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子从一家小店里买回一副游戏棋。我一看这游戏棋的名称就吓了一大跳:“整人专家”!也许是制造商认为这还不够明了,不够刺激,又在包装盒上的棋名下写着:“整人过程绝不手软,整人之后绝不后悔。”我翻了一下《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找到“整人”这个词条。但这个词的大致意思,恐怕成年人都知晓,只是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典》“尔”字下收有“尔耳”。注释是:“(书)如此罢了;如此而已:不过~|聊复~。”我认为。“尔耳”根本不是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不应当把它收录进去。《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等大型工具书都是只收“尔尔”,而未收“尔耳”。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公车上书"事件中"公车"一词的含义存在不同的解释,《辞海》和《辞源》在解释该词条时出现明显失误。"公车"来源于汉代的"公车司马"。"至公车上书"与"公车上书"之间存在一个由官职和机构名称到参加科举再到专指举人的演变过程。而"安车蒲轮"是造成《辞海》和《辞源》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辞源》(修订本)收有词条“蓬莱阁”,谓其在山东蓬莱县北丹崖山上,并引孔平仲诗《寄常父》颔联为书证。其实,孔平仲诗中的蓬莱阁不是在登州(蓬莱为登州附郭县),而是在越州卧龙山上。  相似文献   

5.
《辞源》重在阐发词之渊源,是阅读古书的工具书。据笔者所见,有个别词条溯源不准,所引例句出现较晚。如“孝子”一词,《辞源》引用了《诗经·魏风·陟岵序》中的“陟岵,孝子行役  相似文献   

6.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辞源》将“诸子百家”释为“先秦至汉初各种学派的总称”。《辞海》对“诸子百家”是这样解释的:“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的孔子、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老子等,亦指他们的著作。百家指各学派。”《辞源》《辞海》是大众公认的工具书,其解释应该是正确的。按照《辞源》和《辞海》的解释,“诸子百家”只限于先秦至汉初各家…  相似文献   

7.
人文知识     
《辞海》与《辞源》《辞海》最初刊行于1936年,是按部首编排,以字带词,兼有语文字典和百科辞典性质的大型综合性辞典。选收词目10万多条。释文主要是介绍基本知识,解决读者“质疑问题”的需要,兼顾各学科的固有体系。1979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修订再版。《辞源》编纂于1908年,1915年出书。以旧有的字书、韵书、类书为基础,吸收了现代词书的特点:以语  相似文献   

8.
汉字的检索法有:部首检字法、笔数检字法、四角号码检字法、音序检字法等,这几种检字法都不便使用.常用的部首检字法,缺点很多.第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规范.以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源》与《辞海》为例,两者部首的数目不同、同一个部首有的笔数不同、有的同一个字收归不同的部.如《辞源》共设242个部首,其中16个为《辞海》所没有;《辞海》共分282个部首,其中42个为《辞源》所没有.“阝”在《辞源》为三画;《辞海》为两画.“委”字《辞源》归入“女部”、《辞海》收入“禾”部,“思”字《辞源》归入“心”部,《辞海》收入“田”部.“章”字《辞源》归入“立”部,《辞海》收入“音”部.第二,部首繁多,很难记全.第三,有的字很难区分属于哪一部.由于这些缺点,部首检字法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有专章论及掌握和使用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海》《辞源》等,都是适合中学生使用的工具书。其中《现代汉语词典》比《新华字典》收的词条多,而且对每一词条的读音、意义和用法都作了解释;它又比《辞海》《辞源》规模小得多,用起来方便,最为适用。笔以为,中学生宜通读《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0.
读王力先生《谈谈学习古代汉语》,受到很大的启发。不过,其中所论“枥”、“羹”两词的译义,似乎还可以商榷。谨提出一点个人的浅见,敬侯指教。王力先生认为《辞源》、《辞海》都解“枥”为“养马之所”,新《辞海》解作“马厩”,《辞源》修订稿解“伏枥”为“马被关在马房里头”,《新华字典》则说“枥”  相似文献   

