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记者,每天忙着采访、打字、剪贴材料。在这样的工作之余,我偶尔会对自己正在从事的职业产生种种感悟和遐思。如果这种不成熟的断想能给我的同行多一个批评和思考的机会,我也就满足了。  相似文献   

2.
任何事情不过是你自己跟自己叫板,跟别人叫板没有意思,跟自己叫板才有意思.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跟自己较劲的时候,那另一个自己总是比你高出那么一点,当你已经达到某个高度,那个和你较劲的自己又要比你现在高出一点,这样反反复复,生命就有了意义.心里总是有一些希望,一些梦想,它又总会走到现实的前面去,就好像人永远追不上自己的影子一样.对我来说,就是这样,我个性如此.我心中永远有一个战场,永远在给自己出题,然后自己去解,这已经是思维和行为的习惯了,所以做什么职业对我来说并不那么重要.  相似文献   

3.
文艺编辑对读者工作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说只有两句话:一日适应,二日提高。所谓适应,就是要把自身一切工作都建立在满足读者阅读需要这一基本点上,把读者奉为“上帝”。从表面看来,在整个艺术生产系统中,读者似乎受作家与编者的双重控制,只有作家写出来,编辑编出来,读者才能阅读。因而,过去长期以来,在左的路线影响下,把艺术生产单纯地看成一种宣传任务,在艺术消费上,则表现为“供应文艺”政策,似乎是我写什么,编什么,你就得看什么,我怎样写你就怎样看,文艺作品的效果是一厢情愿式地“我打你动”。这些系统观念是反科学的,就在这种政  相似文献   

4.
一天,一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一下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已经老了。或许在我的生命中.这是第一次.我感觉我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觉到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下垂的屁股。我也常常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的自己而感到震惊.但我不会  相似文献   

5.
我初写稿时,非常勤奋,一门心思扑在稿子上,一天一篇投稿试图用自己执着的诚心和坚韧的恒心来打动编辑。半年过去了,在期盼和等待中伴随我的却仍然只是失望。我想:是报社没人还是编辑有问题?于是,我慢慢对报社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正在我四处抱怨报社时却无意听到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非常热爱新闻写作的战士,也和我一样,一天一篇稿子寄到报社去。但几个月下来,都只见退稿,未见上稿。时间长了,他产生了怀疑:是不是战士写的稿子,编辑压根就不看。于是他再寄稿子时留了一个心眼,把稿子的第一页跟第二页右下面用胶水粘了一个角。…  相似文献   

6.
梁衡  康笑宇 《传媒》2001,(5):64
文学是人学,新闻也是人学。记者每日每时接触和研究自己的采访对象,他同时也在这研究中修正自己。大概每个人都是这样,我初当记者时总有一种新鲜感和莫名的自豪感,仿佛周围的人物事件都由我的笔尖来调遣。但再当下去,就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青年农工,自己承包二十多亩土地。从前年4月开始,我利用工余时间给报纸、电台写稿,年底被评为兵团优秀通讯员。去年虽然承包任务加重了,我仍没有停下手中笔,写稿一百多篇,大部分被自治区和地区级报刊电台采用,又一次达到了兵团优秀通讯员的标准。也许有人会认为,既然是种地的,就应好好种地,获得一个好收成就行了。可我偏偏认为既要种好地,又不能放弃自己的爱好,我把通讯报道看做是我的第二职业。我种地,一天忙到晚,时间不够用。有时地里活紧了,时间就更紧。怎样捕捉新闻信息,写出有分量的稿件呢?我想  相似文献   

8.
网上有网络写手,而我是个网络画手。我喜欢画漫画,现在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让自己的漫画立刻传到大江南北。还有原来写东西想要发表,要通过各种审核,最后也不一定能登出来,即使登出来了也就自己看着乐,  相似文献   

9.
别人是别人     
有很多种痛苦,是人自己找来的。喜欢和别人作比较,就是一种自己找来的痛苦: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和别人来做比较呢?本来是全然没有关系的两个个体,一比较,事情就多了起来,种种困扰、痛苦,也就应运而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发现,别人比自己生活得开心、快乐;也会发现,别人事业顺境、爱情称心,而自己仿佛什么也没有。在比较的过程中,愤懑之心油然而生——自己的任何条件都不比他差,何以在现实中却处处不如别人?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总统被刺杀了……我在纽英伦的一片荒芜的海滩上醒了过来,我的脑袋浑浑噩噩,而且更可怕的是我居然失去了记忆,甚至自己是谁。我是谁,我一直试图在自己的脑部深处挖掘出答案,可是一  相似文献   

