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宋仁宗朝是北宋士风重建的重要时期,民族边患、积贫积弱的政治现实激发了士大夫文人的济世情怀.与此同时,道教思想在仁宗朝也有长足的发展,成为士人摆脱现实困扰、慰藉心灵的重要依托,并深刻影响着仁宗朝的士风与文风走向.  相似文献   

2.
北宋党争是北宋中后期的基本政治生态,也是审视北宋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仁宗朝党争初起时,士人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词中的士大夫形象因抒发失意后的胸怀而逐渐清晰;神宗朝新旧两党围绕变法的党同伐异愈演愈烈,苏轼黄州词记录了词人政治理想破灭后的苦闷与人生感悟,寓词以诗人情怀,开士人词诗化的新风;哲宗朝党争激化,卷入政治漩涡的士人在文祸、贬谪的生存忧患面前,常借词营造极富个性的“我”之形象。党争促使士人词从抒写闲雅风度到注重表现自我的转变,也推动词终成独立的抒情文体。  相似文献   

3.
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是集句诗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诗人。集句诗在艺术上有从“贵拙速”到“意贯而对偶”的变化。南宋以后,集句诗创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在题材上走向了专门化;集杜诗成了一个突出的品种;创作规模越来越大;“以文为戏”的特点再次被强化;甚至成了小说和戏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北宋党争在士人词中的表现没有诗、文那么明显,但也是审视北宋词文学发展、士人词风变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因素。北宋党争大致分为三个演进阶段。仁宗朝党争初起,士大夫的染指使词摆脱了晚唐以来的艳情遗风,士人词走向抒写个人性情的雅化道路;神宗朝新旧两党围绕变法的党争愈发激烈,苏轼词记录个人心路历程,有诗化的自传倾向,开士大夫词的新风;哲宗朝党争激化,卷入政治漩涡的士人在党争、文祸的双重压力面前,常借词之深幽隐约抒发颇具个性的士人胸怀。党争促使士人词风实现了抒写个人性情的重要变化,也促使士大夫词最终走向"自是一家"的正统文学殿堂。  相似文献   

5.
宋代福建庙学从分布密度看,闽东最高,莆仙次之,闽南和闽北又次之,闽西最少;从政区分布角度看,福州雄居八闽之首,建宁府和泉州次之,汀州又次之,南剑州、漳州、邵武军并列第四,兴化军最少;从新建数量看,北宋远多于南宋,就北宋而言,仁宗朝最多,真宗朝次之,其余几朝相当。进一步研究表明,正是由于自然地理环境、政治改革及当政者态度、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教风尚、北人移闽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才形成宋代福建庙学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北宋诗人雅集唱和普遍,北宋仁宗朝尤为突出,其礼部唱和诗作的主要内容有歌咏日常生活琐事、戏谑咏物、揭示文坛时弊。其诗歌技巧上讲究韵律、语言平易之中讲究修辞美;在诗歌功能上提倡“渲其底滞而忘其倦怠”的娱乐功能。这些唱和诗作特点鲜明,对宋诗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祝尚书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1):11-15,21
张俞是活动于北宋仁宗朝的一位德行、文学皆著名的隐士,对宋代巴蜀文学乃至宋代文学颇有贡献,但学术界似乎还无人对他进行过专题研究。文章略考张俞事迹、交游、著作,并试论其文学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8.
北宋前期词在发展中深受地域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地域性不平衡的特点。北宋前三朝政治环境中对南方士人的歧视排斥,限制了南方词人的成长,词坛一度消沉萎顿。真宗后期和仁宗朝词坛开始勃兴,则与南方士子精英大量进入北宋政权和文坛密切相关。北宋前期,南方、北方词人作品风格总体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分野。随着北宋前期词人仕宦经历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北宋三司盐铁判官、度支判官、户部判官是三司系统内重要的职事官,通称三司判官。北宋三司判官的设置渊源可以追溯到唐安史之乱后设立的度支、盐铁、户部三使司下的度支、盐铁、户部判官,具体则承袭五代后唐的机构设置、后周的“三司判官”之名,兼借鉴唐代三司巡官、推官的部分职能。北宋三司判官在宋初两朝多由精于钱谷之人担任,真宗朝倾向于事务老练的藩郡知州,仁宗朝后多由文辞之士担任。随着选任标准的变化,北宋三司判官除了参与三司日常政务外,其临时差遣职能繁杂起来,在外出体量公事、推鞠刑狱、国家正旦使、科举事务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逐渐演变为转运使、副使和提点刑狱等职的出入官资序,在神宗元丰五年(1082)改官制时被裁撤。  相似文献   

