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搞业余写作只有二年多时间。1989年,我去河南日报记者处刘传钦那里探友,他送给我一些《新闻爱好者》月刊,并说:“看看这刊物,业余想写点东西很有好处。”从比读《新闻爱好者》成为我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这有力地增强了我学写新闻报道的念头。1989年,北京发生政治风波,我在学习写作上  相似文献   

2.
学习写新闻报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当好业余通讯员应当做到“眼勤”、“腿勤”、“嘴勤”、“脑勤”、“笔勤”。这是我业余学习新闻写作的一点体会。一要“眼勤”:业余通讯员工作在基层,只要用自己的眼睛多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可以报道的线索。有一次,我陪一位客人到香山游览,在山上看到许多小贩私自出售自己配制的汽水。这样做,一不卫生,二又违反了市场管理条例。通过仔细观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伴袁秀英,今年75岁了,一辈子没进过学校门。但她却对《新闻爱好者》情有独钟。 1990年我离休后订了《新闻爱好者》,刊物上所登文章我篇 篇必读,从 而学 到了 不少 写作知识。10年来,我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千余篇,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表彰。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了全县闻名的“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当我把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好新闻奖杯”捧回家时,老伴笑眯眯地说:“你得这荣誉,可是《新闻爱好者》的功劳呀!” 一天,我想找一本《新闻爱好者》查个资料,翻箱倒柜,竟连一本…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去年起学写现场短新闻。写作的实践告诉我: 一、亲临现场“五官”并用。现场采访时情况瞬息万变,所以要高度精神集中“五官”并用。一次,我去市煤球总店办事,偶然听说他们要到乡镇去设摊卖煤球。于是,我跟随“大篷车”到弶港镇作现场采访。我耳闻目睹了他们  相似文献   

5.
学会坚韧     
洪武 《新闻界》2003,(1):64-64
我在学校读书时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便一直业余为报社写稿。这中间,有辛苦,有烦恼,几度欲“洗笔不干”。每每于此,我便想起一位老编辑的“看准了就坚韧不拔地干下去”这一句良言,又振作精神,苦其心志,磨炼坚韧,奋笔如初。44年过去了,一万六千多天哪。我手中的笔,从青年握到老年,可算从未中断,越写越有劲。坚韧,虽然使我熬了许多夜,抽了许多烟,耗了我许多纸,受了许多冤,但它更给我几多欢乐,几多欣慰。如今,我这个当年仅有中专文化又从未经过新闻专业培训的“门外汉”,不仅能写新闻,还会写散文、杂文等多种文体,每…  相似文献   

6.
笔输入技术,又称中文手写输入技术,是指近十几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特别是在无纸办公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新闻领域,是记者、编辑彻底告别笔与纸的关键技术。 目前市场上能够见到的笔输入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1、笔输入电脑:如AST中文笔输入电脑。2、笔输入PDA:如Apple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Newton及国内最新推出的“名人  相似文献   

7.
传播技术现代化是报业竞争的一个热点 加快实现采编传播技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报业竞争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当前报业全面繁荣的一个显著特点。 如果说,80年代地区以上的报纸基本上实现了激光照排,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完成了“第一次冲刺”,那么从90年代开始,报业又以“彩色照排”、“采编全程电脑化”、“多媒体传播”等为主要目标开始了“第二次冲刺”。 据有关报道,《青岛晚报》、《深圳晚报》是国内最早由编辑、记者使用电脑独立完成录入排版传输等全部流程出版的报纸。电脑全程化操作,使采编人员又告别了“纸和笔”,改变了传统手工工作模式,起码省去了四道工序:记者手写稿件,专门电脑操作员录入,专门电脑员组稿,校对员校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赢得了速度。  相似文献   

8.
从媒体上读到告别票证、告别铅与火、告别杆秤之后,最近又从报上看到惊人的标题——深圳中小学生将率先告别纸和笔。其内容大意是:今年4月,深圳全面实施“中小学教育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开发工程”,1997年8月开发完成后,学校和学生家庭之间将实行电脑联网,学生在家里的电脑上完成作业后,可迅速传到任课老师的电脑中,从而实现作业“无纸化”。届时,深圳的中小学生在我国将率先和纸笔说“再见” 这条新闻的真实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其标题  相似文献   

9.
近日,同松藻矿区的基层通讯员摆谈,通讯员反映,他们不怕熬夜动脑筋写稿,就怕采访时吃“闭门羹”。他们说:再三相约,好不容易同被采访对象见面,人家不是三言两语完事,就是根本不谈,那种尴尬场面实在让人忍受不了。采访吃“闭门羹”的情况,别说是业余通讯员,就是一些老记者也时能碰到。我们虽是《松藻矿工报》的编辑、记者,但在采访中就吃过不少“闭门羹”。但我们不怕,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寻找不吃或少吃“闭门羹”的方法。一、同你不熟:羞于开口。一次我们带通讯员去松局建安公司采访老劳模李双全。李师傅看到我们一个个拿着纸…  相似文献   

