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孩子,别哭     
午睡后,看着孩子们睡眼惺忪的样子.我决定组织一个游戏调动一下大家的情绪。 于是我说:“今天我们玩一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大家想玩吗?”只听到孩子们稀稀拉拉地回应道“想”。刚开始游戏进行得还算顺利,但到第二轮“大熊”出来时.高唱凯、唐梓萌几个孩子竟然躲到了一块花布下面,  相似文献   

2.
一连几次的“公共汽车”游戏中,总觉得孩子们玩得有些被动,不能自己设计情节,丰富游戏内容。我怎么指导,他们就怎么玩。“是不是孩子们不喜欢玩‘公共汽车’这个游戏了?”我不禁这样想。  相似文献   

3.
活动说明 我们闵行区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区的过程中,培植了许多小树林。这些树林是幼儿开展野趣活动的好场所。我们把幼儿带到小树林,开展“捉知了”活动,把“攀爬、投掷、跨越、奔跑”等体育项目串成充满野趣的游戏,孩子们一个游戏接着一个游戏玩,体验到了在大自然中运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4.
玩纸球     
今天,我又带幼儿去玩报纸游戏。一到操场,孩子们就利用已有的经验和技巧制作纸球,然后玩自己制作的纸球。我鼓励他们玩出多种花样。他们有的踢纸球练射门,有的用纸球进行抛接练习,还有的用纸球当子弹互相追逐射击。场地上到处是孩子们的笑声和喊叫声。 我看这个游戏玩得差不多了,就提议说:“现在咱们玩一个赶小猪的游戏,看谁最先到终点又遵守规则。”孩子们刚玩了两次,卢冠桥就  相似文献   

5.
各种各样的石头 一次科学活动时间到了,令孩子们不解的是我只拿了部照相机。只听孩子们悄悄说:“照相机”、“老师要给我们拍照了”、“做游戏”……我说:“老师发现了一个好玩的地方,今天想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你们愿意吗?”  相似文献   

6.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一天天长大和进步的。如何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玩什么,怎样玩,用什么东西玩等等,都可以自己选择,给他们自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7.
怎样间接指导角色游戏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首先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更多的信息,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多,知识面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情节才会不断地丰富、发展。在指导中班“戏院”游戏时,由于玩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弱,“观众”大大减少,“小演员”们也觉得戏院游戏不如以前有劲。正在这时,园内请来了一个杂技表演团,我就趁势引导幼儿仔细观看,随后又让他们讲讲议议杂技表演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个节目,有些什么道具,等等。讨论引发了孩子们对杂技表演的极大兴趣。在游戏中,立即有许多幼儿提出:“我们戏院里要表演杂技。”他们说玩就玩,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孩子们的特权,在游戏中渗透亲自然内容,幼儿更容易接受并能在玩玩、说说、做做中掌握环保知识.4月的爱鸟周来到了,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情感体验法进行爱鸟教育.我先在活动室的墙上“造”了一大片“森林”,然后粘贴许多鸟类的图片让孩子们围着这些图片识别及欣赏,在进行区角活动前我讲了一个关于小鸟找朋友的故事,孩子们从开始对鸟的名称、外形好奇到对鸟有了自己的关心、同情的情感;接下来的区角活动中孩子们画画、剪剪小鸟、蝴蝶等来到“森林”中和鸟类做朋友.在几次活动后,孩子们把这一片墙的小鸟、蝴蝶当作了自己的伙伴.  相似文献   

9.
“孩子们。你们玩过哪些游戏呀?”老师问。 “穿越火线、梦幻西游、植物大战僵尸……”孩子们兴奋地回答。 “这些都是电脑游戏,玩过‘击鼓传花’这个游戏吗?”“没有。”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相似文献   

10.
午饭后的休息时间,孩子们往往会在活动室里追逐、打闹。所以,到了午睡时间,他们一时之间难以安静下来。一次,我灵机一动孩子们说:“我们来玩一个看口型猜名字的游戏吧!”孩子们马上来劲了。“这个游戏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的眼睛  相似文献   

