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现代化军服     
《中学生阅读》2007,(7):10-11
21世纪的士兵将是坚不可摧的,在糅合了各种高科技元素的现代化军服的防护下,士兵们个个都能成为“超级斗士”。  相似文献   

2.
军服的穿着要表现出军人的英雄气概和阳刚的气质,要展示出我们的军威和国威,故军服的设计首先要能很好满足以上要求。还要考虑到不同军服服种的基本功能对军服设计的要求,要能满足在不同环境场合下的基本穿着要求,要根据功能的要求有针对性进行军服设计。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最早的西式军服是清末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建陆军的军装,样式参照了当时的德国军服,同时部分引进了西方的军衔制。在此之前,清军的淮军、练军和北洋海军在军服方面做过一些改进,但都受制于旧式戎服的框架而没有更多的突破,只有新建陆军的军服开启了与现代军服接轨的先例。本文根据图文照片等史料,回顾、分析了这一发展变革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军用保障是军队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本文分四个方面对宋代军队的服装供给和保障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指出宋廷在其军队提供各类服装保障,从布帛的筹措,军服的缝制及其发放等方面确实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宋代在军队军服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因军服供给不足发放不及时而“致使人兵赤露,军容不振”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5.
军服风格对服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军服与人类着装行为和服装发展的关系;阐述了军服及其风格对现代服装的影响作用;并提出现代服装设计必须重视对军服及其风格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根据二战时期美军制服样式以及军服风格女装产生的因素,探讨现代女装设计对于美军制服元素的运用;并结合后现代主义服装的特点,从军服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制式等要点分析美国军服对军装风格女装设计未来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述现代军装风格女装在设计手法和理念上开拓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未来的战争,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高科技的较量。为了提高现代军人的战斗力,科学家们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为未来士兵设计出了一系列神奇的科技军服。防伤内衣在未来战争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士兵们在作战时免受伤害,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防伤内衣"。防伤内衣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看起来像是潜水服,上面布满了小型传感器和功能结构件。这种防伤内衣可以在遭遇外力撞击的瞬间变硬,而紧贴皮肤的内层则自动充气,让人感觉舒  相似文献   

8.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赫尔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军方资助下研制了一条利用青蛙身上抽取的活肌肉游动的机器鱼。据《新科学》杂志报道,机器鱼游动的原理,是利用一个微型处理器向装置于鱼身左右两侧的青蛙肌肉发出电子信号,控制青蛙肌肉收缩和扩张,鱼尾的肌腱接收到信号后便会左右摆动,使机器鱼游动。青蛙肌肉以葡萄糖溶液为能源,科学家下一步将研制另一个机器鱼模型,这条机器鱼将包含一个能贮存葡萄糖溶液的“胃",如果安装的肌肉体积较大,机器鱼将需要一套人造循环系统,负责输送葡萄糖给肌肉细胞。五角大楼正斥资5000万美元,计划在此基础上,研发一款用肌肉制成的军服。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的发言人表示,这个设想将使士兵无论在体能、耐力和速度方面均增强不少,士兵只需穿上这套肌肉军服,毋须任何操作程序,安装在军服上的微型电脑和通信装置就会自动发挥效能,大幅提高士兵的力量。肌肉军服由一台小型发电机驱动,可全日24小时提供源源不绝的能量。  相似文献   

9.
周莲珠 《小读者》2011,(8):51-51
为提高现代军人的战场生存能力,科学家们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设计出了一系列特种军服。  相似文献   