10.
谢顾问:自参加了军报函授中心,我踏上了业余写作之路,经过两年的努力,也登过一些“豆腐块”。可有人对我讲:“业余写作成不了大器,不如趁早学点技术更实惠。”因此,我迷惑了:果真如此吗?请帮我澄清为盼。55179部队杨华杨华同志:你所选择的业余写作之路是没有错的,不要一听到风言风语就耳朵根子发软。据我所知,有些年轻人,在写作上重“专职”轻“业余”。其实,细想想,哪有不经“业余”就一下子进入“专职”的?“业余”和“专职”只是同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且密不可分。“业余”是成才的第一步,是打基础的阶段,只…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去年起学写现场短新闻,受益非浅。我采写的《街头“地摊”煤球俏》在《中国物资报》举办的1991年现场短新闻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后又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中获得三等奖。联系自己的写作实际,  相似文献   

12.
说“换笔”     
历来,人们写作都用笔这种书写工具,将自己的所想所感等书写在纸上。在我国这个重视书法的国度里,这种概念更是根深蒂固。然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发明,为不用笔书写出文字成为可能;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为电脑写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电脑写作,功能多样,操作轻松,易改易删,存取方便,灵活快捷。印在纸上图文并茂,规范整洁,令人赏心悦目,有手写不可比的长处和优点。发达国家的文字工作人员操作电脑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我国多数文人墨客,却依然紧握手中的笔,辛勤地爬着格子,事倍而功半,祖宗传下的笔已远远跟不上时代需要。前不久,笔者去拜访一位“换笔”的积极响应者,他苦笑着拿出一封退稿信给我看。这是一位“资深编辑”的亲笔信,信中对其文章给予高度评  相似文献   

13.
《新闻通讯》开辟《笔谈“新、深、活”》专栏,总结交流新闻写作经验,不仅对提高《新华日报》新闻写作质量有很大好处,对我们业余通讯员提高写作水平也有很大帮助。下面我就今年三月间,与《新华日报》记者单永华合作采写的一篇人物通讯《一颗种子》,谈点对“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谢顾问:近两年来,我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百余篇“豆腐块”。有人劝我,写点大的吧,老写“豆腐块”没劲。我也想与“豆腐块”告别,可又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请帮助我!81246部队张献根张献根同志:写作如同吃饭,久吃一种东西,难免想换换口味。你想从“豆腐块”中走出来,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基层业余报道员,是否非要急于与“豆腐块”告别呢阳得冷静作点分析。一般来说,生活在基层的报道几由于接触的部队范围有限,不大可能经常遇到重大新闻线索,而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好人好事,只宜写成一事一报的“豆腐块”,如果你…  相似文献   

15.
社旗县太和乡第二初中已届不惑之年的共产党员、语文教师唐群生,是一位在全县小有名气的新闻写作能手。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广大师生称他为:“园丁笔耕颂‘园丁’,通讯员中的标兵”。唐群生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业余时间,他酷爱新闻写作,用自己的笔歌颂园丁。已先后在《中国教育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等发表稿件50余篇,多次获得新闻奖。唐老师深有体会地说:“感谢各级党报、《新闻爱好者》杂志我越学越受到启发,她们使我文思泉涌,我今年已在市以上报、台发表稿件…  相似文献   

16.
一个“写”字,一个“作”字,合起来才称写作。这是要求写文章的人言行一致,不能笔下一套,作的是另一套。听说,有两位手持《青年导报》通讯员证的青年去县车队采访学习雷锋的事迹,采访后这两位青年竟向车队领导提出给予“乘车方便”,包括免费乘车。作为业余通讯员,其采访活动多数是小范围的,就是较大范围的采访确需乘车,也必须按国家规定买票上车。因此,这样的“要求”理所当然地  相似文献   

17.
王志 《新闻三昧》2004,(6):44-44
笔给全国很多报刊社当过特约记和通讯员,现在是《中国化工报》特约记和《工人日报》通讯员。通过十几年的“业余记生涯”,我认为,当好报刊社的特约记和通讯员必须具有“六心”。  相似文献   

18.
争当“电脑户”振省最近,关于发达国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报道为各家传媒争相刊发。于是联想到前些时日的两则消息;一则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写稿全部告别纸和笔,与报社的联网实现了远程数据通讯。记者只要接通电源和直拨电话线路,即可写稿,传稿,一篇千字新闻,几秒钟就...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在单位搞文字工作。1969年上山下乡期间,我边参加生产劳动,边搞业余通讯报道。由于新闻写作水平低,稿子采用率也很低。1979年招工回城后,继续业余搞新闻报道。有一次,我到市广播站送稿件,发现编辑桌上有一本《新闻与写作》,我信手翻阅,竟被刊物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因此,1985年我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写作》,刊物中的“通讯讲座”、“散文讲座”、“当好通讯员浅谈”等栏目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文章深深吸引着我,对我帮  相似文献   

20.
郑旭燕,146医院一名普通女护士。从去年下半年起,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前卫报》等报刊上见稿60多篇。这名正处花季年龄,并身临护理一线工作的护士,是怎样利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郑旭燕住在6人一室的集体宿舍里,一个唯一的床头柜,是她深夜加班写作的“书桌”。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她把本来瓦数就不大的台灯再用一张报纸罩起来,悄悄地埋头耕耘。她几乎把所有的星期天、节假日都用在了业余写作上。她说:“我盼节假日,为了有一个更安静的环境,去更好地学习与写作。”离医院只有一墙之隔的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