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论情报学社会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情报学社会认知观的产生背景、形成、发展和研究范式,并从社会认知角度分析了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以及相关性,最后对情报学社会认知研究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
布鲁克斯情报认知观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布鲁克斯情报认知观是将波普尔世界1、2、3理论、科学范式理论与认知科学的精华融会贯通于情报机理后形成的全新的情报学范式。经过近20年的情报学实践检验与完善,现已成为当代情报这的主流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情报学的人性化趋势:认知、领域分析与社会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论、领域分析和社会认知的角度,论述了信息技术和情报学的发展趋势及社会本质。认知论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人性化发展的起点,通过领域分析等技术手段最终到达其理论和实践的归宿点———社会认知,从而满足人类的情报需求。最后简单探讨了情报学家的社会角色问题。  相似文献   

4.
情报学认知学派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报学认知学派产生自对主流实验室情报学研究的反思,关注人对信息的利用与吸收,强调知识结构、认知能力、认知风格等主观因素在信息的感知、接收及创造活动中的作用.认知学派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研究用户的个体认知特征为主,对认知活动的社会性认识不足;第二阶段开始重视社会或特定领域背景下用户认知特征的研究,提出社会认知观、领域分析、集成式认知信息检索观等新理论.尤其是集成式认知观及相应研究模型,涵盖技术、人类行为及其互动等不同方面,是对面向技术的信息检索与面向用户的信息查寻所作的首次合成研究,亦是当前情报学认知学派有代表性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情报学中对信息的研究着手,得出了关于情报学的静态和动态研究对象的研究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情报学静态和动态研究对象,探讨情报形态的统一情报观和情报过程的统一情报观。最后,以情报概念为核心,以情报过程和情报形态为X轴和Y轴,提出了情报学的统一情报观模式。  相似文献   

6.
关于情报学认知观点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情报学认知观点是与重视文献表征和检索技术的主流情报学研究形成较鲜明对照的新的研究取向。其核心思想是,情报的接受(用户)和传递(情报系统)都需要与知识结构发生作用,并以知识结构的改变和完善为目的;情报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促成用户与系统所含信息在认知水平上的交流,为此配合用户相对特定情报需求的这些特征,本文一方面概要评介这一观点的研究背景、基本思想等,同时基于这一观点,简单考查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与实践中人与技术的关系、研究的主题与目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情报学"名不副实"的尴尬及其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对情报的词源与语义变迁、intelligence情报观和information情报观的历史分析,指出整合intelligence和information研究,以information研究为基础,以intelligence研究为内核,重构情报学体系是解决情报学"名不副实"的尴尬,实现情报学可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回顾目前情报学基础理论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情报学的研究状况进行了反思,并针对影响情报学认知和基础理论建设的irntelligence、information争论和两种大小情报观问题进行了回顾、反思与再认识,试图从中寻求把握问题的处理原则,最大程度地谋求一些共识,以便为情报学基础理论的科学建设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认识观给情报科学带来的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颖  孟鹏 《津图学刊》2004,(2):62-65
本文介绍了认识观给情报科学带来的新思维;认为哲学不仅能被用来分析情报科学中的方法论问题,也可以用来分析情报科学中实际的理论问题;情报学认知观将用户视为产生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因此,在情报检索中需要具有社会科学——认知科学的观点;情报学与认知科学具有强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认知过程链着手,分析了现有的理论对情报在该认知链中定位的看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情报在认知过程链中新的定位,并由此梳理和确认了情报学的目标定位、发展阶段和一贯宗旨。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哲学角度出发,通过对社会建构主义和延展认知的具体阐述,分析其各自对情报学理论的影响,并根据社会建构主义和延展认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讨在以人文为主、横跨多个学科的情报学中,如何将社会建构主义和延展认知统一起来,从而促使情报学更好地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信息科学元理论与方法,探讨了信息传递模型理论、认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对信息的本质与属性、信息与知识的表示、信息系统与用户在信息传递中的角色等信息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的不同认识,指出这四类元理论思想分别代表了信息中心取向、个体认知取向、社会认知取向和知识形成理论取向等理论,反映了信息科学研究范式由"以系统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转变,并简要总结了这些元理论方法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范式是数字化语境下信息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信息科学是具有多元研究范式的常规科学,不同研究范式之间彼此关联,有可比性。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论述信息科学三种典型研究范式的基本观点和最新进展。系统/物理范式与信息论和技术传统关系密切,忽视信息用户和理论基础的适用性问题已成为该范式受到争议之所在。认知范式作为系统/物理范式的替代性范式而兴起,其科学共同体的发展趋于成熟。针对认知范式中社会维度的缺失,整体主义认知观等理论模型的提出使认知范式更加完善。领域分析范式重视认识论方法,强调社会文化情景的重要性,提倡从知识领域和话语社群角度开展研究。指出应从元理论层次比较信息科学各研究范式的基本理论假设与预设立场,构建从不同视角阐述社会信息现象的多元研究范式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德尔菲法收集当前我国情报学界23名具有教授职称的专家关于情报学哲学理论的观点。研究表明:①专家对情报学哲学理论的认知一致性较低,存在12类不同的观点。②大多数专家认为情报学的哲学基础应该不仅仅由一种哲学理论构成,而是多种哲学理论并存,分歧在于应该由哪些哲学理论并存。③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解释学、信息哲学能够用于指导情报学研究的多个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情报学研究的指导集中在宏观层面;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建构主义对完善情报学的方法论有指导意义;人本主义和认知理论可用于指导情报用户研究。该研究能够为构建我国情报学哲学理论框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介绍社会认识论的发展情况及主要观点,分析社会认识论的知识观对情报学知识界定的影响,考察社会认识论关于知识获得的社会化途径对于情报学过程如信息源、信息检索、信息服务等理论的影响,用社会认识论中求真认识论的知识评价标准分析情报学如何评价知识的问题。最后,认为社会认识论特别是现代社会认识论可以作为情报学理论基础的一个有力竞争者。  相似文献   