10.
徐荣德 《辅导员》2011,(34):60-61
时间:1935年的一天。地点:江西东北部的一个山区里。有草丛树木,一块巨石。人物:方志敏,红军领导人,穿灰色军服,略显得褴褛,约30余岁;敌士兵甲、乙、丙、丁,皆为白军士兵,穿黄军服,或歪戴帽子,或敞胸露怀,显得匪里匪气。道具:可用玩具枪等。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十六国北朝疫病流行呈现出连绵不断的趋势。疫病流行大多发生在人口聚居稠密的地区,水旱灾害和战争之后也往往伴随着疫病流行;疫病爆发多在冬春季节交替之时。北方军队在南征的过程中因不适应长江流域的湿热气候,也经常发生疫病流行,疫病流行遏制了北方军队进入长江流域的势头。疫病流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民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的威胁。人们对疫病流行的危害有了明确的认识,政府及社会各阶层开始采取诸如抚恤疫病死亡者的家属、医药防治等一系列的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2.
简论南宋的幼儿生养与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是我国封建社会最为重视婴幼儿生养与救助的时期,当时封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婴幼儿的生养和灾荒时期遗弃幼儿的救助。南宋时的幼儿救养措施,对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幼儿救助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边郡一般设于少数民族地区,是秦汉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治理边疆的地方行政制度。西河郡为汉代著名边郡,在历史上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对其加强管理,汉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设立属国都尉、农都尉等职官,对后世边疆治理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与汉魏制度不同,两晋十六国南朝以及北魏后期的封国行政长官为内史与相并存,这是西晋武帝太康十年区分王国与非王国行政长官的结果。此年改王国行政长官为内史,而公国以下行政长官仍沿汉魏之称为相。东晋南朝继承这一制度,至少部分十六国政权如前燕、后赵采用该制。北魏孝文帝太和改制"五等开建"后,封国行政长官也采用了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5.
出于政治统治和军事防御的考虑,秦汉时期对广大西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展。由于自然环境、民族族属、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的不同,秦汉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对西北地区主要以军事行为为主,而对西南则主要是因其故俗而治。秦汉时期的西部拓疆拓展了我国的疆域,壮大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北宋时期的秘密宗教法禁政策,继承了唐律中"造妖书妖言"和五代敕令中"夜聚晓散"的规定,发展为"夜聚晓散、传习妖教"的罪名,并把禁止妖教的法令从地方法规上升为中央法规。方腊事件后,南宋政府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吃菜事魔"条法。宋政府对秘密宗教的法律治理,深刻反映了宋代官员的地方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17.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时期,战争连绵不绝。在拉锯战争中,水灾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所及范围往往超出灾害的本身,对双方的战争决策和战争进程均有很大的影响。南朝诸政权利用发生水灾之时发动对北朝的攻势,争夺地盘,并积极地执行以水代兵的政策。虽然收到一时之效,但也往往弄巧成拙,反受其祸。  相似文献   

18.
洪武三年(1370),明政府建立厉坛制度,随之向全国推广,后被清王朝所继承,而与乡村社会密切相关的则是乡厉坛。作为帝国的符号,厉坛制度的建立成为国家控制地方乡村的重要途径,经过明清两代政府及地方官员的推广,虽然其间屡有荒废,但成功地融入于乡村民众生活之中。在政府主导下的乡厉坛逐渐荒废之后,地方民众结合自身社会组织及历史传统的乡厉坛却不绝于缕,成为明清乡村社会的重要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卷资、赴考旅费等为士子们的重要开支。清代政府的直接资助限于会试士子,对乡试士子不予资助,资助会试士子金额也有限。清嘉庆、道光时期,各地普遍兴起了"宾兴会"这一科举会社,通称为宾兴组织;江西的宾兴组织颇为发达。士绅控制的科举会社组织于清中期的兴起,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社会经济结构和控制方式出现的某些值得注意之面相。  相似文献   

20.
16世纪30年代,克伦威尔全面主持英国政府事务。他审时度势,以宗教改革为契机,对外打击罗马教廷的势力,确立起国家的外部主权,对内削弱教俗贵族的权力,确立了国王的最高权威;并通过政府改革构建了国家机构的模式,使国家以制度化的方式开始运作,规定了英国政府机构的未来走向。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在于:他启动了英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化过程,为英国近代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民族的经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