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要发挥中原城市群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必须考虑中原城市群的集合效应。研究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问题,有利于集成中原城市群的科技资源优势,形成中原城市群科技创新的集合效应。通过对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现状及共享中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阐述了实现中原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的目标、任务、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本科教育的弱化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民素质、人力资本质量和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浪费。只有尽快停止高校的大跃进,重新确立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加速推动高校的去行政化,建立合理的内部激励机制,才能有效提高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水平,整体提升国民素质和人力资本质量,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原城市群不仅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增长极,其他城市以环形将郑州紧紧围绕,形成“弱核牵引”“小马拉大车”的经济发展柱石。现阶段,中原城市群面临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两大基于,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有利于抓住机遇提升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中原城市群的风貌特色与中原城市群户外广告的现状入手,找出目前中原城市群户外广告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提出从找准定位,塑造城市个性;根据区划,合理设置户外广告;整合城市色彩体系,提升城市形象;加强监管,共建和谐城市等四个方面来解决户外广告发展与城市形象和谐之间的问题,提升中原城市群中各城市的形象,促进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侯天琛 《天中学刊》2006,21(5):66-69
发挥中原城市群带动作用是中原崛起的重要途径,中原崛起必须依靠中原城市群的崛起.从区位、交通、资源、产业基础、综合实力、城市职能等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综合评价了中原城市群的建设水平,提出了提高中原城市群综合实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中原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合作,文章在分析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合中原城市群的区域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提出通过旅游形象的联合营销策略来提高中原城市群区域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原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及等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城市群正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群区域内城市间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和相互联系也逐步增强.采用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对城市流强度的结构进行比较并针对中原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状况提出策略响应,为中原城市群地区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城市群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对城镇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是制定区域城市群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通过中原城市群与国内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通过与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认为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以此得到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的正确认识。最后用量化的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在对中原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从区域城市化的角度对河南省提出的发展中原城市群的政策措施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以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计量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实际,选择与各县经济发展有关的十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建立一套测度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48个县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空间分布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不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的主体,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的差异显著;(2)中原城市群省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3)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实力较高、实力提升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郑洛许三角地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半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国政府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本文从中部地区崛起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入手,结合目前中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快中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若干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采取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公共教育资源向特殊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等多种措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而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民本岳阳理念是一级地方党委、政府对中央大政方针的创造性执行思路,是关于执政与发展的科学理念。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岳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程度,也将最终决定“民本岳阳”这一发展和执政理念在岳阳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民本岳阳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以民为本、协调发展、体制创新、教育优先,从战略全局的高度来谋划和运作,早日实现“民生殷实”的“强市目标”。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主要是开发两方面的资源:一方面是物质资源,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为物质资源的开发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是物质资源得到全面,高效、合理开发的重要前提。人力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的特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本拟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进行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这方面同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印人才培养与国际竞争力的认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两国国际竞争力的比较是以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全方位的比较,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的运用已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在比较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大学生的调研,不仅丰富了课题的研究,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到大学生的真实思想、认识和情感。本文在阐述和比较中印两国的国际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等问题之后,进一步解读大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将我们的收获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们分享。  相似文献   

16.
内陆城市群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城市群与沿海地区相比,在自然资源和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具有特殊性,且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育层级.内陆城市群产业集群的三种模式即传统产业型集群、新兴产业型集群、产学研衍生型集群,目前都面临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导产业创新和文化创新的困境.其区域创新需要从学习型组织到溢出效应保护、从模仿合作到多重创新、从软环境营造到硬件建设等方面,构建创新网络,优化创新模式,营造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现代化速度的提升,城市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教育需求高涨,但是在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显著增加的情况下,人们的公平感和满意度反而降低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教育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因此,教育不平等就成为了我国城市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即木桶的短板。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教育不平等就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短板之一。因此,必须摈弃社会中存在的教育不平等现象,以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其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等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高校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并不理想.高等院校应该顺应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树立人力资源战略观念,创建良好的制度、机制、环境,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优化和配置好高校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9.
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区域专利增长率在1985-2007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以发明专利表征的原始创新能力在地区间表现出明显的趋异特征。中西部地区应通过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程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职业道德是以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为载体,为实现一定的职业价值服务,以协调个人、集体、社会关系为核心的高度社会化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双重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是经济建设、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切实要求,而且是公民道德素质提高、全面自由发展的实现途径,更是弘扬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和现实市场经济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