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3.
<正> 朗诵是深受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一门艺术。要想使朗诵表演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朗诵者固然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但也不能忽视朗诵艺术表演之前的准备工作。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做好一定的准备。毫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匆忙应付,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朗诵艺术表演当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青少年英语水平的要求愈发提升,它不仅要求青少年会看、会写英语,还要求青少年能听、能说英语,而要帮助青少年大胆开口说英语,朗读就显得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朗诵的重要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成人教育》2007,(9):F0004-F0004
<正>1970年出生,黑龙江双鸭山人,1994年毕业于佳师专艺术系。1997年获得哈师大本科学历,现任佳木斯一中美术特长生辅导教师,黑龙江省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理事。曾获佳木斯市美术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教学能手称号,黑龙江省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汪晓林 《中小学电教》2008,(11):100-100
<正>诗歌教学离不开朗诵,正如鱼虾离不开江河,虎豹离不开山林,花木离不开土地一样,诗歌朗诵有如下意义:一、启悟人性美朗诵诗歌,既为人类,也为个人。首先,人类需要诗歌为生命找一个理由。正如荷尔德林所说:"人类诗意地栖居在这个星球上。"其次,老年如散文,中年人像小说,青少年是诗歌。于朗诵中青年人将诗情、诗意、诗心、诗性潜藏于心,于吟诵中  相似文献   

7.
<正>星档案:姓名:卢元昊就读学校:玉林市玉东小学朗诵指导老师:刘薇星成绩(部分):荣获2017年广西幼儿讲故事大赛一等奖;2018年中华少年英才艺术节玉林赛区金奖、广西总决赛特金奖、全国总决赛金奖;2019年第五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玉林赛区特金奖、广西总决赛特金奖;2020年第六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玉林赛区特金奖、广西总决赛特金奖;2023年广西红领巾讲红色故事大赛一等奖;2023年全国“红领巾讲解员”传统文化主题交流展示活动小学组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朗诵是一门艺术,是通过声音形式对语言,准确地说是对视觉艺术的解构或重建。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对于文学,有所谓的“文气说”。我们认为,“文气”是情感和朗诵结合的产物,是通过吟诵获得的美感,所以朗诵古代作品,需要运用古今音变常识和诗词格律等,对作品的“文气”加以解构。  相似文献   

9.
朗诵根植于文学作品,拥有艺术的土壤.文章从艺术传达角度研究朗诵言语的建构材料和生成策略.在朗诵艺术中要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在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朗诵主体只有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审美超越,获得有声语言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所谓朗诵素质,是指在朗诵及朗诵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它包括朗诵历史及文化、朗诵价值、朗诵特点、朗诵语言技巧、朗诵情感、朗诵处理、朗诵表演(形象、舞美、乐舞、台风、形式)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一、实施朗诵素质培养的事实依据:朗诵与朗诵研究"朗诵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自从有了诗,也就有了朗诵。"(一)朗诵在中国1.古代。古人认为,诗是诵的,能诵的语言才是诗。先秦"诵"的风习盛行,  相似文献   

11.
13岁的少年张天回在今年的第五届全国电视希望之星大赛中,先后获得了四个奖项:湖南赛区少年朗诵和主持十佳,全国少年优秀主持奖和少年朗诵全国十佳。在这十佳中,他声情并茂朗诵的《军礼》得分名列全国第二名。他生活在一个方言拗口的南方小城,父母都是一口乡音。在乡音中成长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朗诵的热潮,朗诵在语文课堂上所受到的重视,在全世界都难得一见。一些“公开课”上,朗诵所占用的时间大得惊人:先是集体朗诵,再是分角色朗诵,接下来是男生朗诵和女生朗诵,跟着是教师的示范朗诵,最后还有某些著名演员的朗诵录音。一节课,45分钟,光是朗诵就占去2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3.
陈燕 《甘肃教育》2001,(9):17-17
朗读是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还是了解作者、丰富自己、吸引听众的纽带。朗诵是在朗读基础上的提高,是比朗读要求更高的艺术形式。配乐的朗诵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场景、帮助衔接、强化感情和抒发情感,把听众带入作品意境中去,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下面谈谈怎样进行配乐朗诵。   一、熟悉作品 要在掌握朗读要领和方法的基础上,认真理解和熟悉文学作品。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作品的风格;分析识别文章内部的部分、层次、段落、语句间的关系;最主要的是深刻领悟作品的感情色彩和…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朗诵的热潮,朗诵在语文课堂上,所受到的重视,在全世界都难得一见。在一些“公开课”上,朗诵所占用的时间大得惊人,先是集体朗诵.再是分角色朗诵,接下来是男生朗诵和女生朗诵,跟着是教师的示范朗诵,最后还有某些著名演员的朗诵录音。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光是朗诵就占去二十分钟左右。这样大的比例,从孔夫子到凯洛夫的课堂教学制,是从来没有的。这有什么理论根据?没有。在某些发行量甚大的语文教科书上,关于朗诵的“知识”,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了朗诵的热潮,朗诵在语文课堂上所受到的重视。在全世界都难得一见。一些“公开课”上,朗诵所占用的时间大得惊人:先是集体朗诵,再是分角色朗诵,接下来是男生朗诵和女生朗诵。跟着是教师的示范朗诵,最后还有某些著名演员的朗诵录音。一节课45分钟,光是朗诵就占去20分钟左右。这样大的比例,从孔夫子到凯洛夫的课堂教学是从来没有的。这有什么理论根据?没有。在某些发行量甚大的语文教科书上,关于朗诵的“知识”。包含着基本观念的错误,最明显的就是把朗诵归入“口语交际”范畴。  相似文献   

16.
谢伦浩 《初中生》2002,(35):29-30
朗诵是语文学习和学校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朗诵前若能对朗诵进行整体设计,对提高朗诵质量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7.
朗诵艺术是高职高专文科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朗诵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这就为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本课程的思政建设可从教学团队、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线上课程、微课录制、固化成果六个方面展开,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德技融合、随文而育、双重浸润、共鸣共情”四条原则,运用教学内容重精选、教学方法重体验、教学过程重浸染、教学评价重共鸣、课外延伸重提升等实施策略,高效地促使学生获得朗诵知识、朗诵能力和思政素养的同步提升,从而实现朗诵艺术课程“以德树人、随文育人”的课程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18.
注意朗诵技巧,提高朗诵水平朗诵既然是一门口头艺术,表演艺术,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巧,需要认真探求。字音朗诵是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好方法,朗诵时,每个字  相似文献   

19.
朗诵是开启幼儿心中那扇语言之门的钥匙;朗诵是点燃幼儿心中自信的火焰;朗诵是架起相互信任和欣赏的桥梁;朗诵是幼儿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正>古典诗词是用凝练形象的文字,用极富节奏感的韵律渲染出感人的氛围,营造出独特的情境,传达出作者细腻的情感体验的。这就需要读者通过朗诵来走进诗词,在朗诵过程中口诵文字、心临其境,拉近语言的时空距离。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古典诗词的浸润下获得深厚的语文素养。一、朗诵教学促使语感形成对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言,语感是其中最基础的一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带上了浓厚的直观感觉、习惯经验,是长期耳濡目染强化和积累后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