识,引领科技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 National Techn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NTIS), charting its growth from a purely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report center into a 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resource as well. Acquisition criteria and some typical sources of soci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ed by NTIS are discussed. Indexing practices and subject classification os particular interest to social scientists are review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TIS and the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PO) is explained.  相似文献   

16.
认为18世纪之前是图书馆学的前科学阶段。图书馆学的常规科学阶段则是从1807年德国M.施莱廷格提出“图书馆学”概念和1808年提出“图书馆整理理论”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由吴慰慈主编的新教材《图书馆学基础》反映了新时代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的新成果。它具有体系新、阐述全面、科学设计课程内容、力避过专过细过深等特点。是一部优秀的面向21 世纪图书馆学的新教材。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目录学继往开来的新起点--试评《目录学教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等方法,从体系架构的进化、话语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基础理论的完善与成熟、目录学史的充实以及实用目录学占主导等方面,对《目录学教程》进行了评论,认为该书是新时期目录学继往开来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9.
By creating new media channels that enable anyone to reach the public directly, the Internet has reduced the need for a middleman, resulting in the “disintermediation”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New providers of informal science learning are emerging in community settings, as well as in sources online. These changes raise the critical question of how science centers can adapt to an expanding ecosystem of mediated and unmediated source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strengths of science centers that offer some grounds for optimism. Promising efforts are identified and possible directions are proposed at the community and institut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