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访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本刊记者王国祥“杨叔子,1933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毕中工学院(现为华中理工大学),199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兼职教授、名誉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  相似文献   

2.
杨叔子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杨叔子是一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教育专家、教育思想家。他对人非常谦和,对事非常认真,对事业非常执著,对学问非常严谨,是一位很值得尊重的老者、长者。综观《杨叔子教育雏论选》,回顾杨叔子同志过去从事过的事业,感到:一、杨叔子同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专业科学家,也是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杰出专家,从事教育工作近60载,不仅发表了数百篇科学技术论文和教育管理类论文,还发表了上千篇诗词、散文、序函类文章,是我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首倡者和有力推动者之一.欣闻杨院士今年80华诞之际,由杨院士的数十名弟子选编的《杨叔子槛外诗文选》、《杨叔子教育雏论选》、《杨叔子科技论文选》、《杨叔子散文序函类文选》四种文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全部出齐.江苏大学杂志社社长带领本刊编辑趁赴武昌开会之际,特约请杨院士就其文集中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访谈.访谈中杨院士对青年学者教育的核心思想、培养德才兼备的研究生、进行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教师职责、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讲解.杨院士指出,高校要构建适合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青年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相似文献   

4.
观点     
博士生背《论语》有些过了11月15日,在一次高端科技报告会上,机械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诠释了把人文与机械糅合在一起的方法——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否则不通过论文答辩。为什么呢?杨叔子先生说:"那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基督教世界,所有的人都读一本书——《圣经》,伊斯兰世界的  相似文献   

5.
11月15日,在一次高端科技报告会上,机械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诠释了把人文与机械糅合在一起的方法——博士生必须会背《老子》和《论语》前七章,否则不通过论文答辩。为什么呢?杨叔子先生说:“那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基督教世界,所有的人都读一本书——《圣经》,伊斯兰世界的人都读一本书——《古兰经》。”  相似文献   

6.
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近日表示 ,今年他的机械专业的博士生 ,先要背会《老子》和至少半部《论语》 ,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叔子认为 ,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 ;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他举例说 ,基督教国家的学生被要求读《圣经》 ,伊斯兰国家学生要读《古兰经》 ,中国学生要读什么?他认为应该读《老子》和《论语》。他说 ,中国不是缺少科技人才 ,而是缺少人文科学人才。让博士生背《老子》、《论语》,有三个好处 :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据悉 ,在1998年 ,杨…  相似文献   

7.
这本《杨叔子教育雏论选》选录了杨叔子先生1981年至2010年10月间的教育论述,凡90篇。先生十分谦虚,名之曰"雏论",而且一再宣称:他是校内外许多教育专家的学生,许多思想是向他们学来的。其实,文集涉及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诸多方面,可谓内容丰富;其中有很多影响深远的思想,可谓不刊之论,甚至是经典之论。90篇论述虽各有  相似文献   

8.
《文化育人》学刊由全国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协作会指导,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商务印书馆合作主办,由杨叔子院士担任顾问委员会主任,刘洪一教授担任主编,面向国内外出版发行。《文化育人》学刊作为探讨文化育人的高  相似文献   

9.
张光斗院士来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编辑部;读贵刊1995年第4期杨叔子校长的大作《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深受教育,十分赞同。文中论述了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建设,取决于物质文明建设,而且还取决于文化建设,取决于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1月16日,由江苏大学主办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30年”高层论坛暨《高校教育管理》第一次编委会在镇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山东省高校工委常务副书记田建国、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杨德广、临沂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徐同文、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孙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学飞等27位国内教育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和相关媒体的资深编辑与《高校教育管理》杂志的校内编委齐聚一堂,  相似文献   

11.
3月19日,“杨叔子院士工作室”在我院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这是设在佛山高校的第一个院士工作室。它的设置,将有力推动我院产学研结合工作步入新的台阶。杨叔子院士工作室在我院举行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12.
“现在每个学校都实行文理分科,其实这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并不好,应该主张文理兼修。”最近,著名教育家杨叔子院士在一次讲座上号召学理科的学生要读一读《论语》、《老子》,增加“文人气”,让思维发故;学人文的也要学一点理科知识,防止“不着边际”。  相似文献   

13.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十周年和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建院十周年而作杨叔子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之约,要为刊物的"校长论坛"栏目写一篇稿,我欣然接受了。恰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创刊十周年,借此机会,我谨向为我国学位...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教育科学论坛》2011,(7):80-80
●韦钰:不要给小孩太多压力 或使大脑受损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谈及神经教育学(转化教育学)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促进时指出,"15岁前,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对于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要"。他认为,不能够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过分的压力,有可能使人的大脑受损.从而出现各种疾病。(《羊城晚报》2011年5月19日) 杨叔子:真正的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指出.人文文化可以陶冶情感,升华精神境界,纯洁人性;也可以活跃思维,挖掘创新潜力,启迪灵性。科学与文化本是没有分裂的,“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分裂是真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加强素质教育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我国《教育法》在“总则”中指出,发展教育事业,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提高,已...  相似文献   

16.
(一)一个电话相约,热心的吴子彦老师匆匆找来,告知一个信息: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不日即来昌参加一个学术评审会议。他和在南昌一中工作过的老教师金立强、雷世懋要会见杨校长,希望我这个就读过一中的学生参加。三位老师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省市教育界颇有名望,为何对外地的一位大学校长如此情深?原来,杨叔子系江西人,在一中读书和工作,历时四年,是三位老师的得意门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家、原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要名为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先生积极倡导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特别是在理工科教育中进行和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杨叔子在接受《中国青年报》(10月9日)采访时说,有人认为人文讲座对理工科学生就业帮助不大,我觉得这些张口闭口谈有用没用的人,太近视。有时候无形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现在我带的博士必须背诵《老子》、《论语》,很多人问我这有什么用。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这些知识终究是有用的,因为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生活的。什么是好工  相似文献   

19.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表明,杨叔子已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主题鲜明的教育思想体系:"育人"是其主题,文化育人是主题的基本内涵。"育人"是正题,它的反题就是"制器"。文化育人体现在,只有强调文化的整体性才能培养整体的人。文化的民族性决定了文化育人既要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的养分,更要突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教育。"育人"的途径在于:学习知识是基础,思考可以激活知识、活跃思维、掌握方法和原则,最终,文化源于人类实践,又必须回到实践。大学的"育人"必须建立在"治学"的基础上,建立在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4月6日,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了《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编委会工作会议。编委会主任杨叔子院士,副主任李师群教授、姚天扬教授、王兆安教授、李晓明教授,以及20多位编委出席了会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王启明副处长、林宇助理调研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出席了会议。《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是教育部高教司委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刊物,于2003年6月创刊。这次会议是编委会成立后举行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会上,李茂国处长介绍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