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我国新闻媒体“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双重属性,使其具有政府喉舌与市场主体的双重角色身份。这种身份促使媒体在公共危机报道中形成了既服从政府统一报道口径的安排,又寻求自由报道空间来赢得市场的“中间角色”。本论文通过梳理2008年至2013年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扮演“中间角色”的情况,试图总结出政府统一报道口径的公共危机事件的类型,以及媒体寻求独立报道的路径,从而描绘出我国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真实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而带动教材形态的变革,传统教材出版进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融媒体教材出版阶段。传统编辑要重新审视角色变化带来的一系列新要求,从认知上进行角色改变:强化学习意识,实现“半个作者”身份转型;强化实践创新,实现“半个技术人员”身份转型;强化服务意识,实现“半个运营人员”身份转型。  相似文献   

3.
常媛媛  曾庆香 《新闻界》2020,(2):29-36,79
通过对三大央媒微信、微博报道的文本分析发现,新型主流媒体新闻的身份建构本质上是通过角色展演实现道德规训。一方面,身份建构的表征是角色展演,在角色展演中体现了基本的角色道德。另一方面,身份建构的旨归是形塑角色规范: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伦理规范、技术规范。其中道德规训是新型主流媒体新闻进行身份建构的基本逻辑。为进行道德规训,新型主流媒体主要采取了叙述事件和价值判断相结合的方式。依托身份建构的这一逻辑,新型主流媒体新闻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完成自身的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迹的流露。也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需要“表演”,但这种表演是一种非角色的表演,这种表演与戏剧艺术扮演不同,节目主持人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 其实,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体中的一个特殊角色,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其身份有一定的双重性,即节目主持人既是媒体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媒体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5.
滕敦斋 《青年记者》2006,(13):45-45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趋势的凸显,媒体的原有身份被解构和淡化,新的身份要求得到表达和尊重。许多媒体在种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中尝试着寻找平衡点,希望能找到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主导身份来统领各种角色。本期“新闻茶座”将与邵培仁教授探讨《重建和谐统一的“媒介身份”》。他声称自己在新闻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但却由于自己的译著而被新闻操作者熟知。他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很少带着先验的目的,而只被时代裹挟前行,但却有意无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传媒骄子”关注《展江:行走边缘》。地市党报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这是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传媒骄子”对《威海日报》、《威海晚报》总编辑时述国的专访,相信会给读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李翔 《青年记者》2006,(13):29-31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趋势的凸显,媒体的原有身份被解构和淡化,新的身份要求得到表达和尊重。许多媒体在种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中尝试着寻找平衡点,希望能找到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主导身份来统领各种角色。本期“新闻茶座”将与邵培仁教授探讨《重建和谐统一的“媒介身份”》。他声称自己在新闻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但却由于自己的译著而被新闻操作者熟知。他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很少带着先验的目的,而只被时代裹挟前行,但却有意无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传媒骄子”关注《展江:行走边缘》。地市党报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这是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传媒骄子”对《威海日报》、《威海晚报》总编辑时述国的专访,相信会给读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7.
聿明 《青年记者》2006,(13):46-47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趋势的凸显,媒体的原有身份被解构和淡化,新的身份要求得到表达和尊重。许多媒体在种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中尝试着寻找平衡点,希望能找到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主导身份来统领各种角色。本期“新闻茶座”将与邵培仁教授探讨《重建和谐统一的“媒介身份”》。他声称自己在新闻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但却由于自己的译著而被新闻操作者熟知。他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很少带着先验的目的,而只被时代裹挟前行,但却有意无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传媒骄子”关注《展江:行走边缘》。地市党报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这是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传媒骄子”对《威海日报》、《威海晚报》总编辑时述国的专访,相信会给读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姜玉泰 《青年记者》2006,(13):41-41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趋势的凸显,媒体的原有身份被解构和淡化,新的身份要求得到表达和尊重。许多媒体在种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中尝试着寻找平衡点,希望能找到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主导身份来统领各种角色。本期“新闻茶座”将与邵培仁教授探讨《重建和谐统一的“媒介身份”》。他声称自己在新闻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但却由于自己的译著而被新闻操作者熟知。他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很少带着先验的目的,而只被时代裹挟前行,但却有意无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传媒骄子”关注《展江:行走边缘》。地市党报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这是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传媒骄子”对《威海日报》、《威海晚报》总编辑时述国的专访,相信会给读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胡荣国 《青年记者》2006,(13):42-42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趋势的凸显,媒体的原有身份被解构和淡化,新的身份要求得到表达和尊重。许多媒体在种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中尝试着寻找平衡点,希望能找到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主导身份来统领各种角色。本期“新闻茶座”将与邵培仁教授探讨《重建和谐统一的“媒介身份”》。他声称自己在新闻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但却由于自己的译著而被新闻操作者熟知。他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很少带着先验的目的,而只被时代裹挟前行,但却有意无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传媒骄子”关注《展江:行走边缘》。地市党报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这是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传媒骄子”对《威海日报》、《威海晚报》总编辑时述国的专访,相信会给读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朱伟 《青年记者》2006,(13):43-44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化趋势的凸显,媒体的原有身份被解构和淡化,新的身份要求得到表达和尊重。许多媒体在种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中尝试着寻找平衡点,希望能找到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主导身份来统领各种角色。本期“新闻茶座”将与邵培仁教授探讨《重建和谐统一的“媒介身份”》。他声称自己在新闻学术界处于边缘地位,但却由于自己的译著而被新闻操作者熟知。他声称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像自己的人生经历一样,很少带着先验的目的,而只被时代裹挟前行,但却有意无意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传媒骄子”关注《展江:行走边缘》。地市党报如何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创新发展,走出自己的路子,这是业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期“传媒骄子”对《威海日报》、《威海晚报》总编辑时述国的专访,相信会给读者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了新一轮产业革命,对传统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发起挑战。本文使用身份认同理论,分析媒体身份的特征与认同逻辑,认为智能媒体不仅向主流媒体的身份认同发起了挑战,也为新型主流媒体的身份转型提供了契机。本文建议,新型主流媒体应与时俱进,凸显“新型”“主流”的身份特征,勇于做技术的创新者、改革的先行者与价值的引导者,力争在智媒时代获得更为广泛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2.
书讯     
《中国博物馆》2012,(1):118-119
《博物馆学参考书》是一本关于博物馆发展与社会角色的跨学科研究论文集。本书分为“视角、学科、概念”,“历史、遗产、身份”,“建筑、空间、媒体”,“观众、学习、互动”,“全球化、职业、实践”,“文化战争、转变、未来”五部分,共收录论文33篇。  相似文献   

