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文学初始 ,就有“女性写作”。虽然这种写作被称为是“第二性”的 ,但却是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胚胎型或幼婴型的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创作 ,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的真正源头 ,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女性作家群的集体突击 ,整体性地完成了中国女性文学的奠基工程 ,并成为女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2 0世纪的 80年代 ,是中国女性文学的第二个高峰 ;而 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完成了臻于成熟的多元发展 :其表现 ,一是文本的多样化 ,二是理论的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表扬信     
某电视台昨天收到一封观众来信,这是半年来收到的惟一一封表扬信。信上说:"我是一位老年人,也是一位电视剧的忠实观众,每次看电视剧的时候,都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看。但是,今年上半年不幸得了尿频尿急症,看一集电视剧我得去四五次卫生间,这样一来,就耽误了电视剧的一些情节,为此我很苦恼。但是最近我发现电视台在  相似文献   

3.
就日本女性文学发展历史而言,20世纪80年代是其发展高峰期,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局面。这一局面形成的原因在于,当时日本女性文学作家的文学素养有了极大提升,且当时日本的国家建设格局使女性作家的眼界更加开阔,可以看到生活中更多细节。当时日本女性文学作品对生命的诠释十分透彻,且体现了日本女性生活中的魅力特征,完美展现了日本女性的情感与思想,推动了日本当代文学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本文将首先分析日本女性文学的形成,然后介绍日本女性文学的基本特征,最后着重阐述日本女性文学的"家庭观"。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沉寂已久的女性文学创作再次获得新生。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国作家对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的译介还是自身的批评实践,都为女性主义文学研究题材的拓展以及形式的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官场女性"这一题材就是在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视角日益生活化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范小青的《桂香街》很好地开拓了写"官场女性"的题材,立足女性视角,描写不仅深入最基层干部的灵魂深处,而且在传达人文关怀、展现情感记忆诸方面都具有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学宏观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从七十年代末始,在八十年代时代与文学喧嚣变革的潮流中再度崛起,呈现出“春水”般涌动的赫赫声势与“繁星”般灿烂的熠熠光辉。如今,站在世纪之交的地平线上平静回望,在经历了一段激动和局限之后,女性文学及其批评已从最初那种似是而非的混沌中廓清了出来,从最初在文学领地享有一席之地的权利与意义几被消解的处境中解放了出来。承认并乐于接纳探讨这个命题的作家和批评家越来越多。时代毕竟是前进的。女性文学毕竟是发展的。“新时期”女性文学之崛起,不仅显示出女作家令人瞩目的空前创造实绩,使中国女性文学之命题…  相似文献   

6.
"文学之都"是对南京文学成就的权威认可,也是南京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发展,南京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故事不再限于笔下纸上,渐渐拥有了影像等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以南京为叙述中心的电视剧、电影与纪录片等影像的呈现与建构交织起南京的历史和当下,重述南京的创伤历史,讲述南京当下故事,展现出了传统与现代融汇的多元南京...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呈现危机意识,研究者立足方法论的反思,重新定位女性文学研究学科建设。本文将方法论的反思切进关键词层面的反思,包含三组关键词的梳理:"女性意识"与"性别意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女性文学"与"男性文学"之间的对立与统一,"古代女性文学"与"现代女性文学"之间的隔离与传承,表征在跨文化视野之下的本土化思考,意图融合本土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突破封闭性的理论内涵,摆脱"再度边缘化"的学科危机。  相似文献   

8.
研究阿拉伯女性文学是研究阿拉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对阿拉伯女性文学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本文将概述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对阿拉伯女作家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方面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国内对阿拉伯女作家小说研究的主要特点,并通过国内对阿拉伯女性文学的研究现状的梳理,指出国内对阿拉伯女性文学研究的特点和潜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苏雪林与五四新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 言五四后中国现代文坛才真正有女性文学的崛起,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作为五四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苏雪林是应该在现代文学史中占一席重要地位的——这不仅因为她勤于耕耘,成就斐然,作品产生过较广泛的影响,而且新文学的许多重大节目,她都参与或经历过,是五四新文学的见证人。冰心说:“记得五四时代,我们的前辈有袁昌英和陈衡哲先生,与我同时的有黄庐隐、苏雪林和冯沅君1。”而今,这一大批文学先驱者都相继谢世,但她们的文学天才与不朽作品中张扬的时代精神,使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发出异常夺目的光辉。尤其是跨越两个世纪的文…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生态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王诺先生给生态文学下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简明的定义是:生态文学是一种反映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之关系的文学。一在我国,生态文学没有明确分类,只有一些较模糊的界定。比如水文学、森林文学等。"生态文学"的关键是"生态"。这个限定词的主要含义并不仅仅是指描写生态或描写自然,而  相似文献   

11.
正男旦演员更加注重对女性本质特征的发现、提炼和再创造,然后通过技法,强调、刻画什么样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更加入木三分,达到"比女人更女人"的艺术效果。最近,电视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以下简称《鬓边》)正在热播,剧中,程二奶奶看男旦商细蕊演《战宛城》里邹氏思春"咬手绢"时,心里酸酸的:"比我们女人还要女人呢。"热播剧《鬓边》的播出,带动了一波京剧热。所有的点,都聚焦在中国戏曲的跨性别表演中:他是一个男人,他扮演女人,他是一个男旦。  相似文献   

