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家间的竞争日益体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核心竞争力的较量上。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可以"倒逼"政策调整、优化,从而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成为地区和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攻方向,实现"自主创新式"发展,最终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赢得优势,赶超发达地区,实现"后发优势",缩小、消除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步入"第一世界",确立自己在"丛林"中的地位。本课题通过对国内外尤其是涪陵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涪陵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战略模式、发展目标及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竞争力是美国竞争战略专家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资源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理念。中国也依据此战略和理念,开始注重旅游业区域竞争力的培育研究工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郑州市也应抓住此新的机遇,顺应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潮流,致力于区域竞争力的培育,寻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可行性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执行机构,以使郑州市旅游业尽快走上旅游集约化的发展道路,实现郑州市旅游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政府经济政策是影响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国以来,中央先后实施了区域均衡发展战略政策和区域倾斜发展战略政策,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要真正推动西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政策,在投资、金融、财税、价格、人才等政策方面向西北地区大幅度倾斜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和安徽沿江区域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安徽沿江城市之间竞争力进行对比研究。综合国内外竞争力相关理论与模型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评估安徽沿江城市竞争力的现状,提出安徽沿江锥型城市群战略格局,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提升安徽沿江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烟台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现有的单一型法语人才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实行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应用型法语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了解企业需求和法语人才培养现状,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下烟台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国际化、复合应用型法语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期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我国个体私有经济发展背景入手,分析了池州市个私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池州市个私经济的发展要立足地方区域特点,建立全新的发展战略.包括:建立个私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发展战略;建立个私经济向区域特色经济方向发展战略;建立私营经济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低碳经济可促进主导产业,成为扬州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扬州市低碳经济现存在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相关度高;能源基本依靠外省调入;"三新"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资源分布较分散等问题。提出把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发展规划;组织低碳技术的推广和低碳示范项目的实施;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树立节能减排思想;培育改造主导产业,提升产业低碳发展水平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差异是社会不和谐的一大因素,解决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运用基尼系数和广义熵指数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态势,探讨了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并通过回归方法得出区域发展战略是最主要的成因。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是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深化与发展,能切实解决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而且江苏省已经具备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基本条件。江苏省应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以期到2020年形成以"9个一体化"为内容的省域经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落后、老化、膨胀和迟滞等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这些区域经济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背景的分析,将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八大类,并针对这八大类型构建池州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总体空间结构,提出"两大核心、四个经典区域、五条主线路"的空间开发构想,以期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与吸引力,促进池州市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