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特殊家庭孩子是指父母离异、家庭解体、父母一方已故,父母因工作繁忙无法照顾而跟随祖辈或其他亲属生活的孩子。他们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与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的烦恼多多,特别容易产生心理失衡和偏差。因此,教师和监护人要了解并合理对待他们的各种心理表现,帮助他们正确走上人生之路。一、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胆小怕事,畏首畏尾,言行紧张,精神萎靡,对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习等方面的情况作出偏低的评价,进而导致悲观失望,丧失信心。教师和监护人应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多表扬,少批评。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起信心,减少自卑心理。二、抑郁心…  相似文献   

2.
博览     
警惕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危机父母离异,孩子将不得不生活在一个不再健全的家庭。失去原本健全的爱,加之单亲家庭中的父母一方的某些心理偏差,和来自外界的有意或无意的伤害,致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创伤,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一是忧郁、自卑。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敏感、脆弱,他们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一时还难以面对家庭破损的严酷现实,因而会感到无所适从、闷闷不乐。孩子也懂得比较,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的一些调查表明,父母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离异家庭孩子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不佳,他们对父母的喜欢和信任程度都不如家庭完整的孩子,而对父母的痛恨、惧怕和不服管教的程度却超过了家庭完整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人生十六七》2015,(1):15-16
1.为什么生活富足了,孩子却不快乐 家长的补偿心理妨碍孩子内心成长 富裕家庭的父母总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出于补偿心理,他们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这等于在情绪上离弃了他们的孩子,鼓励孩子抛弃内在的成长,让他们依赖他人和有形的物质来找到自我。  相似文献   

5.
家庭失和,孩子暴力倾向几率高。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每个人从小就以模仿父母的行为作为自身今后行为准则的一个参照。据国外的调查显示,生活在父母失和环境下的孩子无论男女,都要比生活在家庭和睦环境下的孩子具有暴力倾向的几率要高出许多。亲缘交往是否和谐,是孩子能否适应复杂社交的重要条件。处于失和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之间交流都存在问题,每次父母之间的冲突对孩子都是一次极大的负面刺激,孩子心理发育就容易出现自闭、自卑、抑郁等等诸多心理问题。这些负面的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社会交际,严重的可以形成人际交往障碍。…  相似文献   

6.
当我们面对这些少年犯,回溯他们的家庭生活,一组组真实的数据、一桩桩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在他们还是个普通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他们的关爱或者太少、或者偏颇,家庭对许多孩子来说并不是幸福的摇篮、温馨的港湾。在他们闲散于社会、被坏人拉拢、受黄毒侵害、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时候,父母所表现的无可奈何和无能为力,使家庭没有成为阻止孩子走上犯罪道路的第一道防线。相反,他们成了家庭教育功能不良与缺失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7.
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除了一定的生理需要外,其心理需要也必不可少。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既要顾及到孩子的生理需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尊重和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补充他们的心理“营养”,以确保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一般说来,孩子有以下几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阳光和雨露,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父母和孩子之间就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教育,只有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的身心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表明,那些处在和睦家庭之中能经常得到父母关爱的儿童,其发育状况比起生活在单亲或者父母经常不和的家庭中的孩子要好得多,他们长大后普遍身材较为高大,英国的一项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对于上述身体发育上的差异,研究者们倾向于用心理因素来解释。首先那些能充分享受到家庭温暖和父母关爱的孩子,摄食营养有保障,躯体疾病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不存在影响正常进食、消化和睡眠的“负面心理状态”,因此生长激素的分泌也较旺盛。缺乏家庭关爱的孩子,下丘脑分泌的促生长素释放激素减少,这是…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夫妻离异是造成单亲家庭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父母之间互相关爱、理解、宽容、相亲相爱,则生活其间的孩子大都性格开朗,性情温顺,志趣广泛及至于情绪能力的发展较为正常。相反,经常生活在不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则又会处在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环境气氛中。同时,由于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和关注较少,又会使得孩子在没有人看管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出轨的行为。在青春期,许多来自破碎家庭的孩子走入歧途,包括学业退步、未成年性行为、滥用药物及少年犯罪,重要的原因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往…  相似文献   