11.
初级中学课本语文第五册对恽代英《狱中诗》“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中的“千秋”一词注释为:“这里是不朽的意思。”笔者认为不妥。“千秋”,《辞源》有六解:(一)一年有一秋,千秋即千年,形容岁月长久;(二)祝寿的敬词;(三)婉言人死;(四)药草乌头的别名;(五)县名;(六)秋千。《辞海》有二解:①谓年代久远;  相似文献   

12.
《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被围困于垓下时,有以下数语:“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辟易”一词,《中文大辞典》释为“惊退也。退缩也。”新版《辞源》、《辞海》均释为“惊  相似文献   

13.
“孟姜”和“孟姜女”是两个司空见惯的词,但《辞海》、《辞源》的释义有多处矛盾和不当之处。文章对此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正确的释义。  相似文献   

14.
“料峭”并非“严寒”“料峭”在《辞源》中的注释是 :“风寒著肌战貌。多形容春寒。”在《辞海》中是 :“形容春天的微寒。”例如 ,苏轼《定风波》词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又如 ,范成大《晚步西园》诗 :“料峭轻寒结晚阴 ,飞来院落怨春深。”《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形容微寒(多指春天 ) :春寒料峭。”显然 ,“料峭”应当用来指春天中还略带寒冷的天气。但这两个字较为冷僻 ,除了“春寒料峭”外 ,其他地方不再出现。大约因为“陡峭”是“很陡的意思” ,所以很容易误推出“春寒料峭”就是“很冷的意思”。于是出现了误用。例…  相似文献   

15.
以下各词,或不见辞书,或见而解释有误,或见而语焉不详。总之,未能尽如人意。特为之考释,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阿哥亚哥《延安府》二,白:“阿哥,唤我做什么?”《张协状元》五[犯樱桃花]白:“亚哥,亚哥!狗胆子千万买归,头须千万买归,亚哥!”阿哥,对“兄”的称呼。加“阿”字于称呼上,用作词头,表示亲热或尊敬。《辞源》、《辞海》皆收有此词,但俱不见“亚哥”.实则,亚、阿一声之转,用法相同。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卷二“景宁寺”条:“吴俗有呼‘亚侬’,语则‘阿傍’。”明·姜准《歧海琐谈》卷八:“吾温  相似文献   

16.
文非 《语文知识》2000,(10):32-33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高中语文第四册)两次出现“按酒”一词:“再讨了按酒铺放桌上”,“向后我将按酒入去”。课本未注,《辞源》“按酒”条收有二义:一是“下酒”,二是“下酒的食品”(上二例用此义)。后者显然由前者引申而来,如同  相似文献   

17.
释“步走”     
“步走”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而历来说法不一的词,从“步”,“走”的词义解释入手,联系语境,得出“步走”应当解释为“徒步逃跑”的结论,弥补了《辞海》和《辞源》遗漏未收的缺憾。  相似文献   

18.
“胜”在我国古代可表示一种物品的名称。对这个名物字的意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影响的字典、辞典的注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辞源》(修订本)的注释是:“妇女首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蓬发戴胜。’《注》:‘胜,玉胜也。’”《辞海》(缩印本)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的“请”字是个具有多种功能、多种含义的常用词。国内权威工具书《辞海》和《辞源》在“请”字这一词条上注有,“请求”、“邀请”、“谒见”、“问”、“告诉”,以及“敬词”等多种含义或功能。但是在语言实践中“请”的含义及功能远远超过工具书所收集到的。因此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0.
《辞源》初版于1915年,《辞海》初版于1936年,几十年来,二书多次修订,多次再版,至今各发行积数百万部之多,然而,“郧县”“郧”二词条中的错误,相沿已久,误人子弟,今特指明,希望编辑下次修订再版时改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