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最后一段,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以前人们还据此概括了一个成语:沧海一粟。那么,此处的“粟”指何物?一般的辞书都释为粮食的“粟”或“谷子”“谷粒”。《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汉语成语词典》1986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辞源》1983年修订本 (2000年印刷)、《辞海》1999年版,在释“沧海一粟”时,都是这样理解的(分别见第122页、76页、1863页、缩印本1072页)。不少教材和选本,则对此未作注释,或许是编者认为它就是上面所指的内容,人们容…  相似文献   

2.
茅,不少成语词典把它解释为“茅草”,如《汉语成语小词典》:“春秋时楚国以茅草作旌旗,行军时旌旗在前,故称‘前茅’。”(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也持此说。其依据是《左传·杜预注》:“时楚以茅为旌识”。似乎持之有据。这种解释是牵强附会的,不准确的。清代学者王引之指出:“茅为草名,旌则旗章之属,二者绝不相涉。”(《经义述闻》卷二十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八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编写组编写的《汉语成语词典》第四八二页是这样解释“轻裘肥马”这个成语的: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骏马。《论语·雍也》:“赤(公西华)之适齐 也,乘肥马,衣轻裘。”后来就用“轻裘肥马”形容剥削阶级的豪华生活。  相似文献   

4.
“偶尔”和“偶然”都是比较常用的词,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分别排在第4731和4732位,都是丙级词。这两个常用词是近义词。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偶尔”的解释是“(1)间或;有时候;(2)偶然发生的”;对“偶  相似文献   

5.
《语文知识》1992年第6期“字词天地”栏所载胡星林《“抱薪救火”的“抱”和“救”》一文我不敢苟同,以为大有商榷的余地。胡文训“抱”为“抛”的论据之一是“从语境看”。而遗憾的是理解片面,穿凿附会。甘肃师大中文系编写的《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抱薪救火”条注释云:“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  相似文献   

6.
赵运普  宋敏 《语文知识》2001,(12):25-26
“敝”的笔顺目前似乎有点麻烦,就笔者所见三种工具书有两种规范标准:其一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傅永和、费锦昌、孙建一《汉字正字手册》(以下简称《正》)和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1996年5月第4次印刷,费锦昌、黄佑源、张静贤编著《汉字写法规范字典》(以下简称《规》)均作:敝;  相似文献   

7.
彭远华 《阅读与鉴赏》2009,(1):61-61,55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534页2005年5月第5版)中,对“秀色可餐”的注释: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826页2002年1月第1版)中。“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色十分秀丽。众所周知。“秀色”指美好的景色或容貌。给人以视觉;只能观赏,但不能当饭充饥:而“美”能使人入迷,忘其饥饿。  相似文献   

8.
"无时无刻"这个成语,许多辞书,尤其是成语词典一类的辞书几乎都收录,其解释也大同小异.试看: (1)《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1月第1版):[无时无刻]即每时每刻.指总是这样.梁斌《红旗谱》四:"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惹得她常说:‘"老头子,没良心!没良心!’" (2)《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无时无刻]时时刻刻.《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飧,却像掉下了一件甚么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心上." (3)《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11月1版,12卷本)第7卷:[无时无刻]时时;不间断.  相似文献   

9.
《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今年第1期所载陈殿玺同志的《“不毛之地”新解》一文(以下简称陈文)认为“不毛之地”应解释为“不长五谷的地方”,我赞成这个意见。但对陈文反复强调“毛通苗”的新解,读后却疑窦丛生。把“不毛之地”解释为“不长五谷的地方”,早已有之,略举几例如下: 1.近者如上海教育出版社《汉语成语词典》(甘肃师大编)第58页“不毛之地”条云:“不毛:不长五谷的地方。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公羊传·宣十二年》:‘锡之不毛之地。’”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汉语中,“磨 liàn”该写成“磨炼”还是“磨练”,曾经颇有争议。1996年修订版以前的《现代汉语词典》均只收“磨练”,未收“磨炼”。有些著述明确指出“磨炼”是错别词,应改为“磨练”,如《常见错别字辨析手册》(杜维东等,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167页和《形近易误字八百组》(杜智群,印刷工业出版社,1984)108页。与此相反,《容易用错的字》(晓敏,北京出版社,1978)27页指出“磨 liàn”应写成“磨炼”,不  相似文献   