10.
略论北宋仁宗朝的豪纵狂怪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仁宗朝时期存在着一种以豪纵放逸、粗鄙狂怪为主要特色的诗风,其形成和当时文士放纵不羁的生活态度、石介的推崇盛赞及一些诗人对韩孟一派的“变怪以仿”密切相关。此种诗风有廓清西昆旧弊之功,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前奏,对宋人成熟个性之形成亦不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魏前期的平城时期铭石书风与后期洛阳时期的造像记、墓志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是二者也存在着明显的承接与延续关系。本文试图从两个时期的碑刻的列举,比较风格的异同,分析其原因,剖析字体书风背后的历史信息与比较深层的书学价值。本文认为,平城时期有一些铭刻作品写得相当成熟,甚至可以与洛阳时期相媲美。这对于我们重新界定平城时期书法铭刻的价值与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3—0201)对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与保修期的概念做了比较全面的说明,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一些具体细节还需斟酌。笔者就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义务与责任处理等问题做了相关辨析,以供合同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乡亭起源于先秦,乡亭的最初职能主要表现为军事性。乡亭设置于大道边,大道中间建有亭门,夜间关闭,乡亭内部有一整套安全武装配备。秦统一六国后,乡亭的军事性和社会治安性明显加强。西汉时期,乡亭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每亭约四到五人分区域管理辖区内的民事、刑事案件。夜间也为官民提供食宿。从东汉初期开始,乡亭由主要负责乡里社会治安逐渐演变成为和西汉乡部一级一样的基层行政单位,同时,乡里社会治安主要由"循行"负责。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巴洛克时期大提琴奏鸣曲和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舒曼的大提琴作品的分析、比较,简要论述了巴洛克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大提琴作品不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危险年龄的研究和教育,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工作任务.文章对青少年危险年龄的定义进行了论述,从六个方面研究了青少年危险年龄提前的原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帮助学生平安度过危险期办法.  相似文献   

16.
春秋和战国是同处于东周社社的两个大变革时期,其军事体制的诸多方面有明显的不同。本文试从军事领导体制、兵种的变化以及妇女的广泛参战等三个方面对春秋和战国的军制做个比较,以此展现其军制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武周时期的商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第一,“市”、“行”的增加和城市贸易的发达;第二,商人数量明显增加,商人阶层更加广泛;第三,与边境各族的互市贸易及对外贸易更加发达;第四,商人地位明显提高。促成当时商业繁荣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当时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农业的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唐代推行的各民族融合、经济开放的政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四是武则天本人的出身及采取的措施。正是上述诸多因素。促成了武周时期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时期,德育工作要根据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传统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下新的内容:(1)诚信教育;(2)生存教育;(3)理财教育;(4)环保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保证期间是保证人能够容忍债权人不积极行使权利的最长期间。立法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使得保证期间具有了除斥期间性质的外观,但其并非除斥期间。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是在不同的阶段发挥着各自作用的期间,不能因为它们对债权人请求权的处理方式不能相互兼容而否认它们相互衔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大量汉族移民进人保山,这些移民的进人,使汉文化在保山地区得以传播,直接促进了保山地区文化教育、学术文化的巨大发展及社会风气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