12.
1995年中国女性文学研究与批评论文选目谢玉娥编一、中国古代文学寄宿在“一间自己的房间”里——论传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周乐诗《文艺争鸣》2期关于中国古代的妇女文学胡明《文学评论》3期五光十色的古代才女之作陈敏《文史知识》3期论中国爱情文学中的“女追...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文坛,官方主流以多种政策鼓励迁台知识女性投入写作以配合政治需要。但那些片面追求文学的现实干预功能的作品在读者中少有市场。读者的文学消费需求成为有品位的女性文学作品生产的内在动力。在女作家及编辑们纯正文学品味的坚守下,众多女作家好作品丰富了50年代的台湾文坛,并进入了读者视野,影响了此后台湾女性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女性文学表现出的文化现象令人深思。这是一个值得辛勤开垦和耕耘的人文研究领域。对一个曾被封建礼教困扰几千年、至今“女性意识”亟待弘扬的国家来说,对女性文学进行系统的资料搜集、整理、积累、研究,这于社会于文学于中国于世界于现在于未来都有深远的意义。 由冰心为顾问、阎纯德教授主编的《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文库》是中国新文学史第一套全面展示中国女作家80年来创作实绩的大型文库,是其多年心血的结晶。文库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卷《女性的地平线》、《红杜鹃》、《长长的流水百合花》、《美丽的天空》、《迷人的风景》、《世纪绝唱》、《寻找停泊地》七卷,诗歌《繁星春水红纱巾》一卷,女作家评传《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上、下二卷(收录冰心、庐隐、丁玲、苏雪林、白薇、谢冰莹、张爱玲、杨沫、林海音、宗璞、谌容、张洁、张抗抗、三毛、聂华苓、赵淑侠、铁凝、方方等约50人),计十巨册,400余万字。文库具有很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电影文学与美学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电影文学中的美学表达和美学展现都是电影内容中心思想的有力表达,电影文学对于全球各地区的主观美学认知是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从文学角度来看看,中西方的差异无疑是巨大的,中国文学呈现强烈的东方色彩,而西方文学则突显了其浪漫主义和对自由的向往;从美学角度看,我国的电影文学注重对传统人文主义道德观念的歌颂和对各种污秽之气的批判,而西方电影文学则更加多元化,能够从多种角度塑造较为丰满的人物形象,让人们感受人物之美和剧情之美。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人格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人格化精神的误读20世纪中国文学中一直耸立着“启蒙”这块伟大的纪念碑,它既挥洒出一片金光,又铺展出一片阴影;它既成为过去的辉煌,又成为未来的疑惑;既是无法攀越的,又是不能不正视的。仰望这块熠熠闪光的思想丰碑时,感受到的情感是复杂的。虽然它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17.
傅淑青 《文化交流》2017,(10):25-28
正近年来,文学浙军日益壮大,硕果累累。作家们紧扣时代旋律,贴近现实生活,创作出一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讴歌时代精神,用文学传递正能量文学浙军在重大社会和历史题材创作上取得的成绩最为丰硕。2014年8月,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首播,收视率居高不下。作为该剧本编剧之一的黄亚洲,随即推出同名图书。同电视剧的火爆一样,此书一经出版,立刻  相似文献   

18.
在男性中心的文学传统中,存在着大量游离于父权制秩序之外,甚至起而反抗这一秩序的女性;并且,她们没有被塑造为或评价为"妖妇""恶魔",她们是得到欣赏、肯定甚至崇拜的角色。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这样的女性形象都相当丰富:其中既有作品中的人物,也有优秀的女性作家,还有女作家、女名人转化为"人物形象"进入传记、野史或诗歌的。她们有的是拒绝婚姻、不依靠男人的童贞女;有的是才华或魄力足以与男性比肩的优秀女性;有的是大胆地向父权制说不的热烈情人,本文探讨的是父权制秩序下女性相对自由的一个生命阶段。此时她生活在母女关系中,还未受婚姻的约束、男人的支配。就大多数女性的生命轨迹而言,这一阶段是暂时的,自由也是相对的:或是受到法律或社会规范的硬性约束,或是受到伦理或经济的软性制约,对未来的婚姻,她们通常没有自主权,这种自主权包括和谁结婚的权利也包括是否结婚的权利。但是,仍有女性选择停留在独身阶段,或退出婚姻回归独身阶段,以维持某种程度的自由和独立。  相似文献   

19.
感谢工读     
萧乾 《文化博览》2006,(5):10-11
说起教育,我的起点很难再低了。不但谈不上什么家学,小时除了木台上供的几本蒙文家谱,就是一本翻得稀烂的皇历。从家境来说,小学毕业都很勉强。我在小说里咒诅过我早年上的学校。人到老年,心态平衡了,又不能不感激我早年生活另外的一面:工读。由于这种办法,才使我这孤儿把中小学对付下来,尽管由于带头闹学潮,高中没毕业就被迫请了长假,可后来还是混进了大学。回想起来,不能不感谢早年的工读。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女性刊物对妇女的觉醒和民族解放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五四时期"也是我国女性刊物从近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刊物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出现了显著变化。笔者从"五四时期"女性与期刊的关系、期刊中的小说特点、期刊中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期刊个案研究等方面梳理了"五四时期"女性期刊的学术研究成果,旨在为我国女性期刊研究积累有用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