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尊重是平等对话的姿态,是民主对话的行为,是自主对话的原点,一场精彩的对话一定由"尊重"开始。在"对话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促进"尊重",学生享受"尊重",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落实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都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一、尊重学生的对话起点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对话中,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既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对话起点,引领他们从起点出发,开始一场对话,  相似文献   

2.
<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试行。一、建立平等对话的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其实,"对话"就是一种"共享",教师与学生之间共享智慧、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情感的体验。有些教师这  相似文献   

3.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语文课堂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移"、"短路"和"断路"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方法呆板,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自己对文本正确的、细微的、深入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所以要上好阅读课,细读文本是教师的头等大事."细读"的字面意思并不深奥,就是仔细地、认真地阅读.语文文本细读可以有三种理解:一是把它看做一种文本研读的方式;二是把它看做一种文本阅读态度:三是把它看做一种引导学生阅读的语文教学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或预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研究性的阅读,应该是三种理解合一的细读.细读要掌握方法,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这就是文本细读的重要内涵.下面,本人就文本细读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尝试及体会.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阅读本身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绝对不可以由教师来代替完成.因此,在组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地尊重学生个性,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从中得到自己独特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够得到发展.那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呢?  相似文献   

6.
正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的问题。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现在的教师已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学生阅读学法的指导,以提高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苗艳 《教书育人》2011,(10):57-58
《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是阅读教学的主角,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儿童自己的行为。因此,展开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将阅读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直接去面对、去阅读、去感受、去体会、去学习语言。如何使感受性阅读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8.
顾美华 《学周刊C版》2013,(1):156-157
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积极有效地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掌握阅读的技巧,寻找阅读的"突破口",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需要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加以探索。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阅读的"突破"在于"品味"题目;2.阅读的"突破"在于"考察"过渡;3.阅读的"突破"在于"体会"抒情和议论;4.阅读的"突破"在于"思考"结尾的匠心。当我们让学生明确了阅读应该在哪里下工夫,当我们的课堂对学生的阅读引导成功,学生必然会在阅读上实现"突破",让阅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9.
鲁涛 《教学随笔》2014,(22):120
如今,"个性化"阅读已成了新课标倡导的一种阅读取向。语文阅读教学要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和一本教参"包打天下"的主要形式,教师应该鼓励每一位学生进入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处处渗透一个"我"字,处处体现个性;应该引导学生从朗读、内容、方式、表达方面彰显自己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还要用充满赞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独特见解,以多元的阅读目标,让个性化阅读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现代阅读教学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阅读"对话"的平台。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话题",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促成体验性学习。要实现"为了发展每一位学生"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语文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1.
<正>个性化阅读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并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为重点的阅读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握以下要点。一、以"平等对话"为平台,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应是一种"共享",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的体验。以前曾有学生就对我说过,高中语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模糊理论"是为了解决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模糊现象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它在各种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模糊理论"对我们开展语文教学也有一定借鉴意义.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学会有意地创设一些"模糊",让学生自己动脑求得清楚,而不是听老师讲得清楚,从而让学生充分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也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精神: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快乐的阅读课堂建立在学生的真切感受之上。如果语文教师只是捧着教参照本宣科,只让学生埋着脑袋记笔记,这样的阅读课堂将见不到师生思想的交锋和对话的激情,也将很难看到学生智慧的闪光和创造的火花,更谈不上学习的快乐。我们尊重学生个体内在的潜能,更强调教师、学生和文本的融合与碰撞,我们应通过不同的阅读课堂,让学生享受到阅读中的快乐成长。一、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文本,享受阅读的快乐"语文课堂不应该是一种‘给予’,而应该是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这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明确强调的。课堂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对教师的"告诉"说"NO",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在自主学习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提到批改学生作文,没有哪位语文教师不谈"文"色变,望而生畏,而怕改作文.可见,作文批改成了语文教师的沉重负担.然而,学生、家长乃至社会舆论,都要求语文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精批细改",认为这样的语文教师才是最负责、最优秀的.殊不知,语文教师像陀螺一样加班加点、拼死拼活批改出来的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他们也只是看看分数,至于批改的道理,文章中的优劣得所,他们却很少去关心、去反思.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过的:"我当过多年的语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本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是以现代对话理论为基础的。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就是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本文从什么是对话、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对话、实施对话要注意什么三方面探讨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它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对话角色.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被淘汰,但取而代之的是"满堂问",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美其名曰"对话教学".其实教师所提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没有系统的、价值不大的问题,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素养作用并不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话题教学"应运而生.所谓"话题教学",并不是指问题教学,而是指以一个话题为生发点,以文本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开展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话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下面我就自己一年级课外阅读的开展这项工作谈几点认识。一、绘本——激趣的敲门砖一年级入学之时,对于开展课外阅读我精心挑选了很多书籍,由于学生起点不同,相对来说学前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阅读,但是真正能静下心来完全靠自己来阅读的学生少之又少,而绘本因其图文并茂的形式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短小的篇幅也让学  相似文献   

20.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基于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的多边活动既是师生与作者的对话,也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要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努力寻找对话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使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一、文本:阅读的特殊对话者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阅读时要从文本本身出发,通过与作家、文本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用自己的经验、情感、生活理念去寻求对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