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部分 1.胡锦涛访美 2011年1月18日至21日,胡锦涛主席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声明》,确认中美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此次访问进一步增进了中美两国的战略互信,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外交方面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政策。在此背景下,1984年4月底美国总统里根赴华访问。访问成果主要有:里根表示美国将履行在三个联合公报中所承担的义务,执行“一个中国”的政策;中美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等四项协定和议定书,并草签了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  相似文献   

3.
论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权外交由来已久,但在中美关系中推行人权外交,却始于70年代末卡特时期。此后,历届美国政府在处理中美关系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人权外交,并呈现出不同特点。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主要在人权理论和人权实践两个方面。美国对华人权外交的实质是以人权为武器,推行美国的理想、价值观,维护美国国家利益,西化和遏制中国。中美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将会长期存在,但美国的手法会不断变化调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两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积怨、中国领导人对美帝国主义本质的清醒认识以及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态度,这些决定了中国最终选择了反美外交战略。反美外交战略确立后,中国从朝鲜半岛、台湾海峡以及中南半岛三个方向采取措施,坚决反击美国对中国构成的安全威胁。实践证明,建国初期的反美外交战略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我国领导人在谈到中美关系时,一再强调只有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原则,双方关系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那么,中美两国之间发表过哪三个联合公报呢?一、中美上海二·二八公报。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与中国领导人  相似文献   

6.
1995年李登辉访美,在中美关系史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这一事件是美国国会介入政府外交决策的典型案例。在国会的影响下,白宫由态度模糊到否决了国务院反对给予签证的方案。李登辉访美是国会“以压促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2011年2月17日下午,教育部长袁贵仁会见了来访的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袁贵仁强调,扩展人文交流是胡锦涛主席此次访美和《中美联合声明》的重点。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将于今年春季在美召开,这对落实好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信箱     
中学生信箱北京汪红同学问:江泽民主席访美取得很大成功,中美两国决定致力于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说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美国政府为什么还要在《人权报告》中攻击中国的人权状况、粗暴于涉中国的内政呢?答:江泽民主席去年访美确实取得了很大成功,...  相似文献   

9.
关心外交的同学可能会注意到,中美关系在我国外交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老布什总统说得坦率,中美关系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大国关系。的确,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交好,不仅对两国老百姓都有好处,也对世界和平是福音。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仅一年的时间江泽民主席和布什总统就有三次会面,而且明年布什总统还要来中国访问。而克林顿当政的8年,中美元首互访也就是四次。这也说明,中美两国关系总体上正进入了比较稳定的状态。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果有矛盾,坐下来谈总比不谈强。通过会面会谈…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美两国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敌对状态,实现了两国关系的解冻,这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最重要的外交突破之一。本文从美国和中国两个方面分析了中美接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专机“七六年精神号”在北京机场着陆,尼克松总统开始了历史性访华。这一外交大事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中美两国互相隔绝的时代结束了,交流与合作的时代开始了。尼克松访华因此被称作“打破坚冰”的访问。  相似文献   

12.
《教育情报参考》2006,(3):61-62
国家督学、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访问学,在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期间,与哥大教育学院的教授学、与纽约市的中小学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对一系列的教育细节的观察中,李希贵深刻体验到了中美两个国家在教育民主方面的差异。下面发表的是李希贵访美的一组观察日记,相信会给大家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李海 《中学文科》2000,(4):34-34
[例题]应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邀请,朱镕基总理于1999年4月6日至14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总理15年来首次访美。此次访问对维护和促进中美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朝着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前进,加深了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双方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取得了重大进展。朱总理和克林顿总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发表联合声明。美国政府明确承诺坚定地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于在外交上如何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都做过可贵的探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由于当时国际形势不同,他们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他们的共同方面至今对指导我们现代化建设、应付复杂的国际形势具有启迪和借鉴作用。学习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对我们维护世界和平、推动现代化进程有着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观是邓小平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从提出经完善,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冷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出了代表美国及西方国家利益的新秩序观,对邓小平国际新秩序观构成极大的挑战。应对挑战,新的领导集体认真观察、冷静思考,在继承中发展了邓小平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观。  相似文献   

16.
尼克松于1969年春入主白宫后,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采取务实态度,逐渐改变鹰派立场,调整美国对外政策,收缩美国在海外驻军,结束越南战争,在世界上推行缓和外交。1972年2月,尼克松成功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历史性突破,是隔绝走向交流、对抗走向缓和折点。此后,中美建交,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不仅对中美两国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结构性变化,对世界和平和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1971年 7月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为寻求中美和解 ,对中国进行了秘密访问。事后中美双方同时发表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的公告。这一事件震动了全世界 ,它使中国进一步打开了对外交往的新局面 ,国际影响迅速扩大 ;它促使了一贯追随美国、坚持反华的日本佐藤政府的提前下台 ,中日关系亦迅速出现转机 ,先于美国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它使前苏联领导人惶恐不安 ,为了早日与美国达成妥协 ,不得不在有关问题上向美国做出让步 ,同时为强化自己的战略地位 ,迅速与印度签订了《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和1998年中美两国首脑的成功互访是冷战结束以来中美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此中美关系进人了一个新阶段。今年4月6日至14日朱基总理对美国进行的正式访问,是首脑互访之后中美关系的又一重大事件,对维护和推动近两年以来中美关系发展所出现的积极势头具有关键的意义。朱总理此次访美是在中美关系再一次遇到麻烦的情况下进行的,按照朱总理本人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的话说就是“在美国出现了一股反对中国的潮流”。这与去年6月克林顿成功访华后两国不少人士对中美关系发展所抱的乐观估计相比,的确存在着不小的反差。那么,…  相似文献   

19.
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上有着诸多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双方在外交决策中的异样精彩。2001年4月的中美撞机事件及其引发的两国间外交上的龙争虎斗为这些异同点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观察点。本文将在论述外交决策本质的基础上,简单回顾中美撞机事件,进一步详细剖析中美外交决策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20.
访美有感     
访美有感苏和平1995年仲冬,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职业成人教育访问团对美国进行15天的访问。我们考察走访了洛杉矾、华盛顿、纽约、费城、旧金山等地,对美国职业成人教育及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美国是由移民构成的国家。哥伦布发现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