10.
宁静的夜晚,疲惫不堪的父母坐在沙发上静静地观看着电视节目,而他们身旁的孩子也默默无语。这也许是现代社会许多双职工父母家庭夜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了。专家们对这已司空见惯的现象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由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时间越来越少,现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群体生活中显得沉默寡言、腼腆害羞,遇事手足无措。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菲利普说,孩子过于沉默,对他们的心理成长没有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孩子要承受考试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同时他们的父母由于生活所迫等种种原因,在生活保障之外,很少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以致他们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心理孤儿"便是其中的一种。"心理孤儿"现象多出自"问题家庭"。因此,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农村特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孩子过早地失去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护佑,导致自身行为和心理产生偏差。对于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要齐抓共管,各尽其责,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针对他们的异常心理行为特征及时进行矫治,精心辅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更有利于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由于边远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差,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很多父母将孩子送到村中心、乡中心小学寄宿,由此产生了特殊群体——寄宿生。他们远离家庭和父母,生活上,他们比其他学生苦;学习上,他们比其他学生耗时多;心理上,他们承受的压力大。如何减轻寄宿生的诸多压力,成了教师思考最多的问题。作为一线教师,我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6,(3)
离婚夫妻中有孩子的家庭,约占总离婚家庭的67%。由于父母的离异,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1、痛苦、孤独父母的离异,使他们在心灵深处感到有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厌恶或憎恨父母,尤其是看到同伴们在父母面前撒娇时,更加感剑心灵的痛楚,他们似乎过早地领略了人间的痛苦,再加上周围同伴的耻笑,他们害怕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沉默寡言的病态人格。2、抑郁、自卑有的孩子对失去父(母)十分痛苦,长时间不能自拔,加上生活动荡和父母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经常表现出闷闷不乐,悲伤低沉。离异父母对孩子互相推诿,家庭经济…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他们的子女留守在家乡接受教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所在的学校留守生大约占15%左右.这些学生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直接监护,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场所,家庭生活经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生活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儿童心理健康与家庭生活 众多的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生活会造成儿童的各种心理困扰,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关研究表明,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不适当的父母行为主要包括。(1)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抵触。表现为强调孩子的缺点和过失,经常性的否定反应和严厉的处罚,过分严格的要求和训练,遗弃和逐出,与其它孩子相比等等;(2)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表现为严格和固执地坚持他们的某一标准;(…  相似文献   

17.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家庭因素。一是家长对子女过分偏爱、溺爱。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在家中是小皇帝。随着孩子眼界的拓宽,他们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一旦家庭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便会有闯荡社会的想法。二是家庭缺少温暖,有些家庭父母双亡,或离异,或是父母长年外出做生意、打工,使孩子的物质和精神渴求难以满足,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而产生自闭或厌倦心理,于是采取一些诸如离家出走等方法来逃避现实。三是家长与子女缺乏理解,交流不畅。孩子和家长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时确实会有认识上的差异,因而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出现分歧,若长期得不到沟通,一不顺心,孩子便会离家出走。四是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庭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孩子做错了事,或是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害怕父母批评,从而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18.
由于生理缺陷,弱智儿童在认知、动作、情感控制及生活自理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他们的生活空间狭小,除了学校就是家庭。父母与他们交往的机会最多。因此,弱智儿童比正常儿童更需要父母的教育。我从工作实践中体会到: 一、要给孩子真正的爱  相似文献   

19.
离异家庭青春期的孩子,面临着心理的"疾风怒涛"和父母关系变化的双重压力,如果父母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他们则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单亲父母对青春期的孩子的心理变化和家庭离异的影响要有更多的关注。可以学习一些实用的应对策略保护孩子免受父母离异的伤害,这样孩子就不会被卷入父母的冲突中,更不会认为自己应该为父母的问题负责。  相似文献   

20.
央视心理访谈栏目播出《乖巧的小魔头》中的主人公小民“不玩就写不成日记”一语道破了现代家庭某些家长因教育方法不当而引发的尴尬局面。父母含辛茹苦地为孩子操劳,反而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素淡如水,甚至出现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曰渐“萧条”,同时也透视出一些孩芋内心的独自.他们对现实生活充满强列的渴望。他们渴望自由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好像父母是他们生活的“桎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