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七星少年"发展性德育评价机制,尊重了孩子原有的基础和差异,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了起来,对儿童的品德发展作出了更为合理的评价,促进着儿童的道德发展,为儿童现在与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1.评价标准由划一走向人性。评价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原有基础,让他们感受到成功。评价标准要能让孩子通过努力就能达到,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只要他有进步、有发展就应该得到肯定。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尊重他们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善于从多个角度观察、评价和接纳孩子,发挥他们的特长。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是一张白纸,我们画上什么就有什么,画上什么颜色就有什么颜色。将来,他们可能会成为一幅山水画、一幅中国画、一幅油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日积月累的熏陶和教育。在学校、生活中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宜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正> 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针对他们的心理特点全面实施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晓之以理,端正他们的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对好坏是非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 (1)儿童道德的理解是从具体的肤浅的认识逐步向抽象的认识过渡的,他们的道德概念是从大量的道德情境里抽象出来的。因此,我们要优化育人环境,让环境说话。 (2)儿童是从依靠别人的评价向独立评价发展的。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认为教师的话句句真,他们对事物的评价是以师长的评价为转移的。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他们独立评价的能力,教他们做有主见的人。 (3)儿童是在评价虽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我们要多举办一些教育活动让他们逐步了解自我完善自我。 (4)儿童对事物的评价是由片面向一面发展的。他们经验不多,阅历有限,所以容易以偏概全。因此,我们要培养他们全面评价事物的能力。 二、动之以情,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由一定的道德现象所激起的心理波动状态。我们要不断丰富儿童健康的道德情感,推动他们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 (1)儿童情感易起易落极不稳定。我们要做儿童情感的“稳压器。”让他们的情感稳固地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儿童的情感易受暗示。因此,对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 (3)儿童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网络和一些浮躁生活现象侵入到我们生活,小学生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人浮于事的社会里,进一步加强小学生德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老师、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尊重老师、爱护同学,孝敬老人,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情感态度,这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工作的主题。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德育,使他们在不断完善中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良好的阳光少年。一、强化师德意识,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真正的德育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在心中能够有正确的道德理念,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逐渐渗透。如果能把德育教育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还能让他们对于语文的学习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这对我们教师的启迪意义是十分深刻的。我们的教学确实不能让小学生去有什么创造,但对于每个受教育者而言,如果在我们的教育中形成了创新创造能力,那么他们的未来则充满着创造性。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小学生能够形成创造精神,创造也永远是离不开具体实践的,我们不能简单以为教师让学生去进行实践就可以了,还必须在尊重学生心理上做文章。平时的数学教  相似文献   

7.
在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中,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应该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不应该做的,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幼儿具有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不足,思维水平较低,因而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水平也比较低。他们常常以成人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评价依据,或者在评价别人的行为时易受自己情  相似文献   

8.
学生品德教育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必须考虑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本文试从小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作一些介绍。一、道德认识。低年级儿童对道德概念的理解比较肤浅,容易表面化。他们会把“勇敢”与“冒险”混淆起来,甚至做些不守规则的动作,以示“勇敢”。同时,他们在道德判断上,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中,如何实现知行合一是关键。学校通过创新德育评价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强化功能和调节功能。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为研究内容,关注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以"阳光儿童卡"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和强化,在不断的调节中,形成了一种"认同+激励"的德育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每当我们想到要评价儿童的时候,首先会想到一些传统的方法,比如观察一评价的方法、运用标准的评价手段、等级列表以及调查问卷等等。然而,孩子的绘画作品也能为我们了解儿童提供丰富的资源,从儿童的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儿童知道了什么,他们对所生活的世界有什么感受以及他们如何看待周围同他们交往的人。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一些小学中,盛行阳光教育法。阳光教育法并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它只是让小学生裸着上学,听课到游戏。在这样的学校里边,我们可以看到小学生只穿着一个小裤权在课堂上或在校园里跑来跑去。夏天里这样做也许还不稀奇,但一直到深秋,孩子们也还光着小身子,就有点让人心焦了。  相似文献   

12.
刚入学的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会留下什么。教育就是雕琢白纸的过程。小学低段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先做人,后做事"的重要性,德育必须渗透于平时的教学中,那么如何看待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呢?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少先队活动应以儿童生活为基础,让儿童在活动中通过认识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形成活动体验和道德认知实践,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获得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相似文献   

14.
叶飞 《人民教育》2022,(24):34-36
德育评价在德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和反馈功能,是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时代德育评价改革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人的全面发展理念,关注儿童道德发展的生成性、整体性,构建德育评价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真实生活的“嵌入式”评价模式,形成互动式评价、增值性评价、线上线下一体化评价等方式,更好地推动德育评价回归儿童的全面发展,以评价改革促进儿童健全品格的养成。  相似文献   

15.
周玲 《考试周刊》2014,(65):49-49
<正>低年级是小学生写作的起步阶段,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抓好作文起步教学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忽视一二年级的写作训练,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到三年级突然要求学生习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学生很可能无从下笔,形成怕写作文的心理。怎样让孩子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呢?一、努力创造条件,激发写话兴趣1.抓住机会,激发写话兴趣。我们班的孩子爱画画,记得一年级时,孩子们经常把他们画的画送给我,学生送的画多了,我不由心动:何不让他们把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从纵情歌唱、静心聆听、器乐训练、合作交流、师者形象等多种途径进行,从而对小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进化、升华的作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等方面发生变化,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自立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7.
<正>美术教学,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美术学习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对于画儿童画有着极大的兴趣,如何能保持孩子的这种兴趣,那就需要老师上的每一节课都让他们心动。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对如何上好一节让人心动的儿童画课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材料准备做铺垫,激发孩子好奇心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幅好的儿童画用什么材料非常重要!同样一幅素材的画,用了不同的绘  相似文献   

18.
画画法 让儿童去补上一些不完整的画或让孩子画意愿画。补画是儿童想像力的延伸;意愿画是让孩子想画什么就去画什么,自由发挥,家长也可适当进行引导.使意愿画成为实在画。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定位是坚持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那么,我们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呢?生活化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儿童的生活是整体性的,这就决定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必须植根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入手,在生活中寻找教材的切入点,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道徳"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实施贴近儿童、  相似文献   

20.
一次期末考试,有一道题是看图回答问题。图上画的是雄鸡报晓,让学生回答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不少学生答不出来。老师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没见过大公鸡,不知道它在干什么。有人说,现在的小学生五谷不分,问他们馒头是怎么来的,他们说面食店买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