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现代非理性主义深感理性主义掩盖下现实的压抑和人性的异化,试图以直觉、主观、个体的方式反抗社会现实,但他们最终无法突围,并非因为社会之强大,而是因为他们难以克服自身所带的理性社会烙印——极端个人主义,最终害人害己。西方社会许多有识之士试图寻找能代替这种以极端个人主义为核心之病态文化的新型文化,而中国文化中的整体观、和谐观被视为这种新型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绘画在总体上都追求形式美,但中国绘画倾向于表现性,西方绘画侧重再现。这种区别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协调性的伦理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肯定,西方传统文化精神则是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教义意识来实现文化和社会的自我否定。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带来的深重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变革又迫切需要西方文化。同时中国闭关锁国状态的冲破,又使西方近代文化有了进入中国的可能。这种需要与可能正是包括逻辑学在内的西学对中国的输入的社会文化背景。一些先进学人对逻辑学的引入和研究,使逻辑学东渐由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贺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同时出是教育家,与冯友兰、牟宗三、张君劢、梁漱溟等人同为20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之“新儒学”的代表人物。贺麟学贯中西,对介绍西方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这样的文化修养和学术经历,使贺麟的教育思想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乏人类现代文明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陈梦竹 《考试周刊》2009,(28):237-237
“无讼”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之一.自然条件、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不同,使东西方法律文化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然而从西方法治理论中法之应然与实然的二元对立视角透视“无讼”.可以发现:不同的法律文化有着极为相似的法制机理和社会理想。当代中国应以理性的态度寻求法治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6.
虽然东西方的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文化传统、宗教以及地域风貌等都各不相同,但对自然关的共同追求使中国的现代诗人徐志摩和英国的湖畔诗人华兹华斯的诗产生了极大的相似性。在这种相似之中,我们看到了人类对自然关相同的感悟,而这种感悟透视出对自然的深情关切、对关的探询,感受和深情抒发是人所共通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西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呈现国际化趋势,如何正确对待国外艺术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设计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设计师在设计中忽视或照搬传统文化元素都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探讨、挖掘传统文化,不断地更新和创造本土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西方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使之成为国际性设计语言,为国际艺术设计的丰富性提供中国本土的智慧和想像力,从而使我们的设计在国际上拥有独特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情性本位,是中国文化的特质。而这种特质,又影响了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哲学——儒学——之性情形而上学的形成。这种文化逐渐流转为一种同崇尚精神、理性的印度文化、希罗文化不同的情性本位的文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后现代对理性的反思,似乎也并不意味着东方的情性文化和儒家的性情形而上学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伟大的文明成果,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然而到了近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深层的原因是东西方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传统及社会文化传统。教育不能脱离文化环境,教育反映不同社会文化内涵和底蕴。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长期受着传统文化的熏陶,深深植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厚土中,总是一代代潜移默化地传承积淀着中国文化。因此,家庭教育的改革和提升,需要立足本国优秀文化传统与特色,吸收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建构适合自己文化的教育理念。本文拟就选取西方发达国家之一美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在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国体育文化的危机和遭到的冷遇,讨论了西方体育文化崇拜之风盛行的现状.认为当今体育文化存在着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价值理念及实践方式等矛盾.而只有强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认同,寻找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新的定位,不断实现传统体育价值体系的自我更新,才能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至于失去自我,使它的价值得到更大的彰显,进而为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转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历了两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文化转型发生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期间.它旨在革新封建主义的老传统文化,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第二次文化转型是当前的改革开放,它旨在革新新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所谓新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有别于老传统文化,同时又承袭了其结构模式。第一次文化转型没有成功,第二次文化转型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毕其未竟之功。第…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当代思想家任继愈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社会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  相似文献   

13.
课程文化自觉:实现课程改革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本质上就是一场文化变革,当然这种课程文化不仅仅是教材文本承载的文化,更包括由课程改革所带来的整体文化意蕴的重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大量的西方课程理念移植过来,这些概念、术语、理论都是在西方文化与语境中产生的,一旦放在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必然与中国文化产生激烈碰撞,对于长期浸染于中国文化中的教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带来的深重民族危机,极大地激发了仁人志士向西方学习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变革又迫切需要西方文化.同时中国闭关锁国状态的冲破,又使西方近代文化有了进入中国的可能.这种需要与可能正是包括逻辑学在内的西学对中国的输入的社会文化背景.一些先进学人对逻辑学的引入和研究,使逻辑学东渐由可能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卫 《教学与研究》2005,7(7):85-89
构建和谐社会需梳理“和”与“何以致和”的基本理路,以求得“达致和谐”的现实途径。“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强调不同方面的和睦、和顺关系,并经历了“中以致和”到“以礼致和”的演变,结果往往是大一统的“同而不和”。西方文化中的“和谐”理念,强调以差异和对立为基础的“和”,使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更多地表现为“争”,更倾向于冲突制度化达致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西方传统和谐理念的发展和扬弃。和谐社会应该是利益协调、平衡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社会,因此,可以将完善契约基础上的民主法治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张俭民 《教书育人》2006,(11):22-23
孔子作为中国和世界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一生在教育活动上倾注了很多心血,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中国文化经典《论语》便是孔子与其弟子对话的实录。解读孔子的教育思想,我们发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交往理念。孔子主要是通过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的对话,使师生形成对社会现象、教育规律等方面的理解,在彼此启迪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道德的教化和知识的传播,实现其“完人”的培养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孔子的对话教育本质上反映了他的师生交往理念,这种交往理念的核心就是“对话”。虽然孔子的教育思想存在历史的局限,但其对话的师生交往理念至今仍闪烁着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融通,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院校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构成之一,而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当代战略管理学最前沿的主流学派,是普遍认可的战略思想.独特的高职院校核心价值现在竞争激励的社会中是高职院校建设的旗帜、是高职院校建设的灵魂.本文提出在高职院校核心价值建设中采取现代教育方式、理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院校文化建设的"水文化"精神,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水"文化的深入挖掘,加快了院校核心价值观建设步伐中的软实力,以进一步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人文主义是在西方语境中产生出来的一种思想模式,这一思想发端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这一思想体系进一步得以完善,并成为西方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开始被先进的中国人所接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人权、民主、科学等观念为口号,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提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试图以西方的人权、民主、科学等价值理念,重构新的文化体系。从而使这场运动蕴含着以西方人价值观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东方外交史极为重要,因为西方始终误解或忽略东方,而这可以成为东西方冲突的根源.20世纪发生在亚洲的三场战争以及现今中美之间的抗衡都证实了这一点.对中国、亚洲的研究从来就被各种西方观点所主导,它们经常误解、误释中国或亚洲之价值观和外交方式,甚至否认其存在和独特性.实际上,虽然亚洲国家各有独自的文化、传统和外交,但共享某些与西方观念决然不同的理念.东方智慧以一种整体的、真正的全球观来看待国际关系,而西方一神教之信仰持有西方中心观,其本质以二元论为特点.中国人的和谐理念以及坚信道德力量的信念,是与中华民族以及世界大一统之理念密切相连的.这种深深根植在中国知识政治精英心中的理念和信念,在西方政治哲学中是缺失的,所以它们可以是对西方强权政治的补充或取代.为此,提倡对东方文化与东方外交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和了解,以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沟通、合作与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