11.
一、游戏主题的产生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角色游戏。我园开展混龄儿童角色游戏以后,不同年龄的孩子们相处越来越融洽,经常讨论构思新的游戏主题。而“步行街”这一主题就是在“超市购物”活动后的活动小结中讨论产生的。当时,大家庭中的“主妇”说:“就一个超市没意思,想带宝宝们逛逛街都不行!”于是大家就三言两语地讨论开了,这个说:“要不,再开一个服装店。”那个说: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生活中,少不了一个"玩"字。玩,可以指从事、投入某种游戏活动。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父辈热衷的打弹弓、捉蟋蟀、跳皮筋等游戏,到十几年后孩子们迷恋的"小霸王"游戏机、铁皮玩具,再到现在孩子们熟悉的三国杀、手机网游、iPad……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游戏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玩,可以是"玩味""玩索"(注:体味探索),这是一种专注的态度。任何  相似文献   

13.
校园游戏     
汤毅 《教育》2014,(2):6-6
1月9日,优漫卡通卫视“新年欢乐送”节目组来到江苏省无锡市扬名中心小学,与孩子们做“亲密接触”的游戏活动.图为孩子们在活动中玩“爱的抱抱”游戏.  相似文献   

14.
马延灯 《贵州教育》2009,(14):17-17,19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写话课。我为了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游戏”的乐趣,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便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他们到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相似文献   

15.
于宁 《学前教育》2014,(11):47-49
活动来源 各式各样的形状和图案让这个世界变得丰富、生动,孩子们热爱生活,对世界充满好奇。一天,孩子们和我聊天,问:“于老师,我妈妈现在玩一种很好玩的游戏,叫‘找你妹’,特别有意思,你玩过吗?”孩子们也带来很多如《探索大发现》、《找不同》等游戏书,看得出孩子们对分类、观察游戏很有兴趣。于是在这次思维活动中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来好好玩一玩。  相似文献   

16.
偶然发现一天早餐后,我准备组织孩子进行集体活动,孩子们却趣味盎然地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对我的指令似乎“听而不闻”。怎么办呢?无奈之下,我想起孩子们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就大声念起了“开火车”游戏的儿歌。“小朋友,快快来,我们的火车就要开!”果然,孩子们听到儿歌  相似文献   

17.
一、游戏识字,兴趣盎然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提出:尊重儿童的“自动”.给儿童的“自动”留下空间和时间。通过游戏来发展儿童的天性.使其在游戏中得到教育,用游戏体验去取代“说教”与“静昕”。游戏是孩子们最爱玩的.把识字贯穿在游戏中.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玩着游戏.其中的生字也牢牢记住了。  相似文献   

18.
从“泡泡游戏”的发展历程看.只有发现孩子的玩、在玩中发现孩子、支持孩子的玩、在玩中支持孩子.采用适宜的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才能与幼儿心心相印.才能在帮助幼儿玩出品质的过程中提升我们的游戏素养。一、发现孩子的玩以一颗“幼儿的心”,发现孩子在玩耍中的无穷乐趣,才能心心相印,满足幼儿共同游戏的需求。科学区里的泡泡水玩具一直深受小一班孩子的欢迎。一直独自玩耍的孩子最近开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奋地讨论着泡泡,我意识到孩子们渴望拥有一个与同伴交往的泡泡游戏环境,于是在科学区里悄悄地放了一盆可供数个孩子共同游戏的“泡泡水”。  相似文献   

19.
小山坡下的滑索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游戏区。滑索一头连着“树网屋”(孩子们的叫法),一头连着大铁架,由一定的落差而使孩子们获得了下滑速度的体验,吸引了他们一次次地冒险。大班第二学期刚开始,很多孩子不敢滑。慢慢地,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游戏中来。孩子们玩滑索的方式从一开始简单地滑,变成了分腿滑、旋转滑等,动作越来越娴熟,花样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在角色游戏区域中,孩子们都争着玩“今天我休息”的游戏,因为玩这个游戏可以随意“购物”“逛街”,十分惬意。赵老师在每个孩子的“存折”上印上20个点子,代表20元钱。同时,大家共同商量出一条游戏规则,即:必须凭“存折”去“银行”取“钱”,没钱就不能玩“今天我休息”的游戏。玩理发店、医院等游戏得来的“钱”可存入自己的“存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