11.
人对自己走过的道路,往往是半自觉、不自觉的。我在个展的说明文字《展墙告白》中写道:"‘文革’期间,以至四九年以后,苏联绘画是全国官方画家的公开追慕与集体记忆,而我的私人记忆,也就  相似文献   

12.
看着你们穿着同是租来的长袍和帽子,我仿佛又回到了25年前——当时我也是这身打扮。在阔别了斯坦福25年以后,再一次站在这个讲台上,我应该向你们传授一些什么。现在让我就从自己21岁毕业那年说起,跟大伙儿谈谈自己过去25年来那些寻寻觅觅、磕磕碰碰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改革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您认为自己属于哪一种?" "我是一个改革主义者,"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非常迅速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我崇尚改革.改革就是除旧布新,是与时俱进,是开拓创新,是永不满足.我做过的改革不少,在漓江出版社时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善于调查研究,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好的文字功底和新闻敏感,都是一个记者必需具备的素质。我觉得,具有冷静的头脑,也应是记者素质中不容忽视的一条。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头脑发热。我从自己几次报道的教训中,就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刘明金,是湖北省特等农业劳动模范,省人大代表,闻名全省的养猪专业户。可是,他近几年在生产上经历了一场大起大落,曾经由“万元户”变成“负债户”。今年四月下旬,我在一次会议上见到他。由于我多次  相似文献   

15.
可以这样说,几乎每个编辑都当过作者,想想自己当作者时往报社或杂志社投一稿件那殷殷企盼的心情,编辑们就会对自己在处理稿件时,自觉与不自觉地出现的粗疏态度和做法感到自责。所以在繁忙的编辑业务中,我们做编辑的还是应把自己放在作者的位置上,多想想:假如我是作者,这样就能做到——  相似文献   

16.
军报是我师     
15年前,当我怀揣着军校入学通知书走进人民解放军的行列时,便认识了您这位无言的老师──解放军报。说来也巧,学校开学后的第一天中午,中队通信员给每班发了几张报纸,其中就有《解放军报》。那时我刚19岁,正值精力充沛的年龄,中午是从不睡觉的。也许是缘份,其他同学看完报纸,便忙别的去了,偏偏我感到学犹未尽,于是看完报纸,就对军报上自己感到有用的内容,如“读者问答”、“星火小集”等进行剪贴或摘抄。当初只是消遣消遣,谁知这一消遣就一发而不可收,变成了一种嗜好。为了帮助自己读报,我买来了词典、字典,遇到弄不明白的…  相似文献   

17.
关于女人,我能说些什么?因为对于她们,我们知道得越多,就了解得越少.说她们爱慕虚荣,还是说我们对她们的要求无法满足?说她们缺乏时间观念,在约会总是迟到,但这个毛病不正是我们惯出来的.说她们丢三落四,有时甚至把自己丢了.说她们没有方向感,因而时常迷路.有个女孩曾亲口告诉我,说她有一次下班经过一幢楼房,觉得面熟,走了一大段后,才突然意识到那是自己的家.你也许会认为她在装糊涂,那就让她装下去好了.我更倾向把它当成了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18.
到福州参加祖国大陆的全国书市,一个出版社的老板开车带我四处跑. "今天下午没活动我就不陪你了,因为我得回家陪陪我娘,让我娘多看几眼."一天中午,他对我说. "好极了."我笑笑,接着好奇地问他,"为什么先说你回去陪你娘,又说让你娘看几眼,不说你去看你娘几眼呢?""这不一样啊!"他作出一副很有理的样子,"我把自己的事放下,专诚回去,当然是去陪她,可是我并不想看她,是她想看我,所以我是把自己送回去,给她看两眼."  相似文献   

19.
我有计划地练习写作,是在担任了陕西省汉阴县委的领导工作以后不久开始的.学习写作的目的,在于把写作当做一种手段,用来改进工作.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不断地写作,酝酿文章的主题,搜集材料的过程也就成了研究,分析工作中的问题的过程,这样,就能在写作中检查自己的工作.特别重要的是,通过总结经验,使自己能够从当前党的中心工作中提出问题,指导工作.我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不断地进行写作的.从一九五六年元月到一九五八年八月的两年半中,为省报和县报等写了五十多篇文章,其中有经验总结、新闻、通讯、诗歌等,对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工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青春是在“文革”中度过的。因此,从我懂点事的时候起,父亲便经常教育我要多学文化,并把我上学读书的事当作家中的大事来抓。得益于父亲的影响和教诲,我从小便养成了爱读课外书的习惯。缘于此故,我较早知道了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初二那年暑假,我在父亲的默许下开始了以后长达四五年的暑假自立尝试。于是生命中便多了一段自己如痴如醉读书的插曲。大城市的繁华与陌生,让从小生长在乡下的我大长“见识”。但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我一直记着父亲“读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