13.
刘臻 《传媒》2023,(7):78-80
在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双向赋能的背景下,本文明确了声音设计课程改革中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声音设计课程运用智能化教学媒体的必要性;着重阐述了在“人工智能×媒体融合”的声音教育图景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学生”身份及“教学”结构面临转变的迫切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优化理念、改进方法,进而起到推动声音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李政 《出版广角》2019,(10):61-63
人工智能技术在重塑媒体生态的同时,也为传统新闻记者履行职业角色制造了重重障碍,经典传播学视角下记者所扮演的“意见领袖”“议程设置者”等角色被逐渐弱化,其职业身份日渐模糊。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记者亟须在职业调适过程中体现自身的专业价值和独特魅力。文章就人工智能给新闻记者行业带来的冲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闻记者的价值重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打开湖北电视台四频道,看过社教中心的新版栏目《百姓时间》,人们便会发现,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电视屏幕上冒出了这么个新鲜词,一个特别的角色,这便是《百姓时间》自我发明的“百姓记者”。 “百姓记者”顾名思义,是由一个普通百姓身份的人,在栏目中担任起一名专业记者的角色,仅仅如此,也就谈不上更多的新意,但看过《百姓时间》后,人们又会惊奇发现,采用“百姓记者”形式,决非仅仅是一种手法上的标新,更主要的是为了达到媒体与受众之间一种角色和视点的转换,一种情感交融和距离的拉近。 在传统的概念中,媒体与受众之间通常呈…  相似文献   

16.
郑甦  王磊 《东南传播》2011,(11):156-158
随着“微博”在多领域的强势渗透,当下社会已步入“微博时代”。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微博的崛起对传统媒体构成强大冲击。节目主持人因兼具“传统媒体代言人”、“名人”、“自我”等多重身份,在“微博”这个新话语平台上肩负特殊话语权与使命,亟需在角色转换中进行新的定位,充分运用微博特性(把握“微”言)、结合身份优势(善用“v”力),主动架设新、旧媒体间及名人与草根间的桥梁,把握在微博平台上的独特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媒体迷是当代大众传播研究的重要议题。诸多媒体迷研究说明,媒体迷行为涉及复杂的文本消费和身份认同等议题。本文尝试从生命历程的观点,以一位兼有体育迷与韩国乐迷经验的个案为对象,探讨历经不同类型媒体迷经验的个体,如何持续保有媒体迷的身份认同,驱动其持续扮演媒体迷角色的动力为何。藉由自传性叙述访谈法的应用,以及对叙述文本的诠释,本文发现,"偶像文本的情感召唤力"、"扮演迷社群成员意见领域的成就动机"、"媒体迷身份的展演力"、"友谊团体的社会支持力"等四项驱动力,可作为理解个体于生命历程中,保有媒体迷角色认同之心理韧性的理论分析架构。  相似文献   

18.
“角色”,社会学的解释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它是社会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建设”就是指角色承担者根据具体情况,部分地改变自身的某些个性特征,以适应某一角色的为社会承认的行为规范,从而符合特定环境的要求。这是使角色成功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近代意义上的记者出现开始,记者身份就不断变化,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建国后,我国记者的职业身份在历史情境下经历了两次转变。在两次转变中,记者的职业角色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经常纠缠重叠。在对自身职业角色审视和回望的同时,记者和媒体常常面临现实情境中的身份困境。基于此,在勾勒建国后记者职业身份变迁轨迹的基础上,分析由此引发的记者身份困境。  相似文献   

20.
所谓角色意识,就是指对这一行为方式的认知、理解和把握。镜头前主持人所充当的角色,是一种媒体角色,而媒体角色意识便是对这一表现的认识和把握。主持人应有角色意识有关学者给电视节目主持人作了一个界定:所谓节目主持人是指在电视节目中以真实身份同观众交流并主导节目流程的出场演播者。目前,依据主持人主持节目的内容,主持人大致可以分为下列类型:新闻节目主持人、综艺节目主持人、体育节目主持人、话题节目主持人、经济节目主持人、服务节目主持人、少儿节目主持人等等。由于节目主持人是以个人真实身份主持电视节目的,因此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