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乃”字在各辞典中均有多个义项,但其义项间的关联,却鲜有人问津。笔者今以《左传》中的“乃”字为范例,从纵向历时角度,分析其义项间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
“阴”字在以《现汉》为代表的汉语词典中有13个义项.文章运用语料库的方法,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对“阴”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进行了重新描写,建议在《现汉》等词典释义的基础上增收8个义项.  相似文献   

3.
<正> 《说文》:“今,是时也。”杨树达先生《词诠》进一步发挥说:今,时间副词,犹今语“现在”。 于是,注释古籍的几乎没有对“今”字作注的,统编语文课本文言文中的“今”字也无注释。似乎“现在”已是文言“今”字的唯一义项了。虽然,《词诠》在“今”字下列有四个义项,裴学海先生《古书虚字集释》列有九个义项。 事实上“今”在古籍中的用法绝不止“现在”一义,据我们考察,“今”的用法颇为复杂。下面以中学课本中的《孟子》二章、《赤壁之战》中的。“今”字为例,结合其他篇目,简要地剖析一下“今”字的用  相似文献   

4.
赵梅青 《语文天地》2011,(12):23-23
“斗”与“石”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两字都是多音字,“斗”有三个读音dou、zhu、dou;“石”有两个读音shi、dan。两字义项都比较多,  相似文献   

5.
目前,“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状况已有了明显的好转,尤其是作为动词的“像”“好像”和作为副词的“好像”用作“象”的例子在印刷品里已很少见到。但无论是社会上还是印刷品里,作为名词性词素的“象”和“像”字使用混乱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也常常使得许多语文工作者感到困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笔者认为,造成“象”和“像”两个字使用混乱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古汉语中“象”和“像”长期在多个义项上交叉使用,这一习惯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这两个字的选择。二是“象”和“像”在表“形状”这一义项上的界限不…  相似文献   

6.
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之一,自唐代以来风靡海内外,特别是对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诸国的文化有较深刻的影响,直至当代的日本国不断兴起的“唐诗热”,就是历史上唐诗传播彼国的遗响。在唐诗的几种样式中又以七言绝句独占鳌头,历来被人们称为唐诗的精  相似文献   

7.
渲泄≠宣泄     
近年来,一些报刊中出现了“渲泄”一词。如“①“把‘那就是一只蟋蟀’放在每段的段首,反复咏叹,让那悠悠的乡思和绵绵的乡情,得以充分的渲泄。”(《语文教学通讯》1992年第1期第30页)“渲”字只有两个义项:①小水。②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汉语大字典》)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渲”字条下也只收录了一个双音词“渲染”,而无“渲泄”。查“宣”的义项有五个,其中第二个义项为:疏导,且在“宣”字词条中列举了“宜泄”一词及两个义项:①使积水流出去。②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8.
《辞源》(修订本,1988年第一版)中,“廛”共有三个义项,其第三个义项为:“束,通‘缠’。《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这里“廛”有“束”这个含义,是因为“廛”通“缠”,而“缠”有“束”这一含义。再看,《辞源》中“缠”这个字的义项共有四个:绳索;盘绕;纠正;日月星等天体的运行;同“躔”。诸多义项中,唯独没有“束”这一义项。由此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缠”没有  相似文献   

9.
“鬱”和简化字“郁”字在《说文解字》中是两个不同的字,检索历代字书、辞书、韵书,以及研究成果,从字形发展、义项和叠字等历时层面来考察“鬱”和“郁”字的异同,从共时层面观察现代方言中的“鬱”与“郁”,确认“鬱”与“郁”字在古代是音义不同,但又在义项上部分相通的字。现代虽将“鬱”简化为“郁”,但方言中仍保留着二者的不同之意。  相似文献   

10.
赵尚贵 《教育文汇》2006,(12):40-40
面对新生,我向来在第一课时只安排一个“字”的教学内容。从形状看,“字”像屋子里有个小宝宝。翻阅《汉语大词典》,“字”有“怀孕生育、养育、爱护”等义项。这暗示“字”有生命力,它是珍贵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挤”这个字有三个主要义项。  相似文献   

12.
漫话“塔”     
“塔”字是个地地道道的汉字,《说文新附》说它是个形声字,从土答声。它的意思是“西域浮图也”。“浮图”,由汉至魏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既有“佛”的义项,又有“塔”的义项的,有时还用来指佛教僧侣。到了晋代,“塔”这个字用纯粹汉语的习惯和方式造了出来,才专指佛教中用以埋葬尸骨的建筑形式。在古代印度,人死了火化后要建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唐诗三百首》中出现的名物词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古代名物大典》漏收名物词词条405个,占《唐诗三百首》中名物词总数近63%,并漏收一些名物词的义项。  相似文献   

14.
浅谈唐诗的音乐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诗的大国素有“大唐诗国”之誉,音乐发展亦呈现空间繁荣局面,亦有“大唐乐国”之称。唐诗与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唐诗中蕴涵着音乐美。  相似文献   

15.
释“臻”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中“臻”字所收义项都是七个,但七个意义并不完全一致;另外,所收义项与所引例句有些并不恰当,不能清晰地反映“臻”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从“臻”的本义出发,结合其常见的词语搭配情况和构词情况,认为“臻”的义项应为六个,并说明了这六个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16.
翻开《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一个“敢”字立有三个义项:①勇敢,敢于。②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副词,用于反问,有“岂敢”的意思。翻检其他工具书,所立义项也相仿。  相似文献   

17.
高迪 《文教资料》2020,(7):6-7,40
“聘”“娉”二字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及常用义项有很大区别,然而上古时期,在“婚娶”“婚配”的义项上曾通用过.受民间习俗等影响,在词汇的历时演变中,“聘”成为这一义项的核心词,而“娉”则用来构成“娉婷”“娉娉”等双音词,用来表达其他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字概括起来有五个义项,即(1)谷类的总称,(二)养、养育,(三)生,活着,(四)善,良好,(五)禄其中“谷类的总称”是其本义,其它四个义项是其引申义。我们只要掌握其本义、引申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便可理解它在《诗经》中的真正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体味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词汇是一个系统,词义也是有系统性的.本文运用词汇语义学的“概念要素分析法”,对《汉语大字典》中的“拔”(b á)字的动词义项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各义项间的联系及其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汉语大字典》中“拔”(b á)字的动词义项做更系统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20.
当下,越来越多的“裸”族词正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本文从“裸”族词变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内部原因主要包括“裸”字构词能力的增强和义项的变化发展,其中构词能力的增强包括由不能单用到可以单用和所构成的合成词的类型增多;义项的变化发展指“裸”的义项由一项分化为多项;外部原因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