11.
小语新教材第四册归类识字(一)1的韵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祖国山青水秀。”我们认为这句话里的“山青水秀”应校正为“山清水秀”,其理由如下: 为了考证“山qīng水秀”,我们查阅了十多本辞书,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解字组词词典》,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汉语词典》等均能查到“山清水秀”的词目,而查不到“山青水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文有这样两句话:“我们平常说的‘察颜观色’‘眉目传情’等等,都是不用语言的一些特定的交际方式。”“即使像‘察颜观色’这一类特定的交际方式,也必须有语言的交际为基础,预先有了一定的了解,双方才能领会。”笔者查阅了《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等多种权威工具书,均无“察颜观色”一词,而只有“察言观色”。“察言观色”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孔子跟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修订稿)语词分册331页解释“六尺之孤”说:“古指未成年的孤儿。《后汉书·李固传》:‘今委君以六尺之孤。”197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376页照搬此说。 其实,“六尺之孤”不是出自《后汉书》,而是出自《论语·泰伯篇》,原文是: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教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潘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书上讲"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时用到了"坚忍不拔"这个词,而办公室的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说,书上错了,应该是"坚韧不拔"。笔者查找了许多资料,发现"坚忍不拔"与"坚韧不拔"这两个词语都存在。"坚忍"在《辞海》与《辞源》中都有收录。"坚韧"《辞海》(1989年版)中并未收录,《辞源》中也未曾见。《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修订第四版)只收录"坚忍不拔"。《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解释"坚韧不拔"时认为:"也作‘坚忍不拔’。"  相似文献   

15.
陈小宝 《学语文》2006,(3):47-47
“同仇”出自《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戈茅,与子同仇。”“敌忾”出自《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同仇”“敌忾”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成为成语。然而,各种成语词典对这个成语中的“敌”字的释义却很不清楚,对“同仇敌忾”这个成语的语法关系解释含混,导致整个成语的释义上比较模糊,影响了人们的理解,给教学造成了困难。请看:①《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张锐主编,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同仇:共同的仇敌;敌忾:对敌人的愤怒。指对共同的敌人抱着相同的仇恨和愤怒。②《新编成语词典》(赵晓红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  相似文献   

16.
成语考释     
以下是人们熟知的一些成语,因现有的各种工具书(包括最新出版的词典在内),对这些成语或者未经著录考明,或者考释不够恰当。故试作考释如下。〔惊涛骇浪〕骇,使人惊惧。指令人惊惧的大风浪。常比喻险恶的环境和遭遇。《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三次修订本)、甘肃师大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内蒙古大学鲁歌、陆永俊、孙玉溱编《汉语常用成语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都收录了这条成语,并作了注释,但对达条成语的出处均未  相似文献   

17.
近日翻检《汉语大词典》、1989年版《辞海》、社科院语研所《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汉语词典》)及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陈鼓应先生《庄子今注今译》(以下简称“陈氏注译本”)、王先谦《庄子集解》(以下简称“王氏集解本”)、郭庆藩《庄子集释》(以下简称“郭氏集释本”)等专著,得益匪浅.但也有若干条目的释文尚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的“恪”到底怎么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海良 《学语文》2006,(1):45-45
“陈寅恪”您是怎么读的?到底是“Chén Yínkè”还是“Chén Yínquè”? 国学大师陈寅恪名字中的“恪”字,如今学界通常读为què,但按规范并无此音。如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即注“恪”音为 k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释例》(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也如此,并特别注明“不取què音”,例词除“恪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本)第405页对“干戈”的释义为:“泛指武器,比喻战争。”这种解释是经不起推敲的,“战争”不是“干戈”的比喻义,而是引申  相似文献   

20.
众多的成语词典中都收有“付之一炬”,其中对于“炬”的释义在辞书上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炬”作名词,解释为“火把或是火”,持有此意见的有《汉语成语辞海》、《现代成语巨典》、《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等辞书;另一种则认为“炬”应作动词,解释为“焚烧或是烧毁”,赞成这种意见的有《汉语大字典》、《汉字规范字典》、《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等辞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