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瞿唐天下险,剑阁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险雄秀幽的巴山蜀水,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从司马相如到郭沫若,为中国的诗坛开辟了诗歌文学的道路,创作了无数璀灿的诗篇,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后代的人去整理研究.即使不是巴蜀土生土长,省外的诗人也非常歆羡巴蜀的瑰丽景色,想入川来一领略风光,借以  相似文献   

2.
读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在上千首诗歌中,吟咏明月的诗竟有三百二十多首。这些涛中的“月”各具情态,令人遐想不已。这里只能选取部分诗中的吟月句,作初步赏析。诗人就要离蜀远游了,难免产生对故乡的恋恋不舍之情,最后当然是摄下了此时此刻之景:“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嵋山水歌》中的这两句诗把秋月写活了:皎洁的  相似文献   

3.
庐山天下牛     
大家都知道“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黄山天下奇”、“泰山天下雄”……可庐山又是“天下什么”呢?庐山的导游告诉我:“庐山天下牛!”这里的“牛”,是“牛气”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它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唐代诗人李白诗曰:“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明代诗人周洪谟赞道:“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当代文豪郭…  相似文献   

5.
瞿唐天下险,剑阁天下雄,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险雄秀幽的巴山蜀水,孕育了许多伟大的诗人,从司马相如到郭沫若,为中国的诗坛开辟了诗歌学的道路?创作民无数璀灿的诗篇,这是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值得我们后代的人去整理研究。即使不是巴蜀土生土长,省外的诗人也非常歆羡巴蜀的瑰丽景色,想人川来一领略风光,。借以瀹抒他们的灵气,充实他们的生活,创造出更有分量的名篇。杜甫的许多优秀作品绝大部分是在成都草堂和夔州寄居时作的,爱国诗人陆游,他在游览剑阁时写道。  相似文献   

6.
青城后山记     
古云“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青城前山是道家修炼、香火旺盛之地,而要感受这“天下之幽”,则需要游其后山了。假期的后山之旅,着实让我领略了一番藏于道观之后、清幽灵气的青城山水。  相似文献   

7.
青城后山记     
古云“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青城前山是道家修炼、香火旺盛之地。而要感受这“天下之幽”.则需要游其后山了。假期的后山之旅,着实让我领略了一番藏于道观之后、清幽灵气的青城山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峨嵋山月歌!李白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从一个“影”字联系诗行贯通诗意来想像诗人的形象,揣摩诗人的情感。“影”关联的是“月”,诗人应该是站在船上面朝半轮秋月,流淌的江水中拖着他长长的身影;联系第四句“思君”来看,诗人是在对月怀人。“影”随江水流,思念也如江水绵绵不绝汩汩滔滔,可见诗人对友人的情之真,思之深。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折柳”虽然含有古代重要文化常识(折柳送别的习俗,“柳”谐“留”),但“折柳”既然是“关键”,就必然与上下诗句有密切联系。纵向联系,贯通诗意:“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写低沉的笛声,随春风散满洛城,“暗”字暗示着夜深人静笛声低沉;“此夜曲中闻折柳”点明所吹乐曲为《折柳曲》,“何人不起故园情”说明《折柳曲》引发的情思是思乡之情。我们能不能利用知识积累来横向联系,触类旁通,理解诗意呢?回顾含有“杨柳”一词的诗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羌笛何须怨杨柳”“杨柳岸,晚风残月”……...  相似文献   

9.
古诗人、哲学家韩愈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联已成为中华民族千年的治学目标。“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成为苏东坡年轻时立志奋发读遍天下书的豪言壮语。“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表明诗人陆游以书为伴、  相似文献   

10.
初唐开始,受魏晋文坛秀句意识萌生的影响,唐代诗坛出现了专门辑录秀句的句集和句图。元兢在《古今诗人秀句》的序文中通过对谢朓诗歌的摘句批评,集中阐述了其选录秀句的审美准则。他继承了刘勰和钟嵘的诗学观点,提出“情绪为本”“直置为先”的秀句观。自元兢创作《古今诗人秀句》后,秀句集与诗歌创作开始呈现出一种双向互动的发展态势,诗文界逐渐出现了句图、诗式、诗话等新的摘句批评形式,这对文学作品的传世及后代文学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爱查词典     
《小学生时空》2010,(11):55-55,20
一、唐代诗人李白的《峨嵋山月歌》“影人平羌江水流”的上一句。二、儿童玩具,装有叶轮,能迎风转动。三、电影、电视中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四、鱼,体长侧扁,形状像带子,银白色,全身光滑无鳞。有的地区叫刀鱼。  相似文献   

