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瓶梅》是明末社会道认审美观念等激变的产物,它的出现影响了我国小说发展的流向,推进了小说观念的变革,《全瓶梅》批评,推动了我国小说观念的充实、深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明代《金瓶梅》的原始批评激活了后人的审美思考,崇祯本《金瓶梅》的评点者,是我国以审美眼光审视《金瓶梅》的第一人,评点使原始批评中美学判断具体化并成为张竹坡系统批评的先导,在《金瓶梅》批评史上起着双向联结的思维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崇祯本《新刻批评金瓶梅》在中国小说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该书的写定者、批评者及其与张竹坡《第一奇书》的关系等,进行了具体讨论与论析。认为:(一)沈德符、冯梦龙、李渔诸说都不能成立;(二)该书评点者对《金瓶梅》的思想认识、艺术体认等方面给张竹坡以直接影响;(三)张竹坡《第一奇书》大量保留该书评注的事实反映了两位批评家在小说艺术审美方面的相同与共通。  相似文献   

3.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 ,为我国文学理论留下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他创建性地提出《金瓶梅》是泄愤的世情书 ,是史公文字、第一奇书而非淫书的论断 ,确立了《金瓶梅》为我国“四大奇书”之首的崇高地位。他精辟独到地评价了《金瓶梅》的艺术 ,论及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学风貌等诸多方面 ,高度总结了因《金瓶梅》的出现而丰富了的小说艺术。尤其是张竹坡首创的书首总论的评点方法 ,健全了中国小说批评理论的组织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张竹坡对《金瓶梅》的评点,在很多方面将中国小说美学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就《金瓶梅》一书的思想性和倾向性而言,张竹坡认为《金》是一部泄愤之书,通过对个人的批判扩大到对整个社会黑暗面的批判;就《金瓶梅》与众不同的创作手法而言,张竹坡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以其中一些重要的美学理论观照了《金瓶梅》第23至第26回中的一段小故事——“宋惠莲之死”。这段故事在书中虽只是一处“闲笔”,却不失为张竹坡小说美学理论的一个极好范例。  相似文献   

5.
张评本《金瓶梅》成书年代辨说王辉斌作为清初著名文学理论家的张竹坡,虽英年早逝,但其对《金瓶梅》的批评,不仅上承金圣叹的“腰斩”《水浒传》,下启脂砚斋的《红楼梦》,而且还以专论的形式,突破了自李贽开创的以评点形式研究小说之藩篱,给中国文学批评史增添了光...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由于长篇小说创作的昌盛,出现了小说评点的高潮。其时,作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竹坡批点《金瓶梅》,通过对八股文理论的借鉴与运用,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进行了评点,大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和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在张竹坡的小说理论中。“寓意说”贯串了《金瓶梅》评点的始终,与苦孝说、泄愤说等共同构筑起了其批评体系的整体框架,而“王世贞著《金瓶梅》说”对这一理论框架形成具有直接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现存世的《金瓶梅》版本有三个系统,即,一、刊刻于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系统,这是《金瓶梅》最早的刻本;二、刊刻于明崇祯年间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或《新镌绣像批评原本金瓶梅》;三、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本。这是清代乃至民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刊刻最多的版本。  相似文献   

9.
任怡姗 《考试周刊》2011,(76):21-23
《金瓶梅》与《红楼梦》是我国最著名的两部人情小说。张竹坡与脂砚斋分别对《金瓶梅》与《红楼梦》做了全面系统的点评,对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原著有很大的帮助,是研究《金瓶梅》与《红楼梦》的重要资料,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张评与脂评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对张评与脂评进行对比,寻找其共同点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竹坡对《金瓶梅》的结构和章法有着深刻认识。就结构言,他指出《金瓶梅》不同于《水浒》《史记》,具备有机整体的艺术结构;就章法言,他在金圣叹之后加深认识,具体总结了《金瓶梅》的章法经验。这些认识对于小说理论和小说创作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世的《金瓶梅》刊本,可大致分为三种:明万历年间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传为明崇祯间刊《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本;清康熙三十四年张竹坡评《第一奇书本》本。其中《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与词话本《金瓶梅》相比较,又称说散本《金瓶梅》。孙楷第先生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对此书是这样著录的: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代,所谓的“时文”,即作为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的八股文,对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批评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张竹坡批点《金瓶梅》亦深受时文影响,主要表现在借用批评术语和借鉴文法理论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在“俗化”《西厢记》 (1)的同时,又“雅化”了《水浒传》 (2),张竹坡评点《金瓶梅》时,已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明确提出“市井文字”与“花娇月媚文字”并举之说。但张竹坡之着眼点仅限于艺术技巧,而未于《金瓶梅》具有的社会文化特质做明显揭示。小说是形象的成长史 (3)。《金瓶梅》正是通过“雅”“俗”之间的变化笔法,揭示了中国历史上这样一个时代:资本的原始积累正在进行,而积累的资本又在畸形发展的商品经济中找不到正当出路,资本的力量冲击着陈旧的社会,变异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和观念——这是一个世纪末的转…  相似文献   

14.
张竹坡上承金圣叹,下启脂砚斋,通过对《金瓶梅》思想与艺术的评点,在很多方面把中国小说理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文字总约十几万字。其形式大致为书首专论;回首与回中总评,和文间夹批、旁批、眉批、圈点等三大类。属于专论的,就有《杂录小引》、《金瓶梅寓意说》《冷热金针》、《第一奇书非淫书论》、《苦孝  相似文献   

15.
吴敢同志在本刊今年第三期发表的《关于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文章,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国文学终身教授浦安迪博士于十月来徐州同吴敢和其他明清小说研究者交流了两国学者研究《金瓶梅》及《金瓶梅》评点者张竹坡的成果,并访问了张竹坡家乡,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文论中的现实主义理论,在明清两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就是古典小说评点派提出了关于典型性格塑造的理论。叶昼、金圣叹、脂砚斋等虽然在实质上都对典型性格的塑造发表过某些见解,但是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典型这个概念。作为《金瓶梅》这部世情小说的评点者,清初的张竹坡第一次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提出了典型这个概念。《金瓶梅》八十六回的夹批中(以下凡引张氏语,均为评点《金瓶梅》的话,故不注出处)写道:“又一个要偷娶,西门典型尚在”,明确地把作品中的西门庆看作是一个文学典型,把陈敬济等人物形象也都看作是文学典型,从而提出了长篇小说中的典型形象和小说理论中的典型概念。张竹坡所说典型是讲人物性格的共性,是从典型的普遍性入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18.
吴敢的《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是其20多年来研究《金瓶梅》的一个小结。它不仅是近30年来“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实绩之一,而且也是近百年来《金瓶梅》研究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这部著作梳理了20世纪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的方方面面,无疑为后来者跨进“金学”大门铺设了一座便桥,描绘了一幅详图。  相似文献   

19.
白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张竹坡首次将其作为一个文学批评术语而大量地运用于对《金瓶梅》的评点实践。然而,张竹坡在使用这一术语时所理解的内涵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内涵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试图通过对张竹坡评点的解读来考察这一术语的古今差别,并浅略地分析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作为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是我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白话长篇小说,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金瓶梅》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已经产生了大量研究专著和研究论文,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通过张竹坡批注解读《金瓶梅》中的性描写,理解其中所体现的大悲悯情怀,了解晚明女性的生存状态,进而理解作者自然主义的描写背后所隐藏的对明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领会《金瓶梅》的精神实质,从而正解千古名作——《金瓶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