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甚大”作状语最早出现于东汉译经,魏晋南北朝和唐代译经续有沿用,用例甚多。与这种状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甚大”作状语在中土文献中极为少见,我们只在《太平经》、《太平广记》、《祖堂集》、《敦煌变文》等几部文献当中发现了几个例子。所以,“甚大”作状语能在中土文献中出现,是佛经语言现象“直接移植”的结果,而其不能真正融入汉语,则是因为与汉语的语法规则有抵触。  相似文献   

2.
陈波的逻辑学著作《逻辑学导论(第二版)》为读者探究中国古代教育名著中所出现的逻辑错误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仅《论语》、《孟子》、《荀子》这三部中国古典教育名著,就分别出现了“因果倒置”、“论据与论题没有必然联系”、“论据不足”的逻辑错误。这些探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相似文献   

3.
有关《国语》怎样成书,比较集中的说法是编撰者杂取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春秋”史料而成。其实除了“春秋”一类的史料外,尚有诸如“诗”、“礼”、“乐”、“令”、“故志”、“训典”以及瞽矇口述历史等多种文献为其成书提供史料。这些文献不但丰富了《国语》的史学和文学的内涵,而且增加了《国语》的审美价值。那种认为《国语》不过是毫无润色的史料的简单拼凑,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曾经轻率地断言,中国古典戏剧只是“戏剧草样”。事实已经一再嘲笑了他在这方面的无知。中国不仅有无比丰富的古典戏剧遗产,而且早在英国出现人文主义戏剧家莎士比亚之前,就出现了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他的影响深远的社会悲剧《窦娥冤》,比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要早三百多年。  相似文献   

5.
一、《周易》重视人的道德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 ,“道德”一词首先出现在《周易》中。《周易·说卦》 :“观变于阴阳而立卦 ,发挥于刚柔而生爻 ,和顺于道德 ,而理于义 ,穷尽性以命。”这里不仅提出天地万物有阴有阳、有柔有刚、不断变化 ,各有其道、各有其德、各有其理、各有其性、各有其命 ,而且点明作《易》的目的主要是穷究其理性与命。“道德”二字连用始于此。《周易》十分重视人的道德 ,认为只要有了崇高的道德 ,就将无往而不利 ,因此 ,做人做君子 ,必须有崇高的道德。有孚无咎。《损》卦 :“有孚 ,元吉 ,无咎 ,可贞 ,利有攸往。”就…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优秀诗歌流传于世,这些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漫长历史上,曾出现过《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这些古典诗歌,是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和才华的结晶.让当代中学生学习这些古典诗歌,去感受这些艺术精品的魅力,从中得到性情的陶冶和美感的享受,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所确立的“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这一目标,也同样适用于古典诗歌的教学.诗歌能够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自我感受,它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比散文更凝炼、和谐,具有强烈的音乐性、鲜明的节奏和韵律.通过诗歌教学来进行思想教育,历来是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孔子说:“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诗教”,就是通过诗歌教学来“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以诗比民”,“以诗教民”(《经解篇》).古人尚且如此重视诗歌的“教化”作用,今人更不应忽视诗歌教学的作用.语文教师应当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的感情,领会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法,品味其音乐美、意境美、语言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法国美学家费肖尔、立普斯、谷鲁斯,英国美学家浮尤·李、法国美学家巴希等人对“移情说”的研究,使得“移情说”成了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对西方近百年来影响颇大。三十年代朱光潜先生就介绍过移情说,在我国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其实,“移情”在《诗经》中就已广泛运用,在刘勰《文心雕龙》、陆机《文赋》中亦有过论述。本文想就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审美移情作一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对物理学的知识进行了应用,并以文字的形式最早出现于《考工记》、《墨经》、《管子·地员》、《吕氏春秋》等文献中。但是,“物理”一词出现最早的是汉初的《淮南鸿烈·览冥训》一书中的“耳目之察,不足以分物理”。晋书明帝纪的“帝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典文献中,“被”的意义和用法演变很复杂,考其本义,东汉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如是解:“被,寝衣,长一身有半。”依此解,后  相似文献   

10.
杨燕 《语文天地》2014,(1):39-40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精美的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的中国古典诗词永远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屈原的政治抒情长诗《离骚》尤其如此。为了让诸如《离骚》等意蕴深远、情致丰韵、情感美丽的古典诗词为高中生的文学修养和完美人格的形成等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在此探寻让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活”起来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孔子在编辑整理《六经》的过程中,首创了一系列编辑体例和编辑方法,其中他提出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编辑思想,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具有理论形态的编辑思想的滥施,至今仍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这里,我就通过分析孔子整理《六经》时的各种相关因素,阐明他提出这一编辑思想的渊源。人们任何思想的产生都是时代的产物,与其既定的历史条件紧密相联系。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编辑思想,也是该现象的反映。我国历史悠久,古典文献很多,而且源远流长。据说在三皇五帝时候,我国就有了最早的书籍,就是“三坟五典”。孔颖达疏引《尚书…  相似文献   