16.
社科信息管理创新对社会科学在新环境下的创新变革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社会科学创新价值的不断延伸及网络信息环境的快速变迁,社科信息管理工作应在管理思想及理念上进行突破和创新,应重视社科信息管理的宏观规划,积极参与制订科学的社科查新规范与评价体系,大力构建社科信息网络并优化社科信息资源配置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是同源学科,它们共同关注社会信息交流系统,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与信息产品形成过程。与其他信息学科相比,它们以社会认识论信息为基础,强调以相关为核心的信息运动过程,更关注信息意义的社会构建过程。它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不同用户服务目标为基础的服务理念差异(图书馆的全民服务、情报的特定服务与档案的区别服务),以及由此导致的信息资源选择差异、信息序化方法及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学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战略规划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五大重点研究领域和26个研究选题。选题的特点是信息资源概念的进一步确认、实践需求性、问题导向性、学科的综合交叉性、视野的宏观战略性和图情档学核心知识的扩展性。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研究领域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适度拓展学科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情报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梁战平 《情报学报》2001,20(2):130-135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数字化革命正导致情报学发生深刻的变革和飞跃。情报学与图书馆学、档案学以及相关的编辑出版学趋向一体化 ,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 ,形成一系列跨学科课程 ,情报学已形成大学科结构。情报学的研究正围绕信息与社会、信息与服务、信息与学习三大范畴展开 ,并按照社会需求导向和科技进步导向发展 ,出现了历史上最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情报学的困境和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吕斌  李国秋 《情报学报》2007,26(1):20-28
本文从学科理论、教育、职业认同三方面对世界范围的情报学困境进行了分析,指出情报学陷入困境的根源在于三方面:强势学科的加入竞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影响,情报学的内在局限性。描述了美国和欧洲应对情报学困境的不同探索方向,最后对中国情报学的发展提出了一条可供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