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话说正阳门     
在天安门广场南端,北对毛主席纪念堂、南向前门大街的京城正门--正阳门,宏伟壮丽,古色古香.昔日北京前门火车站,就在正阳门东侧,南来北往的旅客,出站后映入眼帘的就是正阳门.因此,正阳门就成了昔日北京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前门火车站与十三世达赖陈锵仪前门火车站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较早的火车站之一,是京汉铁路的起点。前门为正阳门之俗称,是明、清两代北京内城的正门。光绪十五年(1889)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首先拨款兴建京汉铁路的芦沟桥至正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光绪二十七...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是一个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布局严谨、壮丽,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梁思成先生曾经说过:"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由此产生。"在南中轴线上,有一处现存的能集中体现古都风貌和老北京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区域,那就是前门。前门既是一座城楼的俗称,又是一个地区的代表,是北京城的象征之一。前门大街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坛  相似文献   

4.
西阳 《北京档案》2014,(2):54-55
正《北京档案》2014年第一期封二以"老北京正阳门东车站"为题,整版刊登了一组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的照片。该组照片共有四幅,最上一幅标为"正阳门东火车站旧影";正中两幅:左侧标为"车站穹顶",右侧标为"车站钟楼";下右一幅:标为"正阳门鸟瞰车站"。除最上一幅为老照片外,其他三幅均为当代照片。这四幅照片对一般人来说,恐怕看不出什么问题,但在摄影行家的眼中,便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原来,这四幅照片都是从西偏北的位置上,即前门城楼或箭楼附近的位置上,向东偏南的方向拍摄的。而且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在最上边这幅画面中,钟楼是在画面的右侧,或曰南侧;而在最下边这幅画面中,钟楼却跳到了画面的左侧,或曰北侧。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  相似文献   

6.
袁学军 《北京档案》2006,(12):43-45
在经历了五百多年世事沧桑之后,昔日北京城的十余座城门,今天,只有正阳门的城楼、箭楼保存完好,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南端,成为老北京城的一种象征,愈加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
刘鹏 《北京档案》2006,(6):44-45
北京最早的铁路是京汉铁路和北宁铁路.京汉铁路又称平汉铁路(原为卢汉铁路),1898年底,由比利时在英、法、俄三国的支持下修建,南北两端同时开工,南端从汉口玉带门,北端从北京西便门至正阳门(前门)西车站.  相似文献   

8.
秦杰 《北京档案》2009,(4):46-47
很多人知道北京有一个前门楼子,但恐怕很少人知道前门楼子上原来悬挂的是一块象牙匾额,象牙牌匾有普通门板大小,全部用象牙精心雕刻而成,被八国联军掠走后不知去向。1998年,象牙牌匾突然出现在比利时城市安特卫普的一家拍卖行,虽历经久远,但“正阳门”三个大字在灯光的照射下依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9.
翻开北京市区地图,以"城门"命名的地名顿时映入眼帘.这些城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古都北京的早期历史,布满着已逝岁月的痕迹和记录.尽管许多城门所在之处已旧貌换新颜,但幸存下来的正阳门内外城楼、德胜门箭楼以及东南角楼,经过重修之后,仍为北京城保存了极为鲜明的历史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正正阳门东火车站旧址位于前门大街东侧,建于1906年,是近代北京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火车站,201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车站坐东朝西,主立面呈长方形,由中央候车大厅、南北辅助用房、钟楼四部分组成,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为砖混结构,墙体采用英式砌法。中央候车大厅顶部为三角屋架,正面以三心拱型为山墙,拱脚处嵌云龙雕饰。南侧有穹顶钟楼挺立,其造型和线脚处理富有装饰趣味,使其成为前门商业区一带重要的城市标志。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  相似文献   

13.
北京站是全国人民都十分熟悉的火车站,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不少人对北京站的了解还只是一知半解,其中就包括弄不清哪个是老北京站,哪个是新北京站。有的把如今地处城东建国门内北京站口(旧称方巾巷)南侧的北京站,说成是老北京站,原因是它于1959年国庆节前建成开通的,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了。而把位于城西,于上世纪90年代建成,至今不到20年历史的北京西站,称为新北京站。这样的划分显然是不妥的,因为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从来就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火车站,没有传承关系,不存在新老之分。那么老北京站在哪里呢?它就在前门(正阳门是其正称)的东侧,俗称前门火车站。自新北京站建成后,即被废弃改作它用,先是作为北京内燃机务段段址,后又变成北京铁路分局隶属的北京铁路工人俱乐部,今则成为北京铁路博物馆所在地。  相似文献   

14.
正前门大街元朝时叫丽正大街。明朝改称正阳门大街,俗称前门大街。明朝打破了"前朝后市"之制,在此形成新的商业区,商贾荟萃,人口剧增。在前门外大街的两侧,旅店、客栈、商号相继出现形成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市一直延续至今。美学教育家刘受益先生创作的油画《民国时期的前门外大街》取材于一组  相似文献   

15.
叶子 《北京档案》2003,(6):40-42
北京东交民巷原名东江米巷,在正阳门内迤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地处皇城附近,是一条极其普通的东西走向的街道,也是北京最长的一条街巷.  相似文献   

16.
正朝阳门位于内城东垣南侧,今朝阳门立交桥处,原为元大都东垣之南门"齐化门"。取《周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齐化"有"齐全化生"之义。齐化门也常被称为"杜门",意为"休憩之门"明初屡次修葺齐化门,正统四年(1439年)重建该门的城楼、瓮城、箭楼、闸楼竣工。取《诗经·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又因门位于城东南取"迎宾出日",故改名"朝阳门"。城楼面宽七开间,进深三开间,三重檐歇山屋顶。箭楼重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城垣     
刘鹏 《北京档案》2007,(9):54-55
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历史上最后的四个封建王朝金、元、明、清,相继在这里建都.经过历代经营,留下丰富的古迹和文物.北京城分内城和外城.正阳门以北是内城,正阳门以南是外城.内城是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元大都城垣的基础上改建的.外城又称南城,修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北京城是四重城,由内到外为: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  相似文献   

18.
刘鹏 《北京档案》2007,(6):34-35
天桥位于北京城南部,前门以南,永定门以北.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先农坛.  相似文献   

19.
不知您注意没有.北京内九门城楼牌匾上的“门”字.个个都没钩儿。“门”字为何没钩儿,您猜,这是怎么当子事?  相似文献   

20.
10月23日,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原正阳门东车站站址,中国铁道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由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改建,该车站始建于1903年,1959年,北京站建成通车,它完成了历史使命。2001年,正阳门东车站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