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依靠离子浓度不同而设计的原电池称为浓差电池(concentration cell),由于浓差电池在我们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的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原则的背景下,我们常常会遇到浓差电池相关的化学试题,如2023年山东高考卷11题就出现了以浓差电池原理的真实情境为背景的相关考查,本文从化学热力学出发分析浓差电池的自发原理,进一步挖掘2023年山东卷11题的情境,结合浓差电池的分类,并列举两种浓差电池原理的应用实例,以期为一线师生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唐纪轩 《新高考》2008,(3):31-33
1.在原电池中,活泼金属一定做负极。 辨析 错。在某些原电池中是不活泼金属做负极。例如,以Mg和Al做电极、NaOH溶液做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l做负极,Mg做正极。电极反应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陈春丽 《化学教与学》2011,(10):67+45-67,45
通过浓差电池的形成和实验说明了金属在电解质溶液液面上下的腐蚀情况,澄清了人们对金属腐蚀的一种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4.
浓差电池是《物理化学》课程里一个基本概念,但容易被忽略。本论文主要回顾物理化学中浓差电池的分类、电池电极电势、电动势的计算以及电池的工作原理。指出在电解质浓差电池研究领域,主要的研究目标是发展新型的、高通量的、具有离子选择性的薄膜。  相似文献   

5.
2.2 可逆电池2.2.1 常见可逆电极的类型及其构成:常见可逆电极分为四类:①金属电极,②气体(或其它非金属)电极,③金属微溶盐(或微溶(氢)氧化物)电极,④氧化—还原电极。在各类电极的构成中有三个基本要素:①得失电子的氧还对,②电解质溶液,③电极材料。详见辅导教材 p130表6-2及 p129例6。2.2.2 可逆电池的类型和特点:可逆电池通常分为单液化学电池、双液化学电池、电解质浓差电池和电极浓差电池四大  相似文献   

6.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解题要领: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是(1)活泼金属跟不活泼金属→(2)在电解质溶液中(直接接触)氧化还原反应→(3)产生电流即要形成原电池必须同时满足(1)、(2)、(3)三个条件.例1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能够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相似文献   

7.
原电池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用品。在现行的中学化学教材中,除了介绍铜锌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外,还介绍了燃料电池、新型原电池和盐桥;在新课标高考题中,除了考查上述内容外,对于原电池中的电解质除了考查电解质溶液外,还出现了熔融盐和固体电解质;即有些原电池中没有电解质溶液。  相似文献   

8.
1 实验原理 金属的电化腐蚀是由于各种原因构成的原电池(微电池)而引起的腐蚀作用.铁和铜构成原电池时,铁是负极,铜是正极.铁的表面有一层中性或偏碱性电解质溶液时,溶解在水中的氧从正极上获得电子,这种情况称为吸氧腐蚀.  相似文献   

9.
1问题的提出原电也实验是电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理解电化学知识的关键。学生最初接触到的原电池装置是锌片和铜片直接置于稀硫酸溶液中组装而成的(如图1),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原电池装置改为如下图2装置,使用了盐桥(作用:一是使两个半电池溶液连成一个通路,二是使两溶液保持电中性)。但有些中学实验条件较差,可能没有盐桥,而不能演示原电池实验,影响教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化学教材"化学能与电能"的实验操作是: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导线中间接入一个电流表),平行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见图1).该实验以Zn+H2SO4=ZnSO4+H2为实验原理,用锌片和铜片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用导线连接构成闭合回路.通过此装置,学生了解了原电池的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为了提高原电池的效率,以防电流在短时间内衰减.所以,在人教版化学教材"原电池"中将此装置进行了改进,改为"铜锌双液原电池",具体实验操作为:用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盐桥,将置有锌片的ZnSO4溶液和置有铜片的CuSO4溶液连接起来,然后将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并在中间串联一个电流表,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见图2).一段时间后取出盐桥,再次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盐桥在原电池装置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浓硝酸为电解质溶液,以铜、铝为电极,通过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计构成原电池.通过观察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的变化即电流反转现象,来表征铝的钝化行为.利用该装置考察金属铝在不同浓度硝酸中的钝化情况,探寻引起金属铝发生钝化的硝酸浓度的临界值.此外,本实验装置采用塞有棉花的具支U形管作为原电池载体,能够有效处理实验产生的有害气体,具有绿色环保、操作简单等特点,可用于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深电解池、原电池等实验原理,认识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本实验从原电池、电解池、电化学腐蚀、水果电池等四方面展开研究。从实验中我们解决了如下问题:对比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总结电解池的一般构成条件。镀锌铁与镀锡铁在镀层破损后,哪种铁片更不容易生锈?为什么?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区别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对浓硝酸遇到氯化钠后溶液会变黄的异常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得出了在一定条件下浓硝酸能氧化Cl-的实验结论和若干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14.
韩晓光 《考试》2009,(3):83-83
一、原电池形成条件: 我们都知道要形成原电池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具有不同的两极;②具有电解质溶液;③两极浸入电解质溶液并用导线相连组成闭合回路。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购买的电池的正负极并没有相联组成闭合回路。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理论上来讲都可以被设计成一个原电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两个:一是外部条件,即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相连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离子化合物中;二是内部条件,即对应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利用原电池的总反应,在分析、理解原电池工作  相似文献   

16.
原电池是电化学的重要内容,其中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乃是原电池的重头戏.只有掌握好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才能正确写好电池总反应式,才能准确确定其中电子转移的量、产物的量、各电极周围及整个电池的pH变化状况.要熟练掌握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首先是要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即为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材料(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和电解质溶液之间自发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活泼性强的电极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另一个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作为正极.判断正负极后就要分  相似文献   

17.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是:将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石墨)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产生电流。一般认为原电池的构成需具备以下条件为:  相似文献   

18.
原电池是中学电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本部分知识在高考试题中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偶有填空、计算等题型.考查的内容主要有: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2)电池工作时,两极、电解质溶液的变化及有关计算;3)通过设计原电池考查氧化还原反应;4)常用化学电源等.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在讲授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有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教材中要求:"锌片放入硫酸锌溶液中,铜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盐桥插入两只烧杯内的电解质溶液中,观察现象。"综合现象是:电流计指针偏转,锌片溶解,铜片上有红色物质铜析出。为了进一步弄清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将实验拓展如下。1棉线代替盐桥教材上注明盐桥内装有含氯化钾饱和溶液的琼  相似文献   

20.
庞涛 《化学教学》2000,(2):46-47,49
一、奇异的实验现象将锌粒、铜片一起放入浓的NaOH溶液中 ,不仅可以看见气泡产生 ,还可以看见红色的铜片上覆盖了一层银灰色 (若用锌粉则为银白色 )的固体 ,过一段时间取出铜片 ,刷洗掉松散的固体 ,原来红色的铜片表面变成了光亮的银白色 .这一现象看起来象电镀 ,跟微电池原理有关 ,姑且叫做“微电镀” .锌可以跟浓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 :Zn 2NaOHNa2 ZnO2 H2 ↑ ,但铜片表面的银白色金属是什么物质 ?从何而来呢 ?笔者进行了如下实验探讨 :二、实验方案及报告在 2 5 0mL烧杯中分别盛入 80mL指定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