12.
答:“州”在我国出现较早,《尚书·禹贡》中就已经提到了“九州”的名称和位置,其他的先秦史籍,诸如《尔雅·释地》、《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等等也都有“九州”的记载。然而。先秦的“九州”只反映了当时人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一种地域观念。直至秦统一确立郡县制度,并没有“州”的设置。到了汉武帝时期,疆域扩展,为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将全国分成十三个监察区,因名称多采用《禹贡》和《职方》中的  相似文献   

13.
<正> 《红楼梦》里的诗词,是《红楼梦》这一“国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艺术性并不逊色于唐宋诗词,是可以与之媲美的。本文不准备论及诸如创作方法等属于艺术成就方面的问题,只是就古典诗词中传统的表现手段,诸如用典寄情等在《红楼梦》诗词中的运用,作一初浅的论述,亦算是抛砖引玉。 用典 用典或称用事,是指借用过去的事,来说明自己当前的感情。古典诗词往往用这种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宏阔其内容,使诗词的蕴意深厚隽永、耐人寻味。 《红楼梦》许多诗词的用典巧妙灵活独具匠心,往往把典成为诗词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化在意境中,突出抒情人的性格。林黛玉《题帕诗三首·其三》中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两句。“湘江旧迹”,是传说中尧之二女、舜之  相似文献   

14.
汉代医学简的价值及其研究沈颂金我国最早的医学文献是战同秦汉时期先后出现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这些古典医学著作原本均已决失,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上述著作,都是经过后代辗转传抄、修订和刊印的,疏漏谬误之处SRI多...  相似文献   

15.
“辞章学”是张志公先生在60年代初发表的《词章学?修辞学?风格学?》这篇文章中首先提出的。促使志公先生提出“辞章学”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志公先生认为辞章之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他在《汉语辞章学与汉语语法》这篇文章中对辞章学的来龙去脉做了简单的回顾。文中说:“先秦两汉的文献里,‘文、辞、章、文辞、文章’就已频繁出现……同时,对这些东西本身以及他们同所表现的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文献卷帙浩繁,内容丰富,门类广泛,绚丽多采,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常用“汗牛充栋”或“浩如烟海”的字样来形容我国古典文献的数量。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记录了我国各族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状况及其历史发展进程,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精神面貌与物质生产的重要资料,其中酝藏着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从事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宝贵经验教训,这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巨大精神财富。但是,中国古典文献有历史的、阶级的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中论及文学欣赏时说:“欣赏之前要有了解。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的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注意到这些问题,就是离开形象本身。但是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朱先生的意见是正确的,特别是古典诗词的欣赏尤为重要。胡忆肖同志在古代诗词的教学中,对一些历来有分歧意见的名篇,经过深入研究,把欣赏之前的“了解”与欣赏有机地结合,撰写了这本颇有特色的《唐宋诗词名篇辨析》,必将引起广大古典诗词爱好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古代文献的保存和流传有巨大贡献和深远影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生当春秋末期的孔子,曾以“博于《诗》、《书》”贵重于世,并“以《诗》、《书》、《礼》、《乐》教弟子”。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说: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它荟萃了古今中外各种类型的文献。什么是文献呢?“文献”二字自古有之,在我国,它最早出现在《论语》中。《论语》第3卷“八佾”篇中记录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再徵之矣。”杞、宋是古代的国名。杞是夏的后代,宋的是殷的后代。孔夫子这段话的大意是:他能讲解夏代和殷代的典章制度,但对杞国、宋国的典章制度因文献不足而无法讲解。如果文献充足,那他就可以取得证明了。这段话表现了孔老夫子论事有据,注重文献的治学精神,而何谓“文献”…  相似文献   

20.
有充分的文献材料显示,19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曾一度地热衷于印度古典智慧文献。然而,作为一名自然主义者及环境保护论者,他早期乃至终身都痴迷于中国哲学的事实却鲜为人知。19世纪30年代,在波士顿可以找到中国古典文献的法译本。梭罗就读于哈佛大学时曾热切地阅读了那些法译本。从哈佛毕业后,他仍孜孜不倦地阅读中国古典文献并对孔孟的著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自己的著作中经常引用此类文献,并将它们从法文译为英文发表在文学杂志《日晷》上。19世纪早期就有大量的中国古典文献涌进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众多图书馆,法国汉学家J.P.A.雷慕萨出版了一系列关于中国文献的书,这些书当时在有教养的美国人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此外,让-皮埃尔·纪尧姆·鲍狄埃所翻译的大量法译本也在美国广为流传。在梭罗隐居于瓦尔登湖畔之前,他已经有充足的时间去阅读和汲取中国文献的精华。事实上,他的著作大量引用了中国文献。在热衷于鲍狄埃著作的同时,梭罗还大量吸收了流传于新英格兰地区的东方文献的其他版本,包括大卫·科利翻译的《四书》以及乔舒亚·马什曼译著的《孔子的著作》。通过这些研究,这篇论文进一步阐述了这段历史,揭示了中国古代理想、尤其是那些关于自然的思想对于梭罗这位作家和伟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