12.
李白《蜀道难》:“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其中“峨嵋”指什么地方?各种脚诗注本都认为“峨嵋”是四川峨嵋县西南峨嵋山(下称“南峨嵋”)。今年第二期《河南师大学报》载孙顺霖的文章,对“峨嵋”一词进行了较详细的辨释。孙文首先对“南峨嵋”一说提出质疑。其一,认为把“峨嵋”注为“南峨嵋”,似有悖于诗人的写作对象。根据各家的分析,李白的《蜀道难》是写“由秦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与写作     
写下这个题目,我就想起了古代许多文人学士的名言和教诲。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朝大诗人大散文家苏轼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退笔,写秃了头的毛笔。通神,弄通写作奥妙。金朝大学问家大诗人元好问说:“文章天下之难事,其法度杂见于百家之书,学者不遍考之,则无以知古人之渊源。”清朝大学者万斯同说:“必尽读天下之书,尽通古今之事,然后可以放笔为文。苟其不然,则胸中不能无碍。胸中不能无碍,则笔下安能有神。”清朝诗评家孙洙说:“熟读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14.
广义的“网络诗人”是指“上了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网络影响的诗人。“受到网络影响”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一方面是网络技术,如多媒体、超文本链接技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等等;另一方面则是网络诗歌受众的文学素养、审美趣味反过来对诗人将在网络上发表什么样的作品、得到什么样的反响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无论是不具备职业诗人头衔的“民间行吟者”,还是以专业写作为职业的“精英”诗人,其共同点是都应该具备“才识胆力”的基本素质,对客观世界有着敏锐而丰富的内心体验。“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众多网络诗人的角色期待,但网络诗人只有洗涤了急功近利的尘障之后,才能最终沉淀下来,穿透一切浮躁和喧哗的表象,以“绝假纯真”心灵倾诉在网络诗坛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古老性、奇特性的特点 ,有山景、水景、生物景、历史古迹等多种类型。许多风景名胜 ,山水兼具 ,自然与人文交融 ,形成多姿多彩、多种功能的旅游资源。一、山景 ,以著名的五岳为代表大尺度造型的山景 ,如四川的四大名山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中尺度造型的山景 ,如武夷山玉女峰、雁荡合掌峰、黄山莲花峰、桂林象鼻山等。小尺度的山景 ,如黄山梦笔生花、厦门万石园笑石、普陀山双龟听法石等。按山景的岩性 ,有石灰岩溶蚀而成的桂林山水、…  相似文献   

16.
周杰民 《山东教育》2009,(11):56-56
“单椒秀泽.不连丘岭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岸翠发,望同点黛。”这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位于济南东北的华山的精彩描述。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两次登临华山.被其美景所折服,欣然写下“兹山何俊拔.绿秀如芙蓉”的诗句。  相似文献   

17.
徐一凡 《学语文》2006,(3):31-31
“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激情澎湃,美不胜收,对后人具有无法抗拒的魅力。而酒与山水,作为李白诗作中的“二难”,是我们了解李白、研究李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8.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这里的“隐秀”就是讲的含蓄,“隐”就是含蓄,“秀”就是表现含蓄的精语。用“含蓄”一词来概括诗的艺术特征的是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含蓄》它是中国古涛的艺术传统,是古诗的审美崇尚之一。从《诗经》以来,含蓄这种艺术手法一直成为诗人的艺术追求,也一直是诗歌理论中不断被探索的议题之一,它的艺术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分别浅述如下:寄兴象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推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指的诗中描写的实象实景,并非诗人的真蕴所在,而不过是借来比喻、暗示诗人心目中所要表达的另一种“象”和“景”。概括地说,这  相似文献   

19.
文坛之最     
天下最短的一首诗 民间诗人、戏曲家戴笠人先生虽然一夜工夫可以完成一个9场戏曲剧本的草稿,然而一首微型短诗,他却花费了3年时间去构思推敲。 这首诗,题目《人生》。诗,只有一个字:“灯”。以人生喻“灯”,诗意盎然,回味无穷,可谓天下最短的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诗人白居易的生活环境、人生态度、社会政治理想出发,结合白居易的创作实践,论述了白居易的诗学思想,具体阐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学主张与“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态度之间的深刻联系,对诗人前后